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慶敏
一、大數據在體育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困境
1.缺乏數據意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許多體育教師憑借教學經驗在教學,忽視課堂中數據隱藏的意義。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極強的數據意識,能積極主動地收集數據、分析數據,及時地發現數據間的相關性,那么就可以通過教學過程“精準”地教與“精準”地學,促進體育課堂的“精準”推進。如,在剛開始學習籃球單手肩上投籃階段,選擇多高的籃筐比較合理?投籃比賽中怎樣分組才能達到本節課掌握技能的最優化等。
2.欠缺數據處理能力。當前大多數中小學教師的數據素養相對較弱,每學期結束用一張紙質數據評價學期成績,且對Excel、SPSS等數據分析軟件不熟悉,無法把材料成績數據進行數據化處理,無法最大限度地挖掘其價值,得不出有效的結論用以指導和干預教學。
二 大數據在體育教學實踐中的出路分析
1.營造“大數據”學習氛圍。大數據應用于課堂不是朝夕之事,為了推動大數據在課堂中的應用,揭開大數據神秘面紗,就需要營造學習環境,走近和了解教育大數據的內涵、價值以及實施效果。
筆者所在學校通過暑期舉辦教師“啃讀會”,選取《教育大數據》《與大數據同行》2本書作為暑期閱讀作業,并在暑期末以每名教師5分鐘“閃講”論壇的形式做讀書匯報,同時邀請本區教科所有大數據經驗的教師來引領指導,作為體育學科教師,借此機會整合其他學科,學習已經成熟學科的經驗,然后內化體育學科大數據思維。
2.用數據思考教學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真實的數據不欺騙“眼睛”,大數據時代教學就是經驗主義轉變為數據主義。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出現問題用數據化形式記錄,從而更好地掌控體育教學,而不再單純地依靠以往經驗。
如,“如何有效上好一堂課”“高效課堂如何實施”“判斷練習手段創新有效性”“學生主體能動性如何驅動”“學法指導有效性如何實施”,以上問題在實際教學中僅憑眼睛觀察學生“面微笑”“額微汗”“臉微紅”“氣微喘”是遠遠不夠的。
以“學法指導有效性如何實施”為例,啟用數據思維思考,通過一節40分鐘的課,收集課堂中學生的學習行為的數據,即教師在學法指導時間段內學生聽、觀察、討論行為的數據。可利用表1統計課堂上學生“聽”的學習行為,以課堂每分鐘為統計單位,統計數據有不善聽者(表現為東張西望,心思在課堂外)、善聽者(表現為與教師有肢體或眼神互動)、有聽的行為(表現為眼睛觀察教師講解或示范)、產生聽的結果(表現為舉手提問或者跟著模仿)。
隨著課堂時間的推進,通過表1就可以記錄每一段時間學生發生4種現象的人數,之后進行數據統計對比,就能清晰知道教師在某時間段學法指導是最有效的,也可知道在某時間段學生產生“不善聽者”人數最多,基于某時間段“不善聽者”人數多的問題,教師就需要思考如何引導他們認真聽,這樣以數據整理分析來調整教學策略更具有說服力、公信力。
3.建立教學數據“四庫”。凡事都有其自身的規律和技巧,教學也不例外。建立教學數據庫,挖掘數據資源,在特殊中找共性、普通中尋求個性,對于繁雜的體育教學是不錯的選擇。教學實踐需要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就要注重平時學校管理、課程建設、同行經驗、學生資料信息這4方面信息的收集、積累、記錄、整合;通過挖掘這4方面有價值的數據信息,建立數據“四庫”,服務日常的教學。
“四庫”(圖1),即學校管理庫、教學史料庫、同行經驗庫、學生信息庫。學校管理庫是從學生個人、班級團體以及年級年段收集信息;教學史料庫是從整體的中小學需要掌握技能、健康知識,以及每年每學期已經教授的教學進程進行建檔;同行經驗庫就是教師平時開展教研活動、授課經驗、授課技巧予以數字化記錄;學生信息庫登記學生身體素質、病史以及生活習慣創建私人檔案。有了數據“四庫”的數量和廣度作為支撐,使教師體育教學中能快捷地查找有價值的信息為教學服務。
任何數據庫都不是一日形成的,需要平時積累和甄別,時刻更新,使得教師能方便、快捷地查找有價值的信息。在創建“四庫”時,要注重原始積累,保持資料完整,及時分類儲存;同時還要注重資料庫的“四性”,即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積累及時性、周期延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