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錚子 管艷萍
【摘?要】 目的:探討經顱多普勒超聲聯合頸動脈超聲在缺血性腦血管病診斷中的價值。方法:選取2015年3月至2018年11月本院96例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作為研究組,并選取同期本院96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所有受試者均行經顱多普勒超聲及頸部血管超聲檢查,比較兩組受試者的檢查結果及不同檢查方法的診斷效能。結果:研究組患者椎動脈及基底動脈的Vm及PI、頸動脈內膜增厚及斑塊形成的發生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經顱多普勒超聲與頸動脈超聲聯合檢查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度均顯著高于兩者單獨檢查(P<0.05)。結論:經顱多普勒超聲聯合頸動脈超聲可有效提高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診斷準確率。
【關鍵詞】 經顱多普勒超聲;頸動脈超聲;缺血性腦血管病;診斷效能
文章編號:WHR2018122444
缺血性腦血管病(TIA)是臨床上常見病、多發病,主要是指因1支或多支腦血管缺血所引發的局部腦功能障礙,以眩暈、欲動障礙、短暫性失語、猝倒為主要臨床表現,常因缺血部位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異性[1-2]。據調查,TIA腦卒中的發生率高達33%以上,給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因此發現并確診疾病對改善預后、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意義[3]。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是臨床診斷的金標準,但具有一定的創傷性且費用昂貴,不易被患者接受[4]。經顱多普勒超聲及頸動脈超聲具有操作簡單、費用低廉、可重復性進行的特點而深受患者及醫務工作者的認可。本研究選取2015年3月至2018年11月本院96例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頸部血管超聲檢查在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中的臨床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至2018年11月本院96例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頭顱CT或MRI檢查確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其中男50例、女46例,年齡39~81歲,平均(60.25±4.16)歲;其中進展性腦缺血23例,完全性腦缺血27例,短暫性腦缺血21例,間隙性腦缺血20例,其他5例。并選取同期本院96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49例、女47例,年齡40~83歲,平均(60.38±4.27)歲。兩組基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無顯著性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
1.2?方法
所有受試者均采用KJ-2V3U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測儀,探頭頻率為2MHz,囑患者取平臥位及側臥位,依次經顳窗、枕窗探測顱腦內及頸部的11條血管,測量血流速度,根據血流信號頻譜了解血管搏動指數及阻力指數,判斷動脈血管的狹窄程度及血流情況。之后采用VividE9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行頸動脈超聲檢查,探頭頻率為8~10MHz,囑患者取平臥位,頭向后仰,采用高頻線陣探頭探測雙側10條血管,觀察血管中有無斑塊形成,并測量血管直徑及血管內膜厚度,根據最大血流速度、搏動指數、阻力指數等對頸動脈官腔狹窄及粥樣硬化程度進行診斷。比較兩組受試者的檢查結果及不同檢查方法的診斷效能。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數(%)表示,組間比較行配對t檢驗及獨立樣本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結果分析
研究組患者椎動脈及基底動脈的Vm及PI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頸動脈超聲檢查結果分析
研究組頸動脈內膜增厚及斑塊形成的發生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
2.3?不同檢查方法的診斷效能
經顱多普勒超聲與頸動脈超聲聯合檢查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度均顯著高于兩者單獨檢查(P<0.05)。
3?討論
TIA是神經內科疾病中的常見類型,發病機制復雜,殘死率高,若未及時治療將可能導致腦卒中,進而引發一系列的功能障礙,不僅降低患者的生存質量,甚至導致患者死亡。臨床大量研究顯示,TIA多因頸動脈粥樣硬化所致,早期診斷明確其病情發展對臨床確立治療方案及預后判斷具有重要意義[5]。經顱多普勒超聲可穿透顱骨自然通過及薄弱處,通過捕捉顱底主要血管信號的相關數據為臨床提供參考依據,但易受動脈移位、迂曲、顱骨增厚等因素的影響,從而造成誤診及漏診。頸動脈超聲可直觀的檢測出血管壁厚度、管腔直徑及血管內血流動力學變化情況,繼而迅速的判斷管腔狹窄程度及斑塊形成情況,但敏感度及特異度較差,與經顱多普勒超聲聯合應用時可充分彌補彼此的不足,提高診斷準確率[6]。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椎動脈及基底動脈的Vm及PI、頸動脈內膜增厚及斑塊形成的發生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經顱多普勒超聲與頸動脈超聲聯合檢查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度均顯著高于兩者單獨檢查(P<0.05)。
綜上所述,經顱多普勒超聲聯合頸動脈超聲可有效提高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診斷準確率。
參考文獻
[1] 劉培琴,周君,唐琪.經顱多普勒超聲聯合頸動脈超聲診斷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臨床價值[J].海南醫學,2015,26(20):3012-3014.
[2] 胡德芳.經顱多普勒超聲聯合頸動脈超聲診斷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臨床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7,01(01):76-77.
[3] 周媛媛,王玨.經顱多普勒超聲聯合頸動脈超聲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J].現代電生理學雜志,2016,23(01):15-18.
[4] 劉紅麗.經顱多普勒超聲聯合頸動脈超聲診斷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應用價值分析[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7,26(03):795-797.
[5] 張林英.經顱多普勒超聲聯合頸動脈超聲對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診斷價值[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8,32(02):86-88.
[6] 張洋洋,胡賀栗.經顱多普勒超聲聯合頸動脈超聲對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診斷價值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8(23):4409-4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