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 杜佳
摘 要: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和科技部關于科技管理改革的精神,結合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要求,湖南省科技管理部門從頂層設計、政策制定到機構改革和“放管服”職能轉變等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本文在指出改革成效的同時,也對改革過程中出現的突出短板和深層次問題進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關于科研投入產出、科技經費使用和創新服務轉變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科技體制;科研投入產出;科技經費使用;放管服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我們要把創新作為未來一個時期重要的抓手,建立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科技創新、產業創新、金融創新、商務模式創新、管理創新等多領域互動、多要素聯動的創新生態體系。”從2014年開始,國家陸續出臺了《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1號)、《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國發〔2014〕64號)、《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中辦發〔2016〕50號)等具有政策性、指導性、操作性的文件,旨在加快推進科技領域“放管服”釋放全社會科技活力,激活各個科技要素的創新能力。湖南省也隨之出臺了《湖南省科技發展計劃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湘財教〔2015〕57號)、《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進創新型湖南建設的實施意見》(科技創新20條)、《湖南省科學技術廳深化省級科技創新計劃管理改革的方案》(湘科發〔2018〕34號)等一系列具有改革舉措的政策文件,改革成效明顯。
十二五期間,湖南省五年R&D經費內部支出達到1628.53億元,投入的財政科技撥款已達到270.31億元,占地方財政支出的1.17%。十三五期初2016年、2017年兩年財政科技投入比例仍在逐步加大,財政資金投入比例的增加也要求我省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方面邁上一個新的臺階,尤其是現有科技創新計劃項目管理和經費管理改革方式,這兩大方面成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亮點。這幾年,湖南省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上富有成效,但仍須認真分析改革的現狀,發現本質,找出對策。
一、科技體制改革存在的問題
1.科技投入和成果產出質量不對稱
科技投入不斷增加,科技財政撥款占比越來越高,但是相對科研主體的成果產出質量不高,科研數據有待考證的現象比比皆是,任意偽造、篡改實驗數據嚴重,抄襲和剽竊屢犯,還有學歷和成果等造假等問題。例如2017年發生的、影響極其惡劣的《腫瘤生物學》107篇論文撤稿事件。此外,在科研項目計劃申報方面多頭重復立項,在創新成果統計方面,又急功近利,多管理部門重復統計,造成科研數據統計虛報。因此,要全面深化科研體制改革,必須加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調性,建立職責明晰、積極作為、協調有力、長期管用的創新治理體系。
2.科技經費仍未用到實處
目前部分科技財政資金的資源配置方式仍存在“分蛋糕”的形式,由于頂層設計不合理,資源配置方式不科學,造成一些項目在立項初期就存在了合并打包 “拉郎配”現象,幾個關聯性不強的項目為了整合成所謂的大項目、重點項目,生硬地合并在一起立項;在項目單位層面也存在為了能拿到項目,不顧科研產出能否落地轉化的情況,存在科研與成果轉化“兩張皮”現象,甚至在申報立項時出現科研目標數據“拍腦袋”、“大忽悠”情況。所以要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從科技源頭上開始改革,從頂層設計上下功夫,從統籌全局上動手腳,真正發揮科技財政經費“四兩撥千斤”的引導撬動作用。
3.科技管理部門“放管服”流于形式
科技管理部門對現行科技政策的解讀服務指導不到位,靈活運用不到位,要么是全盤放開,任由項目單位對相關政策文件自行解讀,要么是對政策理解過于死板教條,沒有完全領會國家、省相關政策制度的要義。李克強總理曾針對科研管理中的“下計劃”、“定指標”等行政化思維提出“人類的重大科學發現都不是‘計劃出來的”。加之目前我廳科技基礎工作比較薄弱,如專家庫建設、專家遴選、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材料歸檔等。目前我廳專家庫基本處于停滯狀態,無法使用,每次執行處室提供專家也很頭痛;專家遴選靠打電話,效率低,效果差;信息系統建設跟不上改革步伐;立項程序文檔缺失等。“放管服”政策的出臺,在實際執行中,并沒有給科研人員帶來“減負”的感受。例如承擔單位在處理分攤間接成本時,由于項目承擔單位扣除過高的管理費,導致間接費用劃轉到承擔單位,課題組成員無法支配該部分經費;又如對橫向經費的管理,往往流于僵化,沒有具體的管理辦法和細則。此外,由于學科之間的差異,導致的不同類項目之間列支費用比例差異較大的現象,在各個項目單位中依然存在。
二、相關建議
