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蘭
近年來,大學生在校的自主學習意識和離校前的就業問題已成為高校面臨的較為嚴峻的現實問題,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管理服務工作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挑戰,所以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提升畢業生的就業質量至關重要。本文選取大學生公寓作為著力點,對如何利用學生公寓這塊陣地來加強就業教育促進大學生就業,進行了初步探索。
學生公寓除了傳統意義上的生活和思想教育陣地功能之外,其住宿模式及其管理方式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影響越來越大,利用公寓平臺加強大學生的就業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從當前大學生就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和如何在公寓加強就業教育兩個方面來探討學生公寓對大學生的影響,使學生公寓成為促進大學生更好地學習和就業的一個平臺。
1 當代大學生就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 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
高校畢業生由 2000年的95 萬人迅速增加到 2010 年的575多萬人,僅僅十年間,中國大學畢業人數就翻了5倍之多。從2001年開始,中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一路上升。200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僅有114萬,到2016年的15年間,畢業生人數增長了651萬。2018 預計將達到 820 萬人。違背科學發展觀的“大干快上”,圓了更多學子“大學夢”的同時,也使得整體高等教育質量下降,市場供求嚴重失衡,大學生就業越來越難。根據上述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這一現狀,就業指導工作得到了社會、學生和家長的高度關注。高校在新的時代被賦予了新的使命———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高校不但要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的教育而且要對學生進行就業素質的培養,在現如今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嚴峻情勢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關。
1.2 就業指導工作忽視了在學生生活中的開展
傳統的就業指導工作就是以系部、班級為單位,以授課、講座、班會為主要載體,以就業指導教師、輔導員、班主任講演為主要教育方式,形式較單一。但隨著高校辦學規模的迅速擴大,在校人數急劇增加,培養對象的層次逐漸多樣化,課堂教育流動性和公開性不斷增強,這種就業指導的工作方式就顯得掣肘陳舊。而且傳統的就業指導課程將教育場所定在了課堂上,忽視了就業指導工作在學生生活中的開展。
1.3 就業方面問題
當下大學生在就業方面存在嚴重的焦慮和依賴心理,部分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擔心不能達到預期目標或在求職時遭受拒絕或失敗等挫折而形成的緊張不安的情緒狀態,造成了一些大學生缺乏主動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而只把希望寄于學校、家庭或就業主管部門,缺乏擇業的主動性,更有甚者逃避招聘會,不就業。
2 利用學生公寓,加強大學生就業教育
在公寓開展多形式的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活動。有計劃地將原來以系、班為單位開展的一些就業指導內容轉向公寓。在公寓內開展了一系列就業指導建設活動,例如可以開設就業培訓班、就業一幫一服務隊等,舉辦如就業技巧交流會。并鼓勵學生積極投身創業實踐活動,通過在公寓內開展素質拓展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實踐素質。可以在公寓對學生進行成長成才教育,如針對新生進行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針對專業進行的專業就業咨詢會等等,同時,可以進行自信、自立、自學、自強、自治的“自我教育”,與人交流,與人合作的“和諧教育”。通過一系列的主題活動,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素質。
2.1 成立院級學生就業社團組織,指導學生創辦就業專刊,吸納學生就業信息聯絡員,每周末搜集整理學校及其他高校的下一周的就業招聘信息,制成企業招聘信息宣傳單,及時發放到每一個準畢業生宿舍,為他們提供及時、準確、有效的就業信息,為學生就業提供便利,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地關注自身的就業問題,積極地參與學校組織的就業活動。
2.2 就業指導教師、輔導員進公寓。平時教師主要是在課堂上,辦公室里與學生進行交流,時間有限,地點特殊,學生難免會緊張,表達不完全,教師無法掌握學生就業困境的全貌。一幫一的教育幫扶模式,“私人訂制”的職業生涯規劃是現在就業指導工作的大趨勢。所以就需要就業指導教師、輔導員進駐公寓,這樣既掌握公寓學生的動態,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加以引導,使就業指導工作有的放矢。
2.3 舉辦“校友就業座談會”,邀請已畢業校友回校、回公寓與自己的學弟、學妹們交流他們的工作經驗,以指導學弟、學妹的學習和就業方向。大學生由于受年齡和閱歷的限制 , 與社會尚未正面接觸 , 沒有全面、實際的親身體驗。因此對社會的就業形勢、就業環境和就業政策等缺乏完整、準確的了解.。在擇業過程中 , 有的把社會想象得比較美好 , 對社會的復雜性及影響就業的因素知之甚少 , 擇業的期望值往往過高脫離了社會的實際需求。學院通過舉辦“校友就業實話實說”“校友就業——前車之‘見”等系列活動 , 以校友的現身說法 , 幫助學生克服就業誤區 , 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
總之,隨著高校教學管理模式改革創新的逐步深化,選課制、學分制方案在教學管理中已成為一種趨勢,大學生班級管理的概念日益淡化已成必然。作為大學生在校期間有三分之二時間在此度過的學生公寓,已由簡單的居住場所發展成為集生活起居、學習交流、文化娛樂、綜合素質提升為一體的內涵豐富的、新型的學生生活場所。我們應充分利用學生公寓加強大學生的就業教育,通過多措并舉開展各種有益于就業的教育活動,指導學生就業,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助力學生順利就業。
(作者單位:湖南醫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