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秋東
[摘 要]日新月異的經濟社會變革,帶動教育界發生前所未有的創新。廣大的一線教育者,緊跟時代和社會發展的潮流,尤為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中職機械專業的教師,應立足于課堂教學的實際,積極地轉變課堂教學觀念,精心地設計課堂教學環節,營造活躍愉悅的教學氛圍,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效課堂,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開展趣味性、生動性的教學活動,制定科學的教學方案,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實際需求,從而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和思維。
[關鍵詞]中職機械;教學;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創新是時代進步的重要標志,位于五大發展理念之首,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推動社會進步的第一動力,想要把學生引領進創新的大潮中,就需要通過不同的課堂教學,全方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中職機械課程是集實用性、實踐性、專業性于一體的綜合學科,特別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實際的中職機械教學中,一線的教師要把握學科的特點,從學生學習機械知識的實際出發,改變傳統的傳授方式,創新性地進行教學改革,設置層次分明的問題,通過不同的教學角度、教學渠道,盡最大可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挖掘學生潛在的創新思維。那么,在實際的中職機械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具體的實施策略如下:
一、融入創新性教學觀念,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中職院校的教師,仍舊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填鴨式教學,嚴重束縛學生的創新思維,單純的理論知識講解,使課堂變得呆板、無趣,缺乏活力,沒有重視學生對新知識、新技能的需求,十分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鑒于此,中職機械專業的教師要自主地轉變教學思想,引導學生向更高層次的知識探索,用創新的態度研究理論知識,選擇適合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以提高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比如,教師不能再繼續采用陳舊的教學手段,而要創新性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把機械知識中的鑄造、鍛壓、焊接等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以圖片或視頻的形式展示出來,讓學生更加直觀形象地觀看機械知識的操作過程,牢牢地吸引學生的目光,滿足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索欲望,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潛移默化的提升。
二、采用創新性的教學方法,有的放矢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中職學生大部分基礎知識相對比較薄弱,但是,思維意識十分地活躍,有著很強的可塑性,如果不加以正確地引導,是很難開發出來的。所以,中職機械專業的教師要從學生本身的情況入手,構建合理的教學策略,把創新與教法結合起來,引入行動導向教學法,分階段、分層次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堅持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發散思維,逐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比如,學生在學習和探究四桿、凸輪、帶輪機構的機械知識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好教學材料,按照學生的能力,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明確每個階段學習目標和任務,引導學生尋找不同機械之間的優缺點,并直接參與動手實踐,最終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目的。
三、營造趣味性的教學情境,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地發揮,是在學習興趣的激發和調動中產生的,所以中職機械專業的教師,要通過趣味性的課堂,最大程度地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把握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把課本上的知識完整地呈現出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保證每個學生的創新能力都能有所提高。比如,學生在學習機械制圖時,教師發現學生對這一知識,基本沒有什么興趣,如果把實際的機械實物和美術學習結合起來,課堂氣氛很快活躍起來,學生在觀察實物的過程中,掌握圖紙的主體構造,并對圖紙進行全面、細致地觀察,然后邊思考、邊繪圖,體會到繪圖的樂趣,領悟出繪圖的真諦,為學生創新能力地培養創造條件。
總的來說,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任何階段、任何學科所面臨的一項重要教學任務。中職機械專業的教師要善于利用以上有效的教學策略,營造創新性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進行大膽地創新,注重機械專業知識與生活實踐的密切結合,深層次地發掘教學內容中的創新資源,引導學生參與各種形式的技能大賽,以全面發展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萬新穎.如何培養中職機械專業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J].快樂閱讀,2016(20):78-79.
[2]孟曉琪.培養學生在中職機械專業中的創新能力[C].揚州大學培訓結業論文集,2017(19):105-106.
[3]楊明霞.淺談培養中職機械專業學生的動手與創新能力[J].科學教育,2017(10):37-38.
[作者單位]
新昌縣技工學校
(編輯:田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