1.破除科技體制機制障礙,全面實行科技創新計劃科學化、信息化管理
“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的問題主要概括為三個方面:管理體制、評價機制和轉化機制。”積極推動省級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從頂層設計、預算編制、項目評審、項目立項、過程管理、項目驗收、績效評價和成果轉化等方面,強化制度建設,優化管理機制,加強科技基礎工作,結合信息化手段,推進信息管理系統建設。通過推進項目庫、專家庫、成果庫和信息庫等數據庫建設,為提高項目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提供技術平臺和數據條件。建議科技計劃下達不晚于預算批準后的60天;改進頂層設計,不為頂層設計而設計,改進科技計劃評審流程和形式,積極創新財政科技投入方式,以科技專項資金支持為契機,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效益。
2.強化以企業為主體的研發能力
科技管理部門應不斷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提升創新引領能力。其關鍵發力點在于激發其自身的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一是要積極出臺優化企業成長環境的優惠政策,激發企業創新動力。在諸如技術股權、專利產權等與企業創新密切關聯的利益領域,建立健全創新激勵制度,提升企業積極性。同時加強專利等知識產權保護,營造公平、公開、透明的大環境,提升企業創新動力。同時,要降低企業行政成本,積極引導其加大研發投入,開展科技創新活動。二是通過重大項目、重點項目去培養骨干龍頭企業、新興科技型企業,實現科技產品由“制造”到“智造”的轉變,尤其是要支持國有及民營大型骨干企業的創新研發活動,在機構建設、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必要政策支持,為各企業的研發能力提升,做好服務工作,讓它們在R&D增長、創新型湖南建設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三是要助力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建設和成長。加大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財政科技資金補貼,加大政策創新力度。構建聯合中小微企業的信息服務平臺,創新普惠性財政支持方式,為創新計劃申請、研發費用扣除等項目管理方面,提供更為便捷的服務,加速解決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難題。
3.成立分類管理的專業化服務機構
目前我省財政科技經費沒有統籌,科技計劃管理改革也僅限于本廳財政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將原有40多類計劃統一成5大類,實現三分離、五統一。我廳還沒有真正進行專業機構改革,但是湖南科技廳就是一個大專業機構,這些話雖有些偏激,但也是事實。目前對于立項程序性工作投入的時間精力太多,后續管理的時間精力太少,嚴重不平衡。目前的項目形成機制要改變,現在是受理放在受理中心;評審是執行處室組織,委托廳屬單位承辦;立項按程序報批審核;后續管理投入的時間精力太少,尤其是績效跟蹤推進幾乎沒有,不可能服務科研成果的轉化,直接導致科研成果轉化率低,不能轉變成現實生產力,其后果就是科技經濟兩張皮,沒有深度融合。因此,建議參照國家、其他兄弟省份做法,先對我們自己的科技計劃管理進行改革,組建職能定位清晰的專業管理機構。
4.進一步發揮“放管服”作用,加強市州工作機制聯動
一是從每一年度的財務驗收審計與檢查工作著手。每一年立項的項目單位存在的經費管理問題基本雷同,已經出現過的問題依舊反復出現,就說明科技管理部門的服務工作沒做到位,指導服務與培訓不足,出現“放權放得太徹底,管理管得不科學,服務工作不到位”的情況,所以一定要加強對新的科技創新計劃管理體系、制度、規范及主要舉措的宣傳和培訓公開工作。二是放權后,置若罔聞,地市州科技部門能否“接得住”、“接的好”不聞不問,責任全部推給地市州去承擔,省市聯動機制缺乏,所以各個地市州也要加強與省直部門的溝通協調,工作配合,對于科技項目過程管理工作能實行逐級管理,責任分擔,實行真正意義上的“線型管理”,省直部門也要加強與市縣區科技管理部門的指導聯動,上下齊心,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服務。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 2014-03-12.
2.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 2015-01-07.
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 2016-07-31.
4.湖南省財政廳,湖南省科技廳.關于印發《湖南省科技發展計劃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6-01-06.
5.湖南省科技廳.關于印發《湖南省科學技術廳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進創新型湖南建設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2014-04-15.
6.湖南省科技廳.關于印發《湖南省科學技術廳深化省級科技創新計劃管理改革的方案》的通知. 2018-03-21.
(責任編輯:蘭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