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春霞

文章編號:WHR2018072615
【摘 要】 目的:觀察分析剖宮產瘢痕妊娠臨床分型與腹腔鏡手術方式。方法:選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9例剖宮產瘢痕妊娠患者,按照不同手術方式的手術類型分別探討剖宮產瘢痕妊娠患者的不同分型手術情況。采用統計學分析瘢痕處宮腔內妊娠囊存活型患者(Ⅰ型,40例,應用腹腔鏡下清宮術)、瘢痕處肌層內妊娠囊型患者(Ⅱ型,38例,應用動脈阻斷術聯合清宮術)、包塊型或類滋養細胞型患者(Ⅲ型,31例,雙側子宮動脈阻斷聯合瘢痕妊娠病灶切除術聯合子宮修補術)的平均手術時間、平均術中出血量。結果:瘢痕處宮腔內妊娠囊存活型患者相比起瘢痕處肌層內妊娠囊型患者、包塊型或類滋養細胞型患者的手術時間最短且平均術中出血量最少,各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治療剖宮產瘢痕妊娠患者的效果頗為理想,不同類型的剖宮產瘢痕妊娠患者應該采取不同腹腔鏡手術治療方式。
【關鍵詞】
剖宮產;瘢痕妊娠;臨床分型;腹腔鏡;手術方式
剖宮產瘢痕妊娠主要指的是妊娠囊或者胚囊著床在子宮切口瘢痕之處,也是剖宮產手術后最為常見的并發癥。隨著剖宮產發生率的逐年增加,剖宮產瘢痕妊娠發生率也呈現逐年上升發展趨勢。剖宮產瘢痕妊娠會引起子宮破裂風險,嚴重者會威脅到剖宮產瘢痕妊娠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將腹腔鏡技術應用在剖宮產瘢痕妊娠患者中能夠獲得良好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9例剖宮產瘢痕妊娠患者,按照不同手術方式的手術類型分別探討剖宮產瘢痕妊娠患者的不同分型手術情況。109例剖宮產瘢痕妊娠患者的年齡在21.02~42.22歲,平均年齡為(31.62±8.87)歲;孕次為1.26~3.55次,平均孕次為(2.41±0.47)次;停經時間在42.15~81.56d,平均停經時間為(61.86±22.33)d;HCG-β(血絨毛膜促性腺激素 β)水平在4600~10000U/L,平均HCG-β水平為(7300±2500)U/L。剖宮產瘢痕妊娠臨床分型標準:1)超聲顯示妊娠囊胚胎、妊娠主要位置在患者的瘢痕上方子宮下段宮腔之內、肌層薄且附近有血液流動情況為Ⅰ型;2)妊娠囊在子宮前壁處下段瘢痕處、肌層較為薄弱、在腹腔鏡下觀察子宮原切口瘢痕表面血管異常且出現明顯包塊為Ⅱ型;3)在子宮前壁下段瘢痕肌層處表現為實質性包塊、難以分辨正常疾病和子宮內肌層、腹腔鏡下可見明顯包塊為Ⅲ型。
1.2 方法
對瘢痕處宮腔內妊娠囊存活型患者采取腹腔鏡下清宮術,常規建立腹腔鏡氣腹,探查子宮,重點觀察子宮切口,與此同時準備實施雙側子宮動脈阻斷手術。在腹腔鏡輔助下實施清宮術,手術中使用宮腔鏡檢查患者的宮腔情況,手術后應用雙腔導尿管來壓迫止血處理,在氣囊內注入氯化鈉溶液(20~50mL),手術后2~5d內抽出氣囊內液體。瘢痕處肌層內妊娠囊型患者采取動脈阻斷術聯合清宮術,打開闊韌帶后葉(宮旁宮骶韌帶上),充分游離子宮動脈和輸尿管,使用雙極電凝阻斷血流,清宮術同瘢痕處宮腔內妊娠囊存活型患者。包塊型或類滋養細胞型患者采取雙側子宮動脈阻斷聯合瘢痕妊娠病灶切除術聯合子宮修補術,首先實施雙側子宮動脈阻斷手術,再打開膀胱子宮,使用超聲刀切開原瘢痕處包括,取出妊娠組織, 充分切除病灶,分層縫合子宮肌層,手術后處理同腹腔鏡下清宮術。
1.3 觀察指標
分析瘢痕處宮腔內妊娠囊存活型患者、瘢痕處肌層內妊娠囊型患者、包塊型或類滋養細胞型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平均術中出血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用(±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以P<0.05表示組間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瘢痕處宮腔內妊娠囊存活型患者相比起瘢痕處肌層內妊娠囊型患者、包塊型或類滋養細胞型患者的手術時間最短且平均術中出血量最少,各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剖宮產瘢痕妊娠患者在臨床中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其一,手術治療;其二,藥物治療。由于剖宮產瘢痕妊娠患者的藥物治療效果不夠理想,所以部分剖宮產瘢痕妊娠患者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方式[1-2]。現階段來看,手術治療方式是治療剖宮產瘢痕妊娠患者的主要方法。開腹手術現階段較為成熟,但是由于剖宮產瘢痕妊娠患者術后恢復速度較慢,所以感染幾率也顯著上升。腹腔鏡手術相比起傳統開腹手術和刮宮手術,能夠獲得更好手術視野,繼而獲得更為徹底的治療效果。隨著腹腔鏡手術的日益成熟,腹腔鏡手術的弊端也被逐漸克服。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瘢痕處宮腔內妊娠囊存活型患者相比起瘢痕處肌層內妊娠囊型患者、包塊型或類滋養細胞型患者的手術時間最短且平均術中出血量最少,各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瘢痕處宮腔內妊娠囊存活型患者實施清宮術能夠滿足基本治療需求,有利于顯著提高成功救治率,與此同時也能夠在大出血情況下采取應急治療措施。瘢痕處肌層內妊娠囊型患者由于包塊明顯且肌層變薄,所以手術過程中易發生大出血,為了預防大出血,必須實施動脈阻斷術聯合清宮術[3-5]。動脈阻斷術可暫時阻斷動脈,術后開放循環后能夠盡快恢復子宮內膜血供。包塊型或類滋養細胞型患者實施雙側子宮動脈阻斷聯合瘢痕妊娠病灶切除術聯合子宮修補術能夠減少病灶部位的血供狀況,確保手術能夠達到一定有效性,避免病情遷移。但是,由于操作復雜且病情較為嚴重,因此很難顯著提高平均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
綜上所述,腹腔鏡治療剖宮產瘢痕妊娠患者的效果頗為理想,不同類型的剖宮產瘢痕妊娠患者應該采取不同腹腔鏡手術治療方式。
參考文獻
[1] 金彩芹.重復性剖宮產術中觀察新式剖宮產與改良新式剖宮產對產婦的影響[J].醫學綜述,2011,17(17):2711-2712.
[2] 謝雪琴.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愈合的超聲觀察[J].西部醫學,2012,20(04):837-838.
[3] 黃作香,劉漢萍,徐博,等.重復性剖宮產臨床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3,07(22):5249-5250.
[4] 李正子.新式剖宮產與改良新式剖宮產腹腔粘連的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14,06(12):147.
[5] 林綏斌.改良新式剖宮產術和新式剖宮產術對二次剖宮產影響的研究[J].新醫學,2012,43(06):403-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