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輝
【摘 要】 目的:分析女性盆底障礙性疾病采用生物反饋聯合盆底肌鍛煉方案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88例盆底障礙性疾病患者,分成對照組和治療組,平均每組44例。對照組單純采用盆底肌鍛煉方案進行治療;治療組采用生物反饋聯合盆底肌鍛煉方案進行治療。結果:治療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0.9%,對照組為70.5%;不良反應僅有2例,少于對照組的8例;盆底功能恢復時間和治療總時間短于對照組;治療前后陰道肌電壓和生活質量評分水平改善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女性盆底障礙性疾病采用生物反饋聯合盆底肌鍛煉方案對患者實施治療,在短時間內可以使患者盆底功能得到改善,減少不良反應,縮短治療時間,從根本上提高治療總有效率。
【關鍵詞】
女性;盆底障礙性疾病;生物反饋;盆底肌鍛煉;效果
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為女性患者盆底的支持功能由于各種因素而造成結構性損傷和缺陷等病理學變化,進而導致出現功能性障礙[1]。本文分析女性盆底障礙性疾病采用生物反饋聯合盆底肌鍛煉方案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匯報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5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8例盆底障礙性疾病患者,分成對照組和治療組,平均每組44例。對照組中已婚38例,未婚6例;已產31例,未產13例;年齡19~34歲,平均(26.7±4.6)歲;患病時間1~8個月,平均(3.1±0.7)個月;治療組中已婚41例,未婚3例;已產36例,未產8例;年齡19~36歲,平均(26.3±4.9)歲;患病時間1~8個月,平均(3.4±0.5)個月。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婚姻狀況、生產情況、年齡等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無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單純盆底肌鍛煉方案治療;治療組:患者接受生物反饋聯合盆底肌鍛煉方案治療。
1.2.1 盆底肌鍛煉 1)Ⅰ類肌纖維練習:由專門的醫護人員負責引導患者對會陰、肛門進行有節奏的收縮,每次收縮狀態保持5s左右,之后可以放松,放松持續5s之間,重復進行收縮,如此循環。2)Ⅱ類肌纖維鍛煉:醫護人員指導患者以盡可能快的速度,對會陰與肛門進行收縮,隨后立即放松,整個過程經由3~5次循環,然后可以進行較長時間的放松,持續時間在10s以上。
1.2.2 生物反饋電刺激療法 1)將工作的頻率水平根據實際需要控制在8~32Hz,脈沖寬度水平設定在320~740μs,引導對腹部和會陰收縮進行準確區分;2)將工作頻率水平調整至20~80Hz,脈沖寬度水平設定為20~320μs,對患者的局部實施有效的電刺激,使其對Ⅱ類肌力纖維收縮能夠有充分的掌握;3)予以Ⅱ類肌力纖維生物反饋治療,隨模塊引導患者進行Ⅱ類肌力訓練;4)可展開抱小孩、上下樓梯等訓練;5)實施A3反射生物反饋訓練干預,指導其在咳嗽的時候進行訓練;6)實施會陰部肌肉反饋訓練,直立情況實施肌力收縮練習,使會陰處腹部肌力變得更加協調。上述生物反饋電刺激療法每個星期堅持治療3次,每次的持續治療時間在30min左右。
1.3 觀察指標
治療效果、不良反應情況、盆底功能恢復時間和治療總時間、治療前后陰道肌電壓和生活質量評分水平。
1.4 治療效果評價標準
臨床治愈: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排尿排便功能復常,日常生活無影響;有效: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癥狀減輕,排尿和排便功能有顯著改善,日常生活略受影響;無效: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癥狀沒有減輕,排尿排便功能沒有任何改善,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2]。
1.5 數據處理方法
計數資料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統計分析實施t檢驗,并以(±s)表示,所有數據用SPSS 18.0軟件處理,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總有效率比較,對照組為70.5%,治療組為90.9%,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對照組不良反應僅有2例(4.5%),少于對照組的8例(18.2%),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盆底功能恢復時間和治療總時間
兩組盆底功能恢復時間、治療總時間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治療前后陰道肌電壓和生活質量評分水平
兩組治療前后陰道肌電壓和生活質量評分水平比較,以治療組更為理想(P<0.05)。具體見表3。
3 討論
臨床上罹患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女性患者通常情況下以尿失禁、盆腔器官脫落下垂、盆腔疼痛等為主訴癥狀表現,具體嚴重程度因人而異[3]。經臨床及相關領域所進行的調查研究發現,導致盆底障礙的主要原因是分娩、妊娠,因女性在分娩過程中,盆底處于過度擴張狀態,筋膜、盆底肌的彈性水平降低,造成陰道壁脫落,尿道也會發生膨出等情況[4]。
盆底肌鍛煉主要通過主動盆底肌肉收縮,對控尿能力進行提升,通過有序提高收縮次數和鍛煉強度,使生殖器官血流速度加快,使受損的細胞能夠充分活化,同時還可以對盆底陰道病原菌進行控制,使組織細胞代謝速度加快[5]。生物反饋電刺激可對盆底功能異常狀態進行糾正,借助松弛盆底肌,使肌痙攣得到改善。還可以提高機體神經肌肉興奮度,進而使其神經細胞由原來的休眠狀態迅速的轉為覺醒狀態,對細胞功能進行有效修復;此外還能夠激活盆底肌肉,使盆底、陰道彈性、肌張力得到迅速恢復[6]。
參考文獻
[1] 孫智晶,朱蘭,郎景和,等.產后盆底康復鍛煉對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預防作用[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5,50(06):420-421.
[2] 連榮麗,劉世秀,李芬.盆底肌鍛煉聯合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對產后盆底功能的影響[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02):187-188.
[3] 胡麗蓉,冉海濤,胡麗娜,等.盆底超聲和肌電生理檢查在女性壓力性尿失禁中的臨床應用[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5,40(12):1532-1533.
[4] 李荔.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鍛煉在產后盆底功能康復治療中應用效果觀察[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4,35(02):90-91.
[5] 劉娟,陳波.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鍛煉對于產后盆底功能康復的研究[J].菏澤醫學??茖W校學報,2016,28(01):24-26.
[6] 陸佳紅,張薏,李婷婷,等.電刺激生物反饋療法聯合盆底肌肉功能鍛煉康復治療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臨床研究[J].現代婦產科進展,2017,26(02):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