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功宇
在全世界的民俗文化當中,我國民俗文化豐富性占據前列。無論是在中國現代文學當中,還是在當代文學作品當中,民俗文化都占據關鍵性位置,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優秀的傳統精神以及文化內涵是構成完整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這些都對文學作品底蘊的提升有積極意義。
民俗文化通過多個方面較為直觀的體現在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當中,其中主要涉及到舉行民俗、禮節民俗、生活民俗以及鄉土民俗等內容。在實際分析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中的民俗文化時,必須保障客觀性,從多個方面著手。首先我們說一下著名作家莫言。莫言是諾貝爾獎的獲獎者之一,在我國文壇上取得相當斐然的成績。莫言的很多作品與民俗文化之間都有所聯系。可以說莫言的成功是與民俗文化分不開的。莫言用較為獨特的語言將民俗文化更加直觀的提供給讀者。東西方國家均認可莫言的眾多作品。《紅高粱》,《生死疲勞》以及《豐乳肥臀》等都是莫言較為著名的代表作。每一本書都像是作家的孩子。每一個作品當中的獨特精神都是莫言最想表達的內容。莫言在創作中同樣融入獨特的民俗文化內涵。通過對中國現代文學進行分析后可以發現,民俗文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伴隨著時代的發展隨之發生改變。在中國現代文學中,民俗文化更像是一道亮麗非凡的風景線。文學本質上來說是一種產物,來自于讀者經驗。波動性以及不確定性是文本最為明顯的特征。針對文學作品中民俗文化進行的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這也是一種闡釋文學作品的集中體現。所以在看待文學作品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給予民俗文化應有的重視。將民俗文化作為基礎,進一步理解文本。深刻感受到文本表達出的理想與需求。
仍舊以莫言的作品進行分析鄉土鄉情民俗文化,也是構成莫言作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內容?!都t高粱》是莫言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創作的一本書。廣泛受到讀者的喜愛。其中具有進攻性的語言更是大受歡迎。《紅高粱》在面對挑剔的發行商時還能得到如此熱烈的反響,不僅是說莫言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相當的生動,還在于對民俗文化的表達。濃郁的鄉土鄉情都可在《紅高粱》這本書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其中蘊含的豐富民俗文化給國內外讀者帶來一場視覺上的盛宴。例如姑娘坐花轎出嫁,花轎在中國民俗當中是一個特有的存在,主要用于婚禮。莫言在這一方面的描寫,直觀的表現出自己對禮俗以及民俗的忠誠?;ㄞI在《紅高粱》當中的設置,是將民俗文化形象更加直觀的帶給人們,深刻的體會到另一種獨特的鄉土鄉情。民俗文化的鄉土鄉情可在多個方面體現,其中還會涉及到釀酒以及飲酒等。作品當中有血氣方剛的少年,也有遲暮的老人,但是無論是少年還是老人,都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向往。在中國人的思想里,酒也是一種鄉情,帶有一定的傳奇色彩。讀者在閱讀時會感到血氣方剛的少年帶著以一敵百的氣勢,其實這和喝酒是有很大的關系的。莫言在《紅高粱》當中有強調過酒的重要性。這是莫言在創作過程中最為巧妙的部分。帶讀者走進另一個世界,在作品中感受到獨特民俗文化的味道。深刻描述的民俗文化和鄉土鄉情,是增加《紅高粱》政治色彩以及民俗色彩的主要手法。
在關于文學誕生方面并沒有確切的說法,但是我們仍然可以確定文學活動與民俗活動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密切聯系。與其他學科相比,文學帶有一定的獨特性??茖W和經濟并不是文學研究的主要對象,也不能通過公式來理性的計算文學。人和生活是文學最根本的內容,人的思想以及情感都可通過文學來體現。人在生活中對世界以及對生命都會有所感悟,這些都是文學表達出的意義。這些都融合到民俗生活當中、藝術源于生活這句話并不是憑空杜撰的,而是在長期實踐與經歷過程當中總結出的一個真知和道理。最開始的部落儀式是人類文明的誕生,最后逐步轉變為文明程度較為發達的一系列社會活動。在各種民俗活動當中,文學意識逐步產生、發展。日常生活是文學活動的主要來源,文學創作者通過搬運日常生活的方式對其進行改造、加工,最終將高于生活的文學作品還原到生活當中。民俗可以說是供養文學生長的土壤,而民俗的作用又需要利用文學作品來體現。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文學和民俗之間存在著必然聯系。下面我們針對民俗文化在文學當中的滲透進行分析。
4.1 文化滲透所受的制約
在文學當中,民俗文化的體現會受到以下兩個方面的影響,首先是文學創作者對創作的影響。其中主要涉及到作者的創作信息源以及相應民俗審美意識,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到創作。這是其中最為基礎的一個內容,其影響相當深遠。其次是讀者的信息接受能力以及讀者對待民俗的審美以及意識。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當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社會這個大群體是我們生活的主要范圍。在生活中,我們必須自覺或者不自覺地遵守相應的規則,并且受到一定程度民族文化的熏陶。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以及行為模式都伴隨著民俗的影子。民俗文化的影響在廣大文學創作者當中更為深遠。所以在創作時需要充分融合,滲透相應的民俗因素。作者會通過民俗文化的視角,吸收廣大群體。將自己的作品推向大眾。
4.2 民俗文化的多層次積淀
民俗積淀的種類相當豐富,在表現過程中也會涉及到相當多的層次,物質文化以及行為文化是構成民俗的兩個主要方面。不斷積淀的民族文化是成就特有民俗文化色彩的重要前提。這個色彩與整個民族之間呈現出伴隨的狀態。在不斷
發展過程中形成帶有特色的規定或者習俗形式。精神文化則是民族文化在深層次積淀后取得的成果。一個民族所有的性格都可通過精神文化來體現。在全世界范圍內。每個民族和國家的性格都有一定的代表性,這些都是由千百年來民俗積淀而成。所以交叉性以及立體性是民俗對文化影響最為明顯的特征。
4.3 文學作品中的民俗展示
各種各樣的風土人情以及生活現象都會通過文學作品得到一個較為直觀的體現。這也可充分說明地區的生活本質。存在于文學作品當中的各類風俗特點,正是生動展現民俗本質的一種現象。讀者需要從民俗來了解創作者的心理,這也是真正讀懂文學作品的前提。我們在閱讀老舍的文學作品時,發現其中帶有相當多的京味茶館和胡同,這是我們大致判定讀者的代名詞。而魯迅的作品則帶著江南水鄉和壓抑的內心獨白。在文學作品中,民俗文化也始終作為矛盾點存在。人和人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甚至民族與民族之間的矛盾都是民俗文化的構成。從表面上來看,很多民俗文化是偶然出現。但是在不斷深化的過程當中,我們可以發現是有長久積累的民俗文化導致這種矛盾出現。民俗文化對文學創作者的影響可謂是相當遠大。作者筆下人物的各種觀念以及思維模式都帶有一定的民俗色彩。
存在于現當代文學作品當中的民俗學文化,其研究價值相當高。民俗化的文學是文學創作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與方向,文學創作者必須真正意識到存在于民俗學與文學之間的必然聯系。在不斷提升重視程度的同時,充分融合民俗與文學,這對我國文學的進一步發展有極大的推動作用??v觀整個文學發展歷程,一般都是平民化的民俗特色才能真正深入人心,這樣的作品才可以流芳百世。這種作品在文化上帶有一定的高度內涵,相當寬廣。
(作者單位:仙桃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