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夢
一、指導思想
依據《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課例從“技術·體能·運用”三維度出發,圍繞“學習一個單一動作、完成一個組合練習、進行一次對抗”設計。在拍球為主的基礎上,結合球類的綜合性活動特征,將拋接有機結合起來,盡可能讓學生多接觸球,提高練習興趣,提高體能。
二、教材分析
本課是所設計單元中的第7課時,是多種形式拍球運用方法的第4次課,所選教材在一年級已學過和玩過的簡單拍皮球動作中進行了提升,并要為水平二運球的學習作好鋪墊。因此,選用直線拍球、折線拍球的練習方法和拋接球結合運用,同時加入對抗比賽,培養學生的拍球練習興趣,掌握正確的拍球、拋接球的練習方法。
三、學情分析
本次授課對象為二年級的32名學生,該階段學生處于體能敏感期,并且活潑好動,對于體育課有著良好的參與意識。18名男生熱愛籃球,其中6人參加過校外籃球培訓班,會打簡單的“2對2”小比賽。14名女生基礎比男生略差,但學習過程更為認真。
四、設計意圖
全課圍繞“拍球拋接球”這一重點內容,設計與之相關的熱身活動、游戲練習與放松整理。從體能、運用的維度出發,圍繞“學習一個單一動作、完成一個組合練習、進行一次對抗”設計基本部分。具體分為3個主要環節,即單一動作:原地拍球+拋接球;組合練習:行進中拍球+拋接球;運用對抗:“2對1”對抗賽(運用拍球拋接球)。
五、片段呈現
片段1:準備部分。
為了幫助學生的身體進入微熱狀態,身體和心理快速融入課堂,筆者在簡單的熱身跑后編排了一套熱情洋溢的球操—《相信自己》。將籃球輔助練習中的撥球、繞球、拋接球、拍球融入至歌曲《相信自己》高亢激昂的旋律中,與學生共同練習。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練興趣,快速進入熱身狀態,為基本部分的學習作好了鋪墊。
片段2:基本部分。
1.單一練習:原地拍球+拋接球,即左右2名學生1組,在教師的口令下拍球3次后進行拋接球將球互換。在此環節,筆者先進行了示范與講解,請學生邊看示范邊思考2個問題。問題1:拍球后教師是用單手還是雙手進行的拋接球?問題2:有什么方法幫助雙方都能接到球?示范和講解后,學生能夠回答出拍球后雙手快速拿球的同時將球拋出,并且要錯開拋球路線,防止相撞的練習要求。在清楚練習要求后,請學生自主練習,筆者巡回指導。一定時間的練習后,筆者表揚了1組“123拋球”口令響亮、接球成功率較高的學生,請大家向他們學習并給出規定時間,自己計算接球成功的次數。這一規定時間計有效次數的方法提高了學生的學練積極性,也減少了原地練習過程中的掉球現象。
2.組合練習:行進中拍球拋接球。該環節筆者共分為4個步驟進行授課:第1步復習直線行進中拍球;第2步教師示范講解直線行進中拍球+拋接球,并請學生練習;第3步復習折線行進中拍球;第4步教師示范講解折線行進中拍球+拋接球,并請學生練習。設計意圖一是讓學生鞏固行進間拍球的動作,二是讓學生熟悉直線、折線拍球拋接球時的跑動路線,在練習過程中減少因跑動路線錯誤發生碰撞。在實際上課過程中,因為提前講解過,并沒有學生出現路線不清的情況,而2次復習中拍球占用了較長時間(約7分鐘),練習密度也較大,選擇的2名測試學生的心率達到本課預計的最高140多的次數。但由于學生已經表現出了疲憊,導致在進行組合練習的第4步(折線進行中拍球拋接球練習)時,學生的身體已經疲憊,練習興趣也大大下降。筆者反思,如果刪除本環節中的第1步和第3步的復習環節,是否對組合練習的幫助更大?
3.對抗運用:2拋1搶對抗賽。即1名學生防守,2名學生拍球拋接球,防守隊員觸碰到球則輪換。此環節中,筆者設計了“拍球喊數抱團”的游戲幫助學生快速分組。在“找呀找呀找朋友”的樂曲聲中,筆者喊幾名學生,幾名學生就拍球圍成圈。音樂一響,學生的熱情馬上被點燃,課堂氛圍十分活躍,最后筆者喊數3人時,有趣又快速地將學生分成3人一組,進行接下去的3人對抗練習。分組成功后筆者先示范講解1人防守下如何運用拍球和拋接球將球順利傳給同伴,如,拍球后頭上拋接球、體側拋接球等。示范后,請學生自主練習。此時學生不必在規定的路線中練習,又能自由運用發揮,練習十分積極。一段時間的練習后,筆者請了2組學生示范,并和學生一起觀察探討存在的問題,鼓勵和表揚了能將拍球和拋接球運用起來的學生。探究后,再將課堂場地、時間“放”給學生練習,而筆者則隨機加入其中1組,組織該組3名學生同筆者一起進行更高難度的“2對2”比賽。
片段3:結束部分。
筆者設計了簡單的韻律舞蹈,在舒緩的音樂伴奏下,深呼吸、拍拍腿、搖擺雙臂、伸展側腰,簡單的動作,投入的神情,帶領學生進入全身心的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