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翠蘭
【摘 要】 目的:調查成人支氣管擴張癥病人均的分布情況,同時了解咯血的原因,以便為臨床的治療干預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方法:本研究調查過程中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進行研究,所有研究對象為本院在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所收治的成人支氣管擴張癥患者,本研究選擇其中的2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研究對象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和總結,了解患者支氣管擴張癥的病原菌分布狀況,了解患者咯血的原因,并作出分析和總結。結果:經過調查可以得出,成人支氣管擴張癥主要表現為革蘭陰性菌感染,其次為革蘭陽性菌,還有其他菌株感染;本研究200例患者出現咯血患者78例,咯血的發生率為39.00%。調查患者的咯血原因,通過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可以得出:炎癥反應、腫瘤影響、結石致支氣管黏膜或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黏膜下血管破裂、囊狀支氣管擴張等,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成人支氣管擴張癥的病原菌分布主要以革蘭陰性菌感染為主,炎癥反應、腫瘤影響、結石致支氣管黏膜或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黏膜下血管破裂、囊狀支氣管擴張等是支氣管擴張癥咯血的主要原因,臨床需根據患者的實際癥狀為患者提供可行的方法進行干預指導。
【關鍵詞】 成人支氣管擴張;病原菌分布;咯血原因分析
支氣管擴張癥主要是臨床呼吸科當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病癥,這種病癥也屬于一種多發病癥,導致這種病情發生的原因是細菌感染,對患者在治療上治療原則是避免呼吸道出現反復的感染情況,保證呼吸道的通暢性[1-2]。最近這些年,因為在對患者治療過程中存在抗生素的濫用情況,它會使得病原菌的種類出現變遷,并且導致耐藥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很難對于支氣管擴張癥感染情況進行控制,使得患者病情加重。為患者進行干預的過程中,選擇合理的抗生素,對于支氣管擴張癥進行干預,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病情,并且能夠延緩患者的生育功能,改善患者的預后。本研究主要分析成人支氣管擴張癥的病原菌分布狀況,同時了解患者的咯血原因,現將主要研究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所有選擇的研究對象均為本院在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所收治的成人支氣管擴張癥的患者,為方便調查研究,選擇其中的200例患者進行研究,對所有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和總結。200例患者當中,男性患者120例,女性患者80例,平均年齡為(42.6±13.4)歲。所有患者經診斷確診為支氣管擴張,本研究患者均存在感染加重期的臨床表現,患者存在有如咳嗽、發熱、咯血、氣急、濃痰增加、喘息、痰量性質改變或增加;患者的肺部經過HRCT確診為支氣管擴張癥,或患者存在有既往支氣管擴張癥病史。本研究患者均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的相關檢驗。
1.2 方法
在患者入院以后通過自然咳嗽來選擇患者的痰液標本,并對痰液標本進行采集。首先用清水漱口,然后采用滅菌專用容器,將患者的痰液進行收集,應注意及時送檢。之后為患者進行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將所采集的標本放置在瓊脂培養基當中進行相關的接種,放置保溫箱35℃環境當中培養24小時,為患者選擇優勢菌落,并且進行菌種和鈍化的鑒定。進行藥敏試驗的過程中,為患者選擇采用紙片擴散法(K-B)進行相關的檢驗。
1.3 觀察指標
調查本研究成人支氣管擴張癥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狀況,同時了解患者的咯血原因。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采用IBM SPSS 26.0進行統計學數據的分析和調查,兩組數據之間選擇采用P<0.05表示差異明顯,同時選擇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導致患者出現咯血的原因。
2 結果
2.1 成人支氣管擴張癥病原菌分布調查
通過本研究的調查顯示,本研究200例患者當中成功分離出病原菌的患者164例,陽性率為82.00%,164例患者當中,分離出病原菌182株,對于這些病原菌進行分類可以看出,主要以革蘭氏陰性菌為主。具體分析為:存在有革蘭氏陰性菌155株,占85.16%,在革蘭氏陰性菌當中有銅綠假單胞菌53株,占34.19%,存在有克雷伯桿菌46株,占29.68%,存在有產堿桿菌22株,占14.19%,存在由大腸埃希菌8株,占5.16%,存在有其它桿桿菌26株,占16.77%;還有革蘭氏陽性菌22株,占12.09%,在革蘭氏陽性菌當中包括表皮葡萄球菌6株,占27.27%,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11株,占50.00%,還有其他桿菌5株,占22.73%;此外包括有真菌5株,占2.75%,其中包括白色念珠菌2株,占40.00%,其他真菌3株,占60.00%。
2.2 成人支氣管擴張癥咯血原因分析
調查患者的咯血原因,通過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可以得出:炎癥反應、腫瘤影響、結石致支氣管黏膜或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黏膜下血管破裂、囊狀支氣管擴張等,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細狀況請參見表1所示。
3 討論
本研究主要分析成人支氣管擴張癥的病原菌分布和咯血的原因,通過本研究的調查能夠得出結果,可為相關臨床研究情況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3-5]。綜上所述,成人支氣管擴張癥的病原菌分布主要以革蘭陰性菌感染為主,炎癥反應、腫瘤影響、結石致支氣管黏膜或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黏膜下血管破裂、囊狀支氣管擴張等是支氣管擴張癥咯血的主要原因,臨床需根據患者的實際癥狀,為患者提供可行的方法進行干預指導。
參考文獻
[1] 馬艷良,何權瀛.英國胸科協會非囊性纖維化支氣管擴張指南簡介[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1,34(11):812-815.
[2] 成人支氣管擴張癥診治專家共識編寫組.成人支氣管擴張癥診治專家共識(2012版)[J/CD].中華危重癥醫學雜志:電子版,2012,05(05):315-328.
[3] 李敏菁.支氣管擴張穩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氣道炎癥與病原菌關系研究[D].廣州:中山大學,2006.
[4] 羅朝峰,張海勝,張曉瑋.Kartagener綜合征CT影像學特征[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6,01(30):94-95.
[5] 徐保平,申昆玲,胡英惠,等.兒童原發性纖毛運動障礙的臨床研究[J].中華兒科雜志,2008,46(08):618-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