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琳
【摘 要】 英語課堂教學來說,適宜的教學環境不但可以提供生動、豐富的學習材料,還可以提供在實踐中運用語言知識的體會,促進語言知識、交際技能與情感體驗的連接,促進課內向課外的遷移,讓學生在生動的應用活動中理解所學的知識。學習情境越真實,學習構建的知識就越可靠,越容易在真實的情境中運用。對于脫離真實情境并簡化了的語言知識,學生只能得到刻板的、不完整的、膚淺的理解。
【關鍵詞】 評價 態度 環境
有效的課堂,首先是離不開教師課前的精心備課。備好學生,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熟悉學生當前知識與能力現狀,避免過高或過低要求學生
1. 認真學習教育學知識,從理論的高度擺正教學心態。沒有哪位老師不想讓自己的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沒有哪位老師不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力強過他人。可是如果不問學生基礎與能力的現狀,任意擴充教學內容,拔高能力要求,往往事與愿違,而且極有可能連最基本目標都達不到。
2. 認真學習心理學知識,把握學生心理特點。不同時期、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他們的內心世界是復雜而多變的。教師要了解學生,了解他們身心發展規律,掌握其年齡階段的特征,才能有效地了解學生的實際狀況。
3. 通過各種手段真實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比如對作業批改和考試情況作記錄與分析、進行教學情況問卷調查、與學生個別談話等。
二、以人為本,認真準備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
1. 重視知識的引入。一堂課的引入如同一個故事的開頭,教師要營造氛圍使學生對本節課產生濃厚的興趣,對問題產生強烈的好奇,在這樣的心理環境中開始知識和能力的滲透,學生才不會從心底抵抗教學的進程。
2. 把握知識發生、理解和應用的過程。新課程標準進一步強調學生的參與性,要放手讓學生親歷獲取知識的過程,讓他們在發現中獲得滿足,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增強自尊與自信。對學生的不同性格、不同學習基礎設計知識呈現方式或場景,并采用相應技術為學生提供應用知識、發揮才能的環境。
3. 重視課堂小結的準備。由于記憶與遺忘始終相伴,并且不同學生的記憶方式也不盡相同,所以課堂小結決不能草率應付了事,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回顧與整理自己的思路。
有效的課堂在有效的教學實施策略中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下面從不同的教學形態提出六種有效教學的策略原則。
第一、教學過程中,師生要共同營造認知情緒、思維狀態呈現活潑愉悅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使自身的心理品質、意志品質得到最佳發展。
第二、學生學習是在教師有效指導下逐步發展的過程,教師應該成為課堂教學中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教師有效的學習指導,要把握好五個關鍵點:一是適時,二是適度,三是適當,四是適合,五是適應。
第三、師生互動已成為教師教學活動中的一種重要的形態,并被教師主動地納入自己的教學設計中。課堂上有效的互動,對教師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技能的挑戰是巨大的,需要教師形成新的教學智慧。這些智慧的形成,需要教師直面自己的“本領恐慌”,反思自己的實踐,不斷總結經驗,勇于超越自我,逐漸形成新的教學本領。
第四、新課程強調完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學習。自主不是自流,它恰恰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教師的有效指導需要解決學什么和怎么學的問題,教師要做到明指向、巧點撥、善誘導、嚴要求、會調控。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夠成為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是實質的而不是形式的,是全員的而不是少數的。
第五、合作學習是相對于個體學習而言的一種學習組織形式,也是教師為使學生達到一個共同的學習目標而在小組中實施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合作學習是以學習小組為主體的一種學習活動,它有明確的目標導向,強調學習共同體中各因素的互動合作,注重對小組團體評價。
最后一個就是有效評價。現就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評價策略略談幾點看法。
一、全方位認識英語課堂的評價
1. 小學英語教學是在“說、唱、玩、演、看”等各種活動中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在輕松的英語學習環境中認識英語、學習英語、運用英語,為今后的深入學習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
2. 明確小學英語教學的特性,不囿惑于知識技能和評價標尺。教師要真正用新課程標準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對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進行反思。
3. 明確小學英語教師需具備的素養,靈活地運用課堂教學評價手段。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對教師的基本素質提出了挑戰。小學英語教師面對的都是滿臉稚氣的孩子,他們主要是通過“說、唱、玩、演、看”的活動學習外語。
二、課堂教學評價策略
1. 掌握課堂教學評價藝術。
2. 控制課堂教學評價范圍。首先,教師要根據該堂課的教學任務,確定評價的主要范圍。如果是以聽力為主的課,就將評價的著重點放在對學生的聽力評價活動上;如果是以說為主的課,就將評價的著重點放在對學生說的活動上。
3. 把握課堂教學評價尺度。教師一方面要控制評價頻率,避免使用過于繁瑣的評價程序,占用過多的教學時間,延誤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另一方面要防止評價的形式主義的現象產生。
第三,課堂評價形式就是保證評價內容得以實施的方式。形成性評價形式多種多樣,我們可將這些形式劃分為教師評價、學生個體評價、小組群體評價三個方面。課堂教學評價可將教師、學生個體和小組群體評價三者結合起來使用。但評價的具體形式要根據每堂課的主要教學任務性質選用相適應的評價形式,教師無需將所有評價形式都在一堂課中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