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琰 韓丹
【摘 要】 目的:探討對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患者選擇實時PCR檢驗方法進行診斷后獲得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取樣后,對患者實施HCⅡ(第二代雜交式捕獲法)檢驗以及實時PCR檢驗,此外針對患者的病理資料加以分析,最終對2種檢驗方法的特異性以及準確性加以對比。結果:臨床選擇實時PCR檢驗方法進行疾病診斷后,120例患者中,陽性檢出患者72例(60.00%);臨床選擇HCⅡ(第二代雜交式捕獲法)檢驗方法進行疾病診斷后,120例患者中,陽性檢出患者49例(40.83%);同HCⅡ檢驗陽性率比較,實時PCR檢驗獲得明顯提升(P<0.05)。結論:臨床醫師對于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患者選擇實時PCR檢驗方法進行疾病診斷,表現出的診斷準確度顯著,從而對于診斷價值的提高可以做出充分保證,促進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患者的病情康復以及生活品質提升,充分證明實時PCR檢驗方法應用可行性。
【關鍵詞】
實時PCR檢驗;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診斷價值
人乳頭瘤病毒屬于發生率極為顯著的一種婦產科疾病,并且對于宮頸癌患者,諸多呈現出HPV感染的現象,更為嚴重情況下,會使得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危及[1]。因為此種疾病的出現,使得患者存在較高概率呈現出生殖系統感染以及腫瘤的情況。對此針對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患者選擇有效方法進行疾病診斷,以對準確診斷效果的獲得,并且研究確切方案展開疾病治療奠定堅實基礎,從而防止因為此種疾病使得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本次研究將確定最佳方法對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患者進行診斷,以此說明實時PCR檢驗應用可行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為29~61歲,平均年齡為(52.72±2.35)歲;在所有患者中,屬于不典型鱗狀細胞特征、上皮內鱗狀病變以及低度上皮內鱗狀病變患者例數分別為52例、41例以及27例。倫理委員會對于此次研究均同意批準;所有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患者以及家屬共同完成知情同意書簽署。
1.2 方法
所有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患者進入醫院完成取樣后,對患者實施HCⅡ(第二代雜交式捕獲法)檢驗以及實時PCR檢驗,之后依據臨床檢測結果以及病理資料,針對檢測結果加以對比。對患者實施實時PCR檢驗,主要選擇實時熒光PCR酶標儀以及熒光PCR試劑盒完成,之后針對熒光信號,利用定量PCR儀展開檢測,對于HPV類型加以充分明確,之后依據具體試劑盒說明書展開操作[2]。對患者實施第二代雜交捕獲法HCⅡ檢驗:對患者完成取樣后,利用RNA探針展開雜交操作。確保特異性抗體同生成雜交體可以進行充分結合,之后確保信號發出,針對發光強度大小加以觀察,
*韓丹為本文通訊作者
合理展開定量測定操作,針對其含量加以測定。如果HPV負荷量≥1.0pg/mL,則證明患者呈現出HPV陽性的現象[3]。
1.3 統計學方法
選擇統計學軟件SPSS 20.0對所有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患者診斷結果展開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檢出率)以n(%)形式合理展開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明顯,呈現出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臨床選擇實時PCR檢驗方法進行疾病診斷后,120例患者中,陽性檢出患者72例(60.00%);臨床選擇HCⅡ(第二代雜交式捕獲法)檢驗方法進行疾病診斷后,120例患者中,陽性檢出患者49例(40.83%);同HCⅡ檢驗陽性率比較,觀實時PCR檢驗獲得明顯提升(P<0.05)。見表1。
3 討論
患者患有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疾病后,存在較高概率出現宮頸病變的現象,更為嚴重情況下,患者的生命安全將受到嚴重危及,對此針對此類患者進行疾病診斷,對于宮頸病變的出現可以做到有效預防以及治療[4]。
當前針對人乳頭瘤病毒在進行檢驗期間,第二代雜交捕獲法HCⅡ獲得廣泛應用,此種方法獲得的檢測效果較為顯著。在醫學技術快速發展的形式下,針對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疾病在進行檢驗期間,實時PCR技術獲得廣泛應用。針對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患者選擇實施PCR檢驗方法進行疾病干預,獲得的診斷效果確切。對于此種方式呈現出的特異性以及敏感性尤為顯著。其主要將熒光基團于PCR反應體系中有效加入,通過積累熒光信號,對整個PCR進程進行及時監測,確保熒光染料于DNA雙鏈中有效滲入,從而表現出熒光信號,針對熒光信號同PCR產物二者增加的同步性做出充分保證。但是對于傳統檢驗而言,因為檢驗系統以及方法有所不同,從而最終獲得的檢驗結果有所不同。選擇熒光PCR檢測方法進行疾病診斷,表現出較小的差異,并且最終可以獲得良好的檢驗相關性[5]。
本次研究中,對所有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患者完成取樣后,對患者實施HCⅡ(第二代雜交式捕獲法)檢驗以及實時PCR檢驗,此外針對患者的病理資料加以分析,最終對兩種檢驗方法的特異性以及準確性加以對比發現,臨床選擇實時PCR檢驗方法進行疾病診斷后,120例患者中,陽性檢出患者72例(60.00%);臨床選擇HCⅡ(第二代雜交式捕獲法)檢驗方法進行疾病診斷后,120例患者中,陽性檢出患者49例(40.83%);同HCⅡ檢驗陽性率比較,實時PCR檢驗獲得明顯提升(P<0.05),從而證明對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患者選擇實時PCR檢驗方法進行疾病診斷的可行性。
綜上所述,檢驗人員對于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患者選擇實時PCR檢驗方法進行疾病診斷,呈現出的準確性顯著,其對于高危型人乳頭病毒的確診可以做出充分保證,從而確保臨床醫師研究有效方式對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患者進行治療,促進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患者的療效提高以及生活品質提升。
參考文獻
[1] 張英杰,李克紅.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檢測聯合細胞學檢查進行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篩查的臨床價值[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08):1390-1392.
[2] 孫健.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者宮頸局部及外周血CD4+/CD8+變化的研究[D].甘肅中醫藥大學,2016.
[3] 韓小娟,張軒.多重實時PCR技術對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檢測的臨床意義[J].醫藥論壇雜志,2014,35(12):169-170.
[4] 陳海雁,劉紅軍,羅錦彬,等.多重實時PCR用于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檢測的價值[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4(11):1395-1396.
[5] 米霞.尖銳濕疣患者宮頸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情況的調查及人乳頭瘤病毒臨床和亞臨床感染治療的研究[D].北京協和醫學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