陌北
有志向的人很早就明白,無論什么都要自己主動努力去爭取,并且要為自己的行為帶來的任何后果負責。
編輯_希聲貍??供圖_李仁翔??設計_畢雁飛
如果你想登上成功之梯的最高階,就要永遠保持主動的精神與堅韌的毅力去面對學習和生活。出國留學并不簡單,多國別讀書的經歷就更加不易。李仁翔就是這樣的一位在三個國家有著留學經歷的留學生。帶著有一個平臺可以更多展示自己個人能力的期待,李仁翔將目光,移向出國留學。
留學選擇:
是啟程亦是負“重”前行
對于很多家庭來說,出國留學,都是全家人群策群議的一件家庭大事。然而在李仁翔的家里,出國留學卻是一個由他獨自準備、策劃的個人決定。
對于一個18歲的少年來說,想要獨自踏出國門、異國留學,那便意味著孤獨與坎坷,李仁翔就是懷著這樣的一份忐忑,去查找留學資料,咨詢相關學校,做著出國前的準備。李仁翔說:“我在留學之前,可以說是真的做足了功課。上網查找資料,這些事情從一開始就都是我自己一個人完成的,因為我父親剛知道這件事情的時候,是反對我出國的,他認為出國留學就是浪費錢,對我來說并不會有什么好的轉變,但是我還是想去,我認為國外以個人能力、綜合素質評估學生的教育環境,更適合我的未來發展。”
盡管遇到了來自家庭的反對,但是李仁翔在與父母溝通方面比大多數留學生做得都要好。當得知父親并不支持他留學之后,李仁翔在父親面前表現出的是自己端正的態度,并說明了這份出國的熱切心情,這是自己深思熟慮之后的決定而不是一時腦熱。最終,父親全力支持李仁翔留學的決定。
父母對子女的愛,都是默默無聞卻又心甘情愿的,當孩子長大之后,他們真正希望的是子女可以陪伴在自己身邊,可是又期盼著他們可以展翅高飛。這種復雜的心情就像是糾結與矛盾的復合體,是每一個留學家庭的心結,李仁翔,便是這樣,負“重”前行。
心態轉變:
從“特招生”淪為“掛科生”
李仁翔的第一留學國家是馬來西亞,這是一個距他的家鄉有著5個小時飛機航程的國度。陽光充足,氣候適宜,四周擁有美麗的沙灘,連綿綿不斷大海和藍天白云相間。但是對于剛剛到馬來西亞4個多月的李仁翔來說,他早已無心流連于碧海藍天之間。
“雖然我在出國之前做足了功課,對將會面對的留學坎坷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但是我還是沒有想到,這困難來得是這么讓人猝不及防。”李仁翔一臉無奈地提起到他剛到馬來西亞時的糗事,“真的是沒有想到,我剛到INTI(英迪國際大學),第一階段的語言關還沒過,就面臨了掛科重修的困境。”
李仁翔是一位標準的留學“特招生”,當初便是通過電子科大出國留學預備中心,申請的馬校留學項目,之后又因為自己四川省體育游泳運動員的身份,有幸接受到馬來西亞INTI校長的邀請,最終進入INTI留學,并享有1萬令吉(約合人民幣2萬元)的運動獎學金。因此“特招生”的傲氣也被帶入到了馬來西亞的留學生活中。每天,李仁翔將更多的時間與精力被放在了游泳訓練之中。
“當時是真的是沒有想到,我本是個在國內受到學校重視的高水平運動員,因為我能代表學校、省、市參賽,能拿獎牌,國內也會因此相對降低對我的學術要求。可是在國外,這就行不通了。”李仁翔如是說道,“在馬來西亞,老師并不會因為你是高水平運動員或者什么別的藝術生的身份就降低對你文化課的要求,在這里,比賽就是比賽,學習就是學習,兩者是相互獨立的。”
李仁翔掛科事件的導火索是一次在中國的游泳比賽,因為比賽時間正巧臨近考試周,在比賽與期末考試之間,李仁翔選擇了重視比賽。“我那段時間確實是考前的功課復習沒有做好,一心在準備游泳比賽,考完試之后就匆匆回國參加比賽,”李仁翔一臉苦笑,“真沒想到,Dr. Pong也是一點都沒有心慈手軟,我在比賽完返校時就得到了掛科的消息。而且事后當我去找Dr. Pong申請我的課業重修時,她卻當眾拒絕了我,她說她并不想在下個學期再見到我。”現實給了李仁翔當頭一棒,被貼上掛科“標簽”的他,開始重視以后的課業,并建立了有效的學習規劃。
語言問題是大多數海外留學生在學業上的攔路虎,李仁翔也不例外。特別是馬來西亞英語中存在著濃重的地方口音,再加上對專有學術詞匯的不了解,“在國外留學,反而花在課外進行自主學習的時間比上課時間更多。”李仁翔如是告訴《留學》記者,“上午上語言課,下午自學劍橋商務英語,晚上進行體育訓練,這樣一成不變的日子讓我仿佛又過回了國內教育的枯燥生活。”然而,這次事件之后,李仁翔表示他在課程、語言、訓練三者之間做出了平衡,他再不會放棄任何一方面。
