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蘭 湯燕妮


【摘 要】 目的:探討適合二級醫院的危重孕產婦急救模式。方法:選擇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江都區二級醫院收治的195名危重孕產婦為研究對象,2016年1月至12月共102例危重孕產婦作為對照組,2017年1月至12月共93例危重孕產婦作為管理組,對照組采取常規救治。管理組采取設立高危門診,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及產科ICU投入使用,并由危重孕產婦搶救專家小組承擔救治工作,暢通上下級危重孕產婦轉運的“綠色”通道,并對兩組數量、年齡、平均住院日、治愈數(率)、轉診數(率)及危重孕產婦疾病病種等指標采用指數性統計分析方法進行分析。結果:管理組平均住院日、治愈數(率)、轉診數(率)等數據與對照組存在明顯差異,管理組平均住院日明顯短于對照組,管理組治愈數(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管理組轉診數(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結論:二級醫院必須建立完善的危重孕產婦救治機制和組織,規范危重孕產婦管理模式,才能有效地降低孕產婦死亡率。高危妊娠是指妊娠時具有各種危險因素,可能危害孕婦、胎兒及新生兒健康或導致難產的妊娠,包括不良孕產史、生殖道手術史、有無畸形兒或幼兒智力低下史、有無妊娠合并癥如慢性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肝腎疾病、血液病、神經和精神疾病等。危重孕產婦是妊娠開始至產后42天內發生的嚴重威脅孕產婦及圍生兒生命的急危重癥,包括胎盤早剝及前置胎盤引起的產前出血、產后出血、子癇、重度子癇前期、羊水栓塞、子宮破裂、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妊娠合并心衰、重癥肝炎、急性脂肪肝、重癥感染、急性胰腺炎、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征等。
【關鍵詞】 危重孕產婦;孕產婦管理;急救
隨著2015年單獨二孩政策實施,危重孕產婦疾病病種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高齡、肥胖癥、瘢痕子宮再妊娠、不良孕產史等明顯增多,增加了產科臨床工作壓力,二級醫院在一級醫院和三級醫院調到了個“橋梁”作用,承擔了大部分危重孕產婦救治工作,探討一種適合二級醫院危重孕產婦急救模式,在近期產科臨床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江都區二級醫院收治的195例危重癥病例為研究對象,設立2016年1月至12月共102例危重孕產婦病例為對照組,以2017年1月至12月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及產科ICU投入使用收治92例危重孕產婦病例為管理組。所有危重癥孕產婦各類病例均符合2013年版的《婦產科學》中相關診斷標準[2]。
1.2 研究方法
1.2.1 江都區二級醫院均按江蘇省婦幼保健院高危及危重孕產婦篩査與管理標準實施對高危及危重孕產婦篩查與管理,設立高危妊娠門診,進行高危妊娠系統管理,保健卡做黃、橙、紅、紫色標識。[3]
1.2.2 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成立并投入使用,承擔江都區危重孕產婦救治,進一步完善危重孕產婦搶救專家小組及領導小組。
1.2.3 暢通一級醫院危重孕產婦急救轉診二級醫院的搶救“綠色”通道及二級醫院危重孕產婦急救轉診三級醫院的搶救“綠色”通道[4]。
1.3 觀察指標
對危重孕產婦數量、年齡、平均住院日、住院總費用、治愈人數(率)、轉診人數(率)、危重孕產婦疾病病種及發病率采用指數性統計分析方法進行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呈正態分布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數據的集中與離散趨勢;非正態分布用中位數M,四分位數間距Q(P25,P95)表示,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百分率表示。
2 結果
2.1 2016年至2017年危重孕產婦疾病病種及住院詳情
2016年至2017年危重孕產婦疾病病種及發病情況。見表1。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危重孕產婦102例平均年齡為(30.00±5.12)歲,平均住院日為8天,平均住院費用為7989.50元。見表2。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危重孕產婦93例,平均年齡(31.00±4.90)歲,平均住院日為5.5天,平均住院費用為5890.70元。
2.2 2016年至2017年危重孕產婦治療成功與轉診情況
對照組102例危重病例,治愈病例92例,治愈率91.20%,轉診人數為10例,轉診率9.80%,管理組93例危重病例,治愈病例為91例,治愈率為97.85%,轉診人數為2例,轉診率為2.15%。見表3。
3 討論
母嬰健康直接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幸福安康,其直接反映了一個國家的全民健康狀況[5]。高危妊娠管理水平直接關系到孕產婦及圍生兒死亡率,加強高危及危重孕產婦管理是降低孕產婦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2017年對高危孕產婦篩查、管理及專冊登記,且在保健卡上做“五色”標識(高危四色),只能在高危妊娠門診系統產檢。2017年1月江都區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成立,進一步完善危重孕產婦救治專家小組及管理小組,規范了2個急救轉診“綠色”通道,強調30分鐘內能實施急診產科手術,10分鐘內搶救小組專家必須到達現場實施搶救。這一系列急救模式明顯縮短了患者住院日,減少了住院費用,轉診人數及轉診率明顯下降,大大提高了搶救成功人數及成功率[6]。
總之,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及產科ICU是二級醫院危重孕產婦救治的核心力量,加強危重孕產婦的急救管理,不斷提高對危重孕產婦的識別、急救水平和轉診能力才能有效降低孕產婦的轉診率及死亡率。
參考文獻
[1] 鄒郁松,陸軍麗,丁小英,等,2012年至2014年7794例高危及危重癥孕產婦救治管理與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28):54-57。
[2] 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64-219。
[3] 王魏魏,姜婷,李春雨,等.危重癥孕產婦急救體系管理模式探討[J].中華衛生危急電子雜志,2016,02(01):57-59。
[4] 董曉靜,常青,李力,等.重慶市危重孕產婦預警管理、救治和轉診系統實施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7,(07):725-728.
[5] 沈銀娟.2007-2013年上海市青浦區危重孕產婦搶救情況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03):478-480.
[6] 徐小芳,李丹,楊波,等.上海市徐匯區357例搶救成功危重孕產婦病例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17,24(11):1368-1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