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霞
本文主要以高中歷史教學中史料運用的策略分析為重點進行闡述,結合當下高中歷史教學現狀為依據,首先分析高中歷史教學中史料運用的意義,其次從明確教學目標,選取典型史料、擴展史料范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兩個方面深入說明并探討高中歷史教學中史料運用有效策略,旨意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高中歷史課程為高考考核的一項內容,歷史學科具有較強的理論性與真實性,開展歷史教學活動對學生今后的成長與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史料為有效提高歷史教學質量的一種手段,所謂史料,就是指組成歷史的資料,為歷史變遷中保存的基本信息。借助史料,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積極性,增強學生歷史意識,進而提高學習效率。以下為筆者對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史料的相關分析與建議。
1 高中歷史教學中史料運用的意義
1.1 滿足教育發展需求。教育改革對高中歷史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高中歷史教學需要結合史料對歷史事件的真實性加以分析與總結,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應用史料可以找到歷史學習的最佳方式,樹立學生唯物主義思想,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歷史信息,做到基于歷史知識,將理論使實踐相結合。另外,高考的發展趨勢是引入史料實證問題,所以高中歷史教師需要歸納運用史料的科學手段,運用史料滿足教育發展的需求。
1.2 彰顯歷史課堂實效性。史料為歷史教學中驗證歷史事件真實性的有效途徑,史料實證,是歷史教師幫助學生樹立史料實證意識,促進學生大腦中建立歷史知識體系,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念與價值觀念,培養學生歷史思維靈活轉變能力。在高中歷史教師引導學生獲取史料信息期間,合理設置歷史問題,加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在提高學生歷史知識的同時培養理論實踐能力。
1.3 豐富教學內容。
史料具有形象性與多樣性,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熱情,活躍課堂氣氛,為學生創造積極的學習情境。史料中包括文字與圖片,能夠把抽象的歷史內容轉為現實內容,其中歷史故事與歷史中的任務,皆是引起學生注意力的有利因素。在歷史課堂中引入史料內容,可以賦予歷史教材靈活趣味化,增加學生歷史知識儲備量,帶領學生清晰的體會歷史變化的歷程,使學生精準的掌握歷史教學內容。此外,史料環節的引用可以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機會,為教與學建立友好關系,促進歷史教學活動的高效進行,增強歷史課堂感染力。
2 高中歷史教學中史料運用有效策略
2.1 明確教學目標,選取典型史料
在歷史課堂中,教師作為指導者,史料材料的收集可以由教師自動選取。歷史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明確歷史課堂學習的難點與重點,有針對性的對學生加以引導,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在教授高中歷史人民版歷史必修一《偉大的抗日戰爭》時,歷史教師可以依據歷史教學目標,提前利用網絡篩選關于抗日戰爭史料,在課堂中向學生介紹,借助多媒體以圖片或者視頻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給學生視覺造成一定的沖擊,巧妙的運用視聽結合的手段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探究史料的真正含義,進而使學生理解中國發展的歷程,通過典型史料,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歷史課堂中,提高教學質量。
2.2 擴展史料范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歷史史料數量眾多,種類豐富,如果僅僅由歷史教師篩選并整理,會消耗許多時間,所以高中歷史教師需要善于擴展史料范圍,引導學生自主查閱史料信息,擴展學生歷史視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例如,在教授高中歷史人民版歷史必修二《世界全球化的世界》時,歷史教師讓學生用電腦搜索近期世界經濟信息,在課堂中與其他學生共同分享與研究,并且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使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參與課堂討論環節,給予學生充足時間,最后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發言。在學生搜索史料信息時,因學生思想不盡相同,所以收集的世界經濟史料就有所不同,這樣學生在交流中互相交換觀點,不僅能夠拉近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還能夠使學生擴展自身歷史知識視野,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歷史知識,提高學生歷史素養。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史料知識的運用對高中歷史課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價值,教師在歷史課堂中引入史料知識,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回憶歷史事件,加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還可以激發學生對歷史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帶領學生走進歷史的世界,感知世界的變革,提高學生歷史責任感,樹立學生愛國精神。基于此,高中歷史教師需要全面了解史料內容,充分發揮史料的真實性,合理的將史料與歷史課堂相結合,提高學生歷史素養,為培養國家實用型人才做出努力。
(作者單位:云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