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瓊
【摘?要】 目的:分析延續性護理干預對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方法:選擇本院收治的102例腦卒中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51)和延續組(n=51),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延續組給予延續性護理干預,隨訪半年,比較兩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治療依從性。結果:延續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得分為(66.02±7.48)分,日常生活能力得分為(66.82±7.74)分,治療依從性為94.12%(48/51),各項指標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腦卒中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關鍵詞】 延續性護理;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治療依從性
文章編號:WHR2018082022
腦卒中又稱腦血管意外,包括出血性腦卒中和缺血性腦卒中,屬于“急癥中的急癥”。腦卒中發病通常經歷急性期、恢復期、后遺癥期,要想完全康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1],因此單靠住院治療和護理是不夠的,出院后的護理工作是改善患者身體狀況、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關鍵。為此,本研究把護理從醫院延續到家庭,引入延續性護理干預,觀察其對于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102例腦卒中住院患者,包括腦梗塞67例、腦出血35例。按照隨機抽簽法把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延續組,每組各51例。對照組男28例,女23例;年齡為54~78歲,平均年齡(65.38±5.72)歲。延續組男29例,女22例;年齡為55~79歲,平均年齡(65.54±5.76)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等基礎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本研究計劃。
1.2?護理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出院護理,主要包括情志護理、飲食指導、生活護理等,叮囑患者定時服藥、定期復診、積極進行自主康復訓練等。延續組患者增加延續性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1)出院前指導。在患者出院前1周建立健康檔案,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然后制定延續性護理干預計劃,確定相關護理方法和內容,隨訪頻次為每周1次電話隨訪,每月1次上門隨訪,每2個月1次回院隨訪,期限為半年。2)健康教育。在患者出院前1個星期分發《腦卒中患者康復手冊》,并且利用PPT演示、視頻觀看、專家講座等方式講解腦卒中相關知識,介紹預防和控制措施,示范偏癱康復鍛煉方法,強調長期堅持康復運動的重要性。然后設置互動問答環節,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和關心的問題。3)電話隨訪。護理人員每周致電患者家庭,詢問患者康復情況,并詳細了解用藥、心理、飲食、起居、運動等方面情況,護理人員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增強患者的信心,督促患者養成良好的習慣,堅持執行護理計劃。4)上門隨訪。護理人員每月主動到患者家里拜訪,積極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詳細了解患者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言談舉止等,與電話隨訪的內容一一對照。在此期間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簡單檢查,判斷患者的康復情況,若有必要可適當調整護理計劃。5)回院隨訪。護理人員每2個月通知患者回院隨訪,對患者身體狀況進行檢查,對康復情況進行全面評估,針對患者的實際康復情況,護理人員應積極進行查漏補缺,對于心理、肢體、語言、自理能力等方面的薄弱環節加強護理,鼓勵患者堅持訓練,促使身體快速康復。
1.3?評價標準
隨訪半年后,比較兩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治療依從性:1)采用簡式運動功能評分法(FMA)評價肢體運動功能恢復情況,分數越高說明肢體運動功能越好。2)使用Barthel指數評分量表評價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況,項目為進食、穿衣、如廁、洗澡、上下樓梯等,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強[2]。3)治療依從性包括規范用藥、心態健康、科學運動、合理飲食、起居規律、定期復查等方面,對每個項目進行評分,根據總分評為依從、一般依從、不依從三類,按照依從、一般依從計算治療依從率。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數據以%表示,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
護理前對照組、延續組患者的FMA得分分別為(31.82±4.12)分、(31.77±4.10)分,經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護理后對照組、延續組患者的FMA得分分別為(48.65±5.61)分、(66.02±7.48)分,對比可知,延續組患者的FMA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t=6.387,P<0.05)。
2.2?比較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護理前對照組、延續組患者的Barthel得分分別為(38.62±4.75)分、(38.59±4.71)分,經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護理后對照組、延續組患者的Barthel得分分別為(51.42±6.37)、(66.82±7.74)分,對比可知,延續組患者的Barthel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t=5.914,P<0.05)。
2.3?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對照組患者依從19例、一般依從21例、不依從11例,治療依從率為78.43%(40/51);延續組患者依從25例、一般依從23例、不依從3例,治療依從率為94.12%(48/51)。對比可得,χ2=5.299,P<0.05,延續組患者的治療依從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3?討論
腦卒中病因復雜、病情嚴重,而且致殘致死率高,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患者是好發腦卒中的高危人群。據統計,每年我國腦卒中的發病人數高達幾百萬,而且超過3/4的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認知、肢體、語言、心理、運動障礙,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3]。事實上,腦卒中患者出院之后,這些障礙大多依然存在,而常規護理對此關注度不夠,不利于有效利用康復期促進腦卒中患者身體康復。
延續性護理適應了這種需求,把醫院的專業護理服務延伸到家庭,讓醫院護理與家庭護理無縫對接,保證腦卒中患者出院后能夠得到持續的專業指導和護理服務。因此患者的康復訓練得以一以貫之,從不間斷,患者有動力也有壓力堅持鍛煉,保持良好的生活、飲食、運動、用藥習慣,這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身體狀況和肢體功能,患者就更加有動力堅持訓練,顯著提高康復效果。
經過半年的延續性護理干預,延續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得分為(66.02±7.48)分,日常生活能力得分為(66.82±7.74)分,治療依從率為94.12%(48/51),各項指標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延續性護理干預更好地發揮了作用,能顯著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改善患者的肢體運動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從而促進患者快速康復。
參考文獻
[1] 李楊.腦卒中患者延續性護理干預的效果評價[D].吉林:吉林大學,2016.
[2] 林敏紅.腦卒中患者延續性護理的研究進展[J].中國社區醫師,2017,33(34):8.
[3] 張敏,汪友蘭,劉蕾.腦卒中患者的延續性護理效果評估[J].護理學雜志,2015,30(05):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