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希芳



【摘 要】 目的:探討經閉孔經陰道無張力尿道中段懸吊帶術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選擇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患者100例納入研究,并依照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劃分為兩組。對照組接受傳統陰式子宮切除聯合陰道壁修補術治療,研究組接受經閉孔經陰道無張力尿道中段懸吊帶術治療。比較分析治療干預效果。結果:研究組手術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手術時間、導尿管留置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治療前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P>0.05),研究組治療后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運用經閉孔經陰道無張力尿道中段懸吊帶術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效果顯著。
【關鍵詞】 經閉孔經陰道無張力尿道中段懸吊帶術;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效果
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為臨床常見女性疾病,且多見于中老年婦女人群,其發生率為15%~30%。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發病過程中,由于負壓升高而導致尿液自尿道中“非自主性”溢出,對患者的日常生活、生活質量均產生嚴重影響。采取何種治療方法可以有效改善疾病癥狀,提高臨床療效十分重要[1-2]。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討經閉孔經陰道無張力尿道中段懸吊帶術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患者100例納入研究,并依照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劃分為兩組。對照組:年齡最小43歲,年齡最大68歲,平均年齡為(55.35±4.65)歲;疾病分級:13例輕度壓力性尿失禁,33例中度壓力性尿失禁,4例重度壓力性尿失禁。研究組:年齡最小42歲,年齡最大67歲,平均年齡為(55.20±4.70)歲;疾病分級:12例輕度壓力性尿失禁,35例中度壓力性尿失禁,3例重度壓力性尿失禁。兩組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可知,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組間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患者接受傳統陰式子宮切除聯合陰道壁修補術治療[3],研究組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患者接受經閉孔經陰道無張力尿道中段懸吊帶術治療[4]。經閉孔經陰道無張力尿道中段懸吊帶術具體操作如下:施行硬膜外阻滯麻醉;調整截石位;常規消毒會陰部及腹部,碘伏消毒液消毒陰道,排空膀胱內尿液。作一0.5~1.0cm穿刺口于恥骨聯合上緣正中線兩側距離位置(約1cm);以陰道重錘拉鉤使陰道充分暴露,作一1cm縱行切口于陰道前壁正中距離尿道外口位置(約1cm),在切口兩側陰道黏膜下使用剪刀作游離切開,使用導引桿推開尿道,接著去除導引桿,借助膀胱鏡進行膀胱檢查,排除膀胱損傷后實施穿刺;調整吊帶至距離尿道約2cm位置,并將250mL 0.9%的氯化鈉溶液注入膀胱內,囑咐患者用力咳嗽,直至尿道口無液體漏出;將吊帶外側塑料保護套拔出,剪除多余吊帶,將兩端置于皮下,以可吸收線縫合陰道前壁切口及皮膚,以F27尿道擴張器擴張尿道,并留置F20氣囊尿管;于陰道填塞碘伏紗布,待術后24h拔出陰道內紗布與尿管,并囑咐術后3個月應避免較重體力勞動及性交。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包括手術出血量、手術時間、導尿管留置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臨床治療效果(包括臨床治愈、有效、無效);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尿潴留、大腿內側疼痛、膀胱損傷);以及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6.0對兩組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計量資料使用(±s)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n(%)]表示,以χ2檢驗;P<0.05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手術出血量更少(t=7.3409,P=0.0000),手術時間更短(t=16.9732,P=0.0000),導尿管留置時間更短(t=2.4288,P=0.0180)術后住院時間更短(t=2.8060,P=0.0066)。詳見表1。
2.2 兩組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更高(χ2=6.0606,P=0.0138)。詳見表2。
2.3 兩組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更低(χ2=5.0051,P=0.0253)。詳細見表3數據。
