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輝
【摘 要】 目的:對慢性宮頸炎使用利普刀手術的治療結果進行探析。方法:選取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婦產科進行診治的60例慢性宮頸炎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研究對象及家屬均知情用意,并通過了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按照就診的先后順序分成對照組(單純宮頸贅生物摘除術)及觀察組(LEEP刀手術技術),每組均分為30例,觀察并分析兩組慢性宮頸炎患者術后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慢性宮頸炎患者的手術時間為(6.81±2.4)min、術中出血量為(5.2±2.1)mL,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時間(26.8±5.8)min、術中出血量(22.3±4.8)mL。兩組進行比較,存在顯著差異(t分別=8.362,8.542,P均<0.05),具備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慢性宮頸炎患者經治療后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6.67%,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經治療后的臨床總有效率為80.00%,組間進行比較,存在顯著差異(χ2=5.236,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針對慢性宮頸炎疾病,采用利普刀手術技術的臨床效果顯著。
【關鍵詞】
慢性宮頸炎;利普刀手術;治療結果
慢性宮頸炎是較為常見的婦科病之一,且經產婦女較為多見,其病因主要是分泌物的長期炎癥刺激導致引起陰道炎、宮頸炎。臨床多以粘液白帶、帶有少量血絲及下腹疼痛等為主要表現。嚴重者可累及泌尿系統、月經不調等并發癥,甚至導致不孕。臨床上的主要治療方式以傳統激光技術為主,但效果不甚理想,對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夫妻生活帶來一定困擾[1]。為有效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提高治療療效,本文作者選擇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婦產科接診的60例慢性宮頸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分別采取單純宮頸贅生物摘除術和利普刀手術技術的臨床效果進行深入探析,該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搜集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婦產科接受手術治療的60例慢性宮頸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上納入研究的對象和家屬均知曉同意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均經臨床檢查明確,符合慢性宮頸炎的診斷標準,均排除存在宮頸癌、淋病等其他異常疾病。按就診的前后順序分成對照組30例(單純宮頸贅生物摘除術)和觀察組30例(LEEP刀手術技術),其中對照組年齡21~58歲,平均年齡(22.12±1.30)歲;觀察組年齡22~60歲,平均年齡(23.13±1.50)歲;60例慢性宮頸炎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白帶異常、接觸性出血及宮頸息肉、增生等臨床癥狀。以上所有研究對象的年齡及平均年齡等臨床資料進行比較,無存在明顯差異,P>0.05,不具備統計學意義,可進行對比。
1.2 手術方式
1.21 對照組 對本組患者均采取單純宮頸贅生物摘除術,常規囑患者采取截石位,對患者外陰進行消毒、擦拭,顯露宮頸,進行沖洗,取無菌棉簽對宮頸表面分泌物進行消毒,擦拭。給予局部麻醉后,對宮頸贅生物進行根部摘除,術后給予服用抗生素藥物,禁止性生活,1個月后見療效[2]。
1.2.2 觀察組 對本組患者均采用LEEP刀手術技術:1)術前指導患者應在月經干凈3~7d內進行治療,術中囑患者采取截石位,對外陰進行消毒,使用窺器促使宮頸充分暴露,對宮頸分泌物給予無菌消毒、擦拭。將利普刀調試為合適功率,結合患者的宮頸糜爛面的深淺度及范圍對利普刀電圈刀進行選擇,并對病變部位給予切除[3]。2)術后給予抗生素抗感染藥物,術后1個月禁止性生活,禁止食用一些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牛、羊肉、狗肉、海鮮等食物,1個月后來院復查。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慢性宮頸炎患者經不同手術后的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各指標情況;對比兩組慢性宮頸炎患者經治療后的臨床總有效率情況。
1.4 療效判定
兩組慢性宮頸炎患者經治療1個月后的臨床療效標準:經復查,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恢復或正常,且宮頸表面光滑,則判定為有效;臨床癥狀及宮頸表面得以改善,存在部分結痂未完全脫落,則判定為好轉;臨床癥狀無任何改善或加重,則判定為無效。
1.5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2.0軟件進行分析,百分比為計數資料,卡方檢驗,(均數±標準差)為計量資料,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結果發現,觀察組慢性宮頸炎患者的手術時間為(6.81±2.4)min、術中出血量為(5.2±2.1)mL。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時間(26.8±5.8)min、術中出血量(22.3±4.8)mL。兩組進行比較,存在顯著差異,(t分別=8.362,8.542,P均<0.05),具備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2.2 結果表明,觀察組慢性宮頸炎患者經治療后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6.67%,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經治療后的臨床總有效率為80.00%,組間進行相比較,存在顯著差異(χ2=5.236,(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細信息見表2。
3 討論
慢性宮頸炎是因急性宮頸炎治療不徹底,促使病原體隱藏于宮頸粘膜內形成慢性炎癥所致。主要病原體包括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埃希桿菌以及厭氧菌。在臨床上常見類型有宮頸肥大、宮頸息肉、宮頸囊腫及宮頸管炎等。如不及早進行檢查,不但影響了治療的最佳時間,同時增加了治療周期,給日后的治療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目前,臨床上采取利普刀手術技術是一種新型技術,可有效縮短手術時間,降低出血點出血量,同時提高了治療效果,獲得了臨床醫生及患者在選擇上的認可。
本次實驗結果闡明:觀察組慢性宮頸炎患者的手術時間為(6.81±2.4)min、術中出血量為(5.2±2.1)mL。均顯著低于對照組,這與馮稚琳[4]在實驗報告中的結果一致。由此得出,采取不同的手術方式,獲得的臨床效果也存在差異,采用利普刀手術技術治療慢性宮頸炎疾病,可有效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同時具有安全、方便、快捷等優勢,有利于患者預后康復。觀察組慢性宮頸炎患者經治療后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6.67%,其中包括有效24例、好轉5例,共治愈29例,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經治療后的臨床總有效率為80.00%,包括有效16例、好轉8例,共治愈24例,這與張平[5]在研究報告中的結果一致。由此證實,采取單純宮頸贅生物摘除術的臨床效果明顯低于采取利普刀手術技術,可有效減輕患者因疾病帶來的困擾及痛苦,同時縮短了治療時間,提高了臨床治療療效。
綜上所述:慢性宮頸炎疾病使用利普刀手術技術的臨床療效顯著。
參考文獻
[1] 冷麗麗.慢性宮頸炎使用利普刀手術的治療結果[J].中醫臨床研究,2017,09(03):75-76,96.
[2] 張麗萍.應用利普刀治療慢性宮頸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6,03(22):26-27.
[3] 黃小燕,譚婉婷,吳于娜.利普刀治療慢性宮頸炎臨床效果觀察[J].哈爾濱醫藥,2018,38(03):232-234.
[4] 馮稚琳.使用利普刀治療慢性宮頸炎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11):157.
[5] 張平.利普刀治療慢性宮頸炎的臨床效果觀察[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08):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