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
【摘?要】 目的:思考中醫辯證對脾胃氣虛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療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4月至2018年9月本院診治的80例脾胃氣虛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隨機分為參照組40例、研究組40例。其中參照組使用傳統西藥治療,研究組使用中醫辯證治療,比較患者總有效率、消化系統癥狀評分。結果:參照組總有效率為82.50%,研究組則為97.50%,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消化系統癥狀評分明顯優于參照組,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脾胃氣虛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醫辯證治療可依據患者自身情況施以對癥處理,使之在提高患者總有效率的同時,改善其消化系統癥狀,可推廣。
【關鍵詞】 中醫辯證;脾胃氣虛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總有效率;消化系統癥狀評分
文章編號:WHR2018112443
功能性消化不良作為常見消化系統病癥,多表現為惡心嘔吐、腹脹、早飽和上腹痛等,個別患者還存在失眠、抑郁和頭疼等精神狀況,極大程度上威脅其身心健康、生活質量。傳統治療中,往往是以西藥治療為主,但卻呈現治標不治本的效果,而隨著中藥影響力的提高,中醫辯證治療逐步取締西藥治療的地位,成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首選[1]。對此,筆者抽取2016年4月至2018年9月本院診治的80例脾胃氣虛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思考中醫辯證治療效果。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2016年4月至2018年9月本院診治的80例脾胃氣虛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隨機分為參照組40例、研究組40例。其中參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為23~62歲。研究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為21~63歲。各數據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納入標準:在B超檢查、內鏡檢查中已確診為功能性消化不良;滿足中醫辯證標準、臨床指標;排除器質性疾病者。
1.2?方法
參照組:使用常規西藥治療,均為口服給藥,即雷尼替丁,150mg/次,2次/d;嗎丁啉,10mg/次,3次/d;維生素B,120mg/次,3次/d;羥氨芐青霉素,0.5mg/次,3次/d[2]。
研究組:依據《實用中醫內科學》、《中醫病證診斷療法標準》確診為患者呈現脾胃氣虛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若表現為舌質淡、大便溏軟;脘腹痞滿隱痛;頭暈乏力、脈搏細弱及噯氣不爽等,可在常規西藥治療的前提下,使用中藥內服、溫針灸療法。
即中藥方劑:15g茯苓、15g黨參、15g白術、15g枳實、15g麥芽、12g厚樸、12g檳榔、12g半夏、9g炙甘草、6g廣木香、6g黃連、5g干姜,溫水煎服,每日1劑。溫針灸:取穴足三里,配穴內關、陰陵泉、公孫,每日針刺1次。若患者脾胃氣虛癥狀尤為顯著,可對其予以順推、輕推按摩,每日1次[3]。
1.3?觀察指標
總有效率包含治愈:患者腹脹、反胃和嘔吐、早飽等表現徹底消失;有效:患者腹脹、反胃和嘔吐、早飽等表現明顯改善;無效:患者腹脹、反胃和嘔吐、早飽等表現無任何變化,甚至存在加重的可能。總有效率=(治愈+有效)/總例數×100.00%[4]。
消化系統癥狀評分:包含上腹脹、上腹痛、早飽、噯氣、反酸。
1.4?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1.0軟件對本研究數據加以統計,(±s)表示計量資料,用t進行檢驗;(%)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若P<0.05則證明數據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總有效率
參照組總有效率為82.50%,研究組則為97.50%,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消化系統癥狀評分
研究組消化系統癥狀評分明顯優于參照組,各數據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功能性消化不良(還可稱為非潰瘍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作為消化系統常見病,是指以上腹部不適為主要表現的癥候群,但排除器質性消化不良。脾胃氣虛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其核心類型,呈現患病率高、病情反復等特點,且在治療層面上難以達到預期效果。相關資料證明,該病是由胃腸運動性障礙引起,西醫治療中往往是以嗎丁啉和雷尼替丁等藥物為主導,雖可在短期內改善機體胃腸道功能,但難以滿足患者治療需求,具有極高的復發率,對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質量均造成極大的威脅[5]。而在中醫學理論中,脾胃氣虛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隸屬“胃脘痛”、“痞癥”范疇,和表邪侵里、七情失和、脾胃虛弱及食中帶焦等因素相關,可通過中藥內服、溫針灸的方式起到救治效果。例如:方劑中黨參、茯苓和半夏、麥芽、白術與檳榔、干姜等中藥,具有改善氣滯、腹脹和食積、便秘的功效,能夠加快胃腸道功能蠕動;溫針灸則呈現補氣血、通經絡、祛寒溫經的效用,而兩者間的聯合治療,能夠在提高患者治療效果的同時,改善其消化系統癥狀[6]。
研究可知,參照組總有效率為82.50%,研究組則為97.50%,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消化系統癥狀評分明顯優于參照組,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例如:研究組上腹脹評分為(1.26±0.30)分、早飽評分為(1.65±0.24)分,參照組則為(1.79±0.49)分、(2.23±0.48)分。
總而言之,針對脾胃氣虛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醫辯證治療可依據患者自身情況施以對癥處理,使之在提高患者總有效率的同時,改善其消化系統癥狀,可推廣。
參考文獻
[1] 鄧銘,王麗,靳麗萍,等.中醫辨證治療脾胃氣虛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療效觀察[J].中外醫療,2016,35(20):167-168.
[2] 馬文良.中醫辨證治療脾胃氣虛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療效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24):332-333.
[3] 甘霖.中醫辨證治療脾胃氣虛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療效觀察[J].醫藥前沿,2016,06(36):331-332.
[4] 鐘恒.中醫辨證治療脾胃氣虛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療效觀察[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6,23(06):65-66.
[5] 張立宏.中醫辨證治療脾胃氣虛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療效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7,36(02):39.
[6] 李曉宇.中醫辨證療法治療脾胃氣虛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可行性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16,08(36):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