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莉 范立葉
【摘?要】 目的:討論妊娠期高血壓孕婦和正常妊娠婦女妊娠早、中、晚期子宮動脈血流變化及血清chemerin變化的規律及意義。方法:選取濰坊市婦幼保健院系統產前檢查的孕婦共30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別于妊娠14周、24周、34周收集和測量兩組孕婦的血液樣本和子宮動脈多普勒信息。比較兩組孕婦血清chemerin濃度,子宮動脈舒張末期流速(S/D)、搏動指數(PI)、阻力指數(RI)。結果:1)子癇前期患者血清中chemerin濃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且重度子癇前期組明顯高于輕度子癇前期組(P<0.05)。2)子宮動脈血流動態變化:正常妊娠組孕婦隨妊娠進展,子宮動脈RI、PI、S/D 3項指標逐漸降低,妊娠早、中、晚期分別比較,均有統計學差異(P<0.01)。子癇前期組孕婦子宮動脈RI、PI、S/D 3項指標以孕晚期最高,妊娠早、中、晚期分別比較,均有統計學差異(P<0.01)。子癇前期組孕婦妊娠中、晚期子宮動脈3項指標均高于正常妊娠組,有統計學差異(P<0.01)。3)子癇前期患者血清中chemerin濃度在孕早期與子宮動脈血流無明顯相關性,在妊娠中晚期呈明顯正相關。結論:隨著妊娠進展,子癇前期患者血清中chemerin濃度逐漸升高,正常妊娠婦女子宮動脈的血流阻力逐漸下降;而子癇前期組孕婦隨妊娠進展子宮動脈的血流阻力明顯升高。兩者共同參與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病。
【關鍵詞】 子癇前期;血清chemerin;子宮動脈超聲多普勒
文章編號:WHR2018121105
子癇前期是妊娠期嚴重的心血管并發癥,它與孕婦和新生兒未來的代謝和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有關,發病率為5%~12%,發病原因復雜。發生疾病時,子宮胎盤血流阻力增加、血流減少,此病理改變可通過子宮動脈超聲多普勒血流波形圖表現。妊娠期機體某些激素水平的改變、系統性炎癥反應及胰島素抵抗的發生等均與此病密切相關。子癇前期具有多因素發病和個體發病的異質性特點,因此將發病風險因素與生物學標記物及超聲多普勒檢測聯合起來用于預測子癇前期并及時干預,已經受到越來越多醫護人員的關注。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
研究對象為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進行系統產前檢查的300例孕婦,其中早孕期有妊娠期高血壓高危因素的孕婦150例,正常妊娠孕婦150例,子癇前期分類標準遵照第八版《婦產科學》。以上研究對象均為單胎妊娠,無妊娠期其它并發癥,無內外科合并癥,無精神病史,無慢性高血壓及腎臟病史。產后12周返院隨訪。
1.2?血清采集及檢測
入選孕婦分別于妊娠14周、24周、34周空腹取肘靜脈血室溫自然凝固15min,以3000r/min離心20min,吸取上層血清至無菌EP管,應用雙抗體夾心法檢測血清chemerin水平。實驗試劑人chemerin試劑盒購于北京市聯動生物試劑有限公司。
1.3?子宮動脈血流參數檢測
孕婦取仰臥或側臥位,經腹壁超聲序貫測量孕婦14周、24周、34周子宮動脈舒張末期流速(S/D)、搏動指數(PI)、阻力指數(RI),同時記錄有無舒張早期切跡。子宮動脈定位先從子宮下段兩側找到骼內動脈,再從其遠端分支處找到左右兩側子宮動脈主干,聲束與血流方向的角度<60°。獲取連續5個穩態的子宮動脈血流頻譜。記錄RI、PI、S/D值。
1.4?統計學處理
研究數據采用(±s)來描述,用SPSS 17.0統計包分析,t檢驗做兩組數據之間的比較,單因素方差分析做多組數據間的比較,Pearson分析做關聯性分析。以P<0.05表示統計學差異顯著。
2?結果
2.1?兩組妊娠期高血壓和輕度子癇前期以及重度子癇前期情況比較
本被研究的300例孕婦,隨訪至產后3個月,發生妊娠期高血壓有53例,發病率為17.6%,其中輕度子癇前期30例,重度子癇前期23例,其余247例為正常孕婦。