2.4 兩組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活動評分無顯著差異(t=0.3634,P=0.7175),日常生活評分無顯著差異(t=0.3247,P=0.7465),健康評分無差異性(t=0.2660,P=0.7911),近期支持評分無顯著差異(t=0.2195,P=0.8270),總體精神評分無顯著差異(t=0.5573,P=0.5793),總指數評分無顯著差異(t=0.0930,P=0.9262)。兩組治療后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治療前,而且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治療后的活動評分更高(t=3.4366,P=0.0010),治療后的日常生活評分更高(t=2.8968,P=0.0052),治療后的健康評分更高(t=2.3517,P=0.0218),治療后的近期支持評分更高(t=2.9155,P=0.0049),治療后的總體精神評分更高(t=3.1828,P=0.0023),治療后的總指數評分更高(t=3.2507,P=0.0018)。詳見表4。
3 討論
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為臨床常見婦科疾病,多見于中老年婦女。相關臨床統計顯示,5%~25%的中年婦女患有女性壓力性尿失禁。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疾病發生與“吊床假說”關系密切[5]。但由于中老年婦女受到各種因素影響,如分娩時受損、實施陰道前壁手術、絕經期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從而造成機體吊床結構松弛,進而出現尿失禁。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臨床治療目的主要為積極恢復尿道支撐功能,有效預防腹內壓升高而致尿道處于開啟狀態[6-7]。
以往臨床采取的傳統陰式子宮切除聯合陰道壁修補術治療為常用方法,但該種治療手段的效果不明顯,手術出血量多,手術時間長,導尿管留置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均較長,且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改善不明顯[8]。本次研究工作中,對研究組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患者實施經閉孔經陰道無張力尿道中段懸吊帶術治療,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經閉孔經陰道無張力尿道中段懸吊帶術主要是無張力支撐尿道,從而有效增加機體腹壓,以有效避免尿道活動,同時,該治療手段可以有效修復膨出膀胱松弛尿道旁組織,從而實現正常尿控目的[9-10]。從結果可知,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達96.00%,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僅為4.00%。除此之外,研究組手術出血量更少,手術時間更短,導尿管留置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更短,而且研究組治療后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更高,均與對照組有明顯差異(P<0.05)。
綜上所述,臨床結合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疾病特點,運用經閉孔經陰道無張力尿道中段懸吊帶術治療可以明顯減少手術出血量,縮短手術時間,縮短導尿管留置時間,縮短術后住院時間,可以明顯提高手術療效,改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娟,李國強,鄧勇,等.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發病人群的臨床特點及兩種手術方法治療效果的比較[J].現代泌尿外科雜志,2017,22(11):839-843.
[2] 張耀光,萬奔,魏東,等.經恥骨后無張力尿道懸吊術治療女性復發性壓力性尿失禁的臨床分析[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6,37(12):888-891.
[3] 嚴維高,姜濤,拜晶,等.改良經陰道閉孔無張力尿道中段懸吊術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30例[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7,17(12):1097-1100.
[4] 李衛林,盧子文,李飛平,等.無張力尿道懸吊改良術與尿道中段懸吊帶術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臨床觀察[J].中華醫學雜志,2016,96(28):2238-2240.
[5] 胡顯輝,張堯,何云鋒,等.AjustTM吊帶和TVT治療壓力性尿失禁近期療效比較[J].重慶醫學,2017,46(32):4544-4545,4549.
[6] 許源城,楊飛,李文標,等.經會陰實時三維超聲在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患者中的應用[J].廣東醫學,2017,38(18):2778-2781.
[7] 曹韻清,黃偉俊,溫影紅,等.盆底實時三維超聲對壓力性尿失禁患者行經閉孔陰道無張力尿道中段懸吊術后的觀察[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7,33(08):728-730.
[8] 王志紅,黃冬梅,鄧克紅,等.單切口微小Ajust吊帶與經閉孔無張力尿道中段懸吊帶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比較[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7,34(29):1582-1584.
[9] 曾海燕.恥骨后路徑陰道無張力尿道中段懸吊術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研究進展[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7,33(07):498-501.
[10]徐臻,王晨陽,陳志龍,等.單切口可調節Ajust吊帶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術后性功能和生活質量的短期療效評價[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6,16(04):33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