并不是每一段留學生活都會多姿多彩,有時也會經歷像苦行僧一般的日子,但是時過境遷之后,那段枯燥而乏味的苦修的日子,最終成為李仁翔一生中重要的資本積累。
名校之旅:
從慕尼黑走到克蘭菲爾德
毅力,是人的一種“心理忍耐力”,是人們為達到預定的目標而自覺克服困難、努力實現的一種意志品質。李仁翔從未明說,卻又真真正正地向《留學》記者證明了他擁有這份持之以恒的毅力。不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人事,他在喧囂紛擾的留學路上默默前行,從讀語言課到本科專業,這樣的學習規律足足維持了4年,直到他拿到offer的那一刻。
“拿到名校offer的機會,看似簡單,但是背后的努力是常人無法預料的,而且提交材料之后會有漫長的等待時間,真的是特別煎熬。”李仁翔給《留學》記者也講述了他從慕尼黑大學官網上查找到慕尼黑大學的學術項目,到提交申請,再到忐忑等待答復,最后通過慕尼黑大學管理學院的一位資深老教授的網絡面試的過程。幸運的是,在前后經過了近二個月的等待之后,李仁翔最終受到了慕尼黑大學管理學院的邀請,前往德國慕尼黑參加為期一個月的國際學術項目。
多年的留學生活帶給李仁翔豐富的人生閱歷,但當他聊起初到慕尼黑大學的所見所感時,《留學》記者還是感受得了他內心的不平靜。“當時一下飛機就已經是上午7點了,一路拖著行李、背著資料、靠著問路從機場輕軌瑪利亞廣場換乘地鐵去學校。到了學校的地鐵站,剛剛出了地鐵口,向旁人問路,沒想到竟然整個街區都屬于慕尼黑大學,我震驚得像半截木頭般愣愣地戳在那兒,不知道該往哪里走,后來還是慕尼黑大學里面的一個德國女生帶我到處找,才找到了我的教室,緊接著我就帶著時差的影響和旅途的疲憊開始了我第一天的學習生活。”李仁翔回憶道。
當談及學術項目時,李仁翔說:“我們每天上午都會做大量的案例分析,建模練習和學術演講,下午則會跟著自己的小組一起泡在圖書館里寫論文,大家平常聚在一起幾乎談論的都是學術相關的內容,僅在晚上會和幾個異國好友結伴去喝一杯正宗的德國啤酒放松心情。”是的,不僅慕尼黑大學如此,世界各地的名校都有著獨具特色的建筑風格和學術氛圍,讓人第一次接觸之后就會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名校對世界各國的留學生,都有著無比的吸引力。
當《留學》記者和李仁翔談到他的慕尼黑大學和他另一段關于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國際關系與政治經濟學課程時,能感受得到他的如數家珍,然而在努力的背后卻也有著一絲無奈,“國外的學術環境,看似輕松,其實不然,更多的自由時間其實是學校留給我們去用以進行研究和思考的,而不是讓我們去周游世界的,因此更是不能放松自己的神經。”
當談到自己為何最終選擇的是克蘭菲爾德而不是慕尼黑大學或是其他大學時,李仁翔很肯定地說:“兩所大學都很出名,特別是慕尼黑大學,其實德國是我最想去進修的國家,然而我最終選擇了克蘭菲爾德大學,因為它擁有歐洲最頂尖的商學院之一,恰巧我想攻讀的專業和未來從事的研究正好是商學院提供的企業可持續發展學方向。再有,我選擇去英國讀研也是希望這能給我節約一些時間(英國碩士時間是1—1.5年),畢竟時間可是無價之寶。”
拎客:
克蘭菲爾德大學(Cranfield University)
克蘭菲爾德大學(Cranfield University),前身是創立于1946年的航空學院(College of Aeronautics),位于原英國皇家空軍基地RAF Cranfield的英國克蘭菲爾德大學(Cranfield University)是全歐洲唯一擁有機場的大學,被譽為英國“中科院”,僅培養研究生和博士生的英國Top5研究型大學(與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和倫敦大學學院并列),因不頒予大學學士學位,故不參與眾多排行榜排名。克蘭菲爾德管理學院穩定高居英國Top5位置,在全英商學院排名中位于第二位,僅次于倫敦商學院,且克蘭菲爾德管理學院為取得三重商學院認證(AACSB、AMBA、EQUIS)的商學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