2.2?不同孕周各組孕婦血清chemerin含量結果
疾病組明顯高于正常組,且重度子癇前期組明顯高于輕度子癇前期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
2.3?子宮動脈血流動態變化
正常妊娠組孕婦14周、24周、34周RI分別為0.63、0.58、0.52,PI分別為1.23、0.97、0.56,S/D分別為3.17、2.56、2.23,隨妊娠進展,子宮動脈RI、PI、S/D 3項指標逐漸降低,妊娠早、中、晚期分別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子癇前期組孕婦14周、24周、34周RI分別為0.65、0.68、0.72,PI分別為1.26、1.28、1.37,S/D分別為3.19、3.25、3.42。妊娠早、中、晚期分別比較,均有統計學差異(P<0.01),3項指標以孕晚期最高。子癇前期組孕婦妊娠中、晚期子宮動脈3項指標均高于正常妊娠組,有統計學差異(P<0.01)。
2.4?子癇前期患者血清中chemerin濃度在孕早期與子宮動脈血流
相關性分析
子癇前期患者血清中chemerin濃度在孕早期與子宮動脈血流無明顯相關性(P>0.05),在妊娠中期呈明顯正相關(r=0.748,P<0.05),妊娠晚期呈明顯正相關(r=0.837,P<0.05)。
3?討論
3.1?正常妊娠和子癇前期組中血清chemerin蛋白的變化及作用
Chemerin最早是1997年Nagpal等應用他扎羅汀藥物治療銀屑病時克隆出的,他扎羅汀藥物可以使其表達上調。人chemerin基因位于染色體7q36.1,長度為3289bp,包含4個外顯子以及3個內含子。2007年Bozaoglu等證實chemerin是一種新的脂肪細胞因子,在脂肪組織中高表達,對脂肪細胞的分化和代謝有調節作用,并且與肥胖和代謝綜合征有關,影響血糖和脂質穩態以及血壓的調節。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存在IR、糖耐量異常、脂代謝異常等相似病理狀態,已有許多研究表明chemerin在糖脂代謝中發揮重要作用。敲除成熟脂肪細胞的chemerin基因能減少其它調節糖脂代謝穩態相關基因的表達,導致基礎脂肪分解率及磷酸二酯酶抑制劑刺激的脂肪分解率降低。
Emst[1]研究發現,在肥胖/糖尿病小鼠脂肪組織、肝臟以及骨骼肌細胞中,chemerin表達水平升高,外源性給予chemerin加重了葡萄糖耐受不良,降低了血清胰島素水平,并且減弱了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chemerin水平升高對糖脂代謝的調節可能參與了妊高征的病理生理過程。張志杰等人[2]研究發現,Chemerin水平與DBP、SBP呈正相關,是HDCP的主要影響因素,在識別HDCP時,可將Chemerin水平高低作為其高危影響因素。Xu QL[3]通過ELISA方法研究了妊娠前3個月的孕婦血清Chemerin水平,發現嚴重子癇前期的婦女,妊娠前3個月的血清Chemerin水平在統計學上顯著提高。血清Chemerin水平與血漿C反應蛋白水平呈正相關。回歸分析表明,身體質量指數和血清化學物質水平似乎是獨立的預測因子。得出結論,高血清Chemerin水平與炎癥和子癇前期是獨立存在的,同時,Chemerin可作為子癇前期的預測生物標記物。Stepan H等人[4]還研究了chemerin與腎功能指標、血糖和血脂代謝、炎癥的相關性。他們發現chemerin濃度在子癇前期患者中顯著升高[249.5μg/L(123.1~366.9)μg/L],與對照組相比[204.8μg/L(138.5~280.8)μg/L](P<0.001)。此外,其血清水平與血壓、肌酐、游離脂肪酸、膽固醇、甘油三酯(TG)、瘦素、脂聯素、C反應蛋白這些單因素分析,呈正相關。在多變量分析中,TG和瘦素水平與循環中chemerin水平獨立相關。有趣的是,檢測分娩后6個月血清chemerin濃度,子癇前期患者為[196μg/L(119.8~368.7)μg/L],顯著高于對照組[(152.2μg/L(102.8~216.4)μg/L)]。總之,產婦血清chemerin水平在子癇前期患者孕期和分娩后顯著增加。此外,TG和瘦素是妊娠期循環血液chemerin的獨立預測因子。
本研究結果顯示,PE患者血清chemerin的濃度顯著高于血壓正常的孕婦,SPE患者血清chemerin濃度明顯高于MPE患者,這與國外目前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但PE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升高的具體機制及其對PE發病的具體作用還需要進一步研究闡明。
3.2?子宮動脈血流變化與妊娠期高血壓的相關性
正常妊娠時,子宮血管生理性重鑄,螺旋小動脈不斷被胎盤滋養細胞浸潤,管腔變大,血流速度加快,成為低阻抗高血流狀態。子宮血流從50mL/min增至500~750mL/min,子宮動脈因此保持高流速的舒張期血流,以滿足胎兒生長發育所需。隨著妊娠進展,S/D、RI和PI顯著性降低,這一結論與國內外文獻報道一致。HDP時滋養細胞對螺旋小動脈的浸潤能力不足,重鑄深度僅限于蛻膜層,胎盤小葉及絨毛的正常結構和功能受影響,引起持續的子宮及胎盤血流高阻抗,來自胎盤母面和胎兒成分(主要是滋養葉細胞)等許多因素參與胎盤血管重鑄過程。HDP孕婦子宮動脈彩超頻譜波形顯示高阻力低舒張期血流特征,S/D、RI和PI升高,一側或兩側出現舒張早期切跡,在癥狀出現前就可發現這些病理波形。溫玉玲等[5]研究發現,妊高征產婦存在子宮螺旋動脈血流參數異常改變,且其異常程度可客觀反映胎盤缺氧損傷程度。
本研究中,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病占17.6%,其中重度子癇前期孕婦占發病人數的43.0%,HDP具有多因素發病和個體發病的異質性特點,將發病風險因素與生物學標記物及超聲多普勒檢測聯合起來進行評估,優于單一指標,可提高預測效率。本研究通過生化指標血清chemerin聯合子宮動脈多普勒彩超,發現子癇前期組孕婦子宮動脈3項指標以孕晚期最高(P<0.01),子癇前期組孕婦妊娠中、晚期子宮動脈3項指標均高于正常妊娠組。子癇前期患者血清中chemerin濃度在孕早期與子宮動脈血流無明顯相關性,在妊娠中期及晚期呈明顯正相關。
綜上所述,聯合子宮動脈多普勒和血清chemerin能較好地預測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生及妊娠轉歸,具有臨床可行性,對于早診治妊娠期高血壓具有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Emst M C.Chemerin exacerbates glucose intolerance in mouse models of obesity and diabetes[J].Endocrinology,2013,151(05):1998-2007.
[2] 張志杰,劉惠琴,王芳,等.脂肪細胞因子Chemerin表達水平對妊娠期高血壓的影響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8,09(04):39-41
[3] Xu Q L.The predictive value of the first-trimester maternal serum chemerin level for pre-eclampsia[J].Peptides,2014,(62):150-154.
[4] Stepan H,Philipp A,Roth I,et al.Serum levels of the adipokine chemerin are increased in preeclampsia during and 6 months after pregnancy[J].Regul Pept,2015,168(1-3):69-72.
[5] 溫玉玲,郁丁.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子宮螺旋動脈特征的超聲評估及其與胎盤缺氧損傷的相關性[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7,23(23):3259-3262,3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