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梅
“家國同構”社會結構影響之下,家庭概念對個人的影響力巨大。本文通過研究傳統家訓文化對我國目前高校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重要意義,充分探究了家訓文化所表現出來的積極影響,對大學生個人成長、社會發展以及國家繁榮穩定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傳統家訓文化代表了中國優秀文化的精髓,是我國歷史文化長河中的一顆明珠。習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座談會中指出,中國自古以來講究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家、社會、公民價值融合表現出相似性。家訓文化屬于儒家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構成,為儒家精神的重要體現,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需要將家訓文化納入其中。
傳統家訓文化的內涵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言行舉止之道
言行舉止體現出個人品行,也是個人品行對外表現的主要形式,屬于社會成員在社會之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傳統家訓對家族成員在言行舉止方面具有十分明確且特殊的要求。傳統家訓會對家族成員設置許多規矩,這也是現代中國法治社會建設的要求。家族、國家以及民族都需要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指導行動,才能夠讓社會良性發展。
1.2 為人處世之法
自古以來,社會成員彼此之間所具有的關系始終是人們研究的重要課題。傳統家訓在為人處世方面的要求也十分鮮明。傳統家訓之中更多要求人們可以節儉適度,避免鋪張,始終追求恬淡生活。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則倡導“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在接人待物方面應當以和為貴,避免斤斤計較,盡可能與人為善。此外,還應當尊師重道,和睦家庭。
1.3 讀書為官之道
傳統家訓中對讀書為官之道具有明確的要求,讀書的目的應當是開闊視野,不斷提升自身思想層次與文化修養,令生活充滿情趣。在為官方面則應當能夠站在人民的立場上進行思考,發現問題并能夠解決問題,堅持不慕名利的為官思想。
1.4 交友齊家之法
交友齊家之道是傳統家訓的核心內容之一,主要包括以圣賢為范的立家之道、興家之道、家之道等。以勤儉為主的持家之道以教子為先、以親為上的,是承載圣賢思想和教化方法的有效載體,是古人長期生產生活實踐的智慧結晶主要涵蓋謹慎交友的道理和處理家庭關系庭事務的方法。在齊家方面,非常重視勤儉,家族發展需要能夠保持艱苦樸素。
十八大以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益得到確定和認可,核心價值觀對中國傳統價值觀有著深刻的影響,它是對中國傳統價值觀繼承和超越。目前,培養大學生形成健全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仍然存在不少挑戰:
2.1 主流觀念存在模糊性
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飛速,受到全球化一體化趨勢影響,國外先進價值觀念開始不斷沖擊我們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對青少年價值觀念也產生了影響。大學生由于年齡較輕,生活閱歷以及對待事物的方式存在模糊性。西方拜金主義以及利己主義等價值觀念對當代大學生而言影響很大,嚴重阻礙了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最終造成中國大學生主流價值觀念存在模糊的情況,長此以往,將會對我國大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2.2 學校教育存在偏差
大學之中已經開設各種類型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通過課程學習,大學生也可以掌握一定核心價值觀念,但是學生學習仍然存在無法準確估量的情況。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高等院校中思政教育課程本身缺少針對性,教師僅能夠依據大綱針對教材進行教學,學生也以單純修滿學分作為目的。這種以應付考試的學習方式,勢必造成學習的成果不足。可見,大學中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形式主義的問題,嚴重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形成,更加嚴重影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理念,學校教育方面也存在十分明顯的認知問題。
2.3 愛國非理性教育偏差
愛國主義是指作為中國公民所應當具有的基本素養。愛國主義在任何時代,任何地方都是一個公民應當具備的最基本的素養。在今天,大學生需要培養良好道德情操,也應當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形成對中國以及中華民族的正確認識。對何為國家、如何愛國具有正確的理解,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形成更加正確的愛國主義品格。
3.1 對家庭教育給與關注,融合高校教育機制
家庭是一個人成長階段最為重要的時期,也是一個人的避風港。大學生形成信仰與價值觀的過程中之所以表現出各種問題,一方面是因為高校在開展思政教育環節并未能夠充分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則主要來自大學生家庭自身的問題。良好和諧的家庭關系之中,針對大學生形成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義,更對大學生的成長產生重要影響。
傳統家訓文化之中根植著中國人對家庭與家族的認知,良好和諧的家庭關系更加代表了中國人歷代飽經風雨仍然希望獲得良好發展的重要原因。為在大學生之中形成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則應當幫助大學生理解傳統家訓之中所具有的交友齊家的深刻意蘊,只有這樣才能營造充分和諧的家庭。
3.2 構建和諧人際關系,與校園文化相融合
中國式關系的研究更多傾向于社會學、人類學等,非常具有研究的縱深性。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社會呈現出來的“關系社會”的特點決定的。大學生在掌握各類型知識與專業技能的同時,也需要能夠掌握更多社會關系,掌握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只有這樣大學生才能夠在學習生活甚至工作事業上取得成績。大學生只有不斷學習如何妥善處理各種類型的關系,才能夠積累更多的人脈,把握解決問題的關鍵,未來發展的路徑也會有更多選擇。為此,在此過程中應當充分借鑒傳統家訓文化之中為人處世的態度與理解,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際關系。多開展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活動,在活動中有效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同學們在娛樂日常中學習的同時,學習傳統文化,提高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同時又能自覺接受并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思想上認同并追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
3.3 培養健康的心態
大學生成長階段,性格發展與心態變化對個人十分重要,甚至將會直接決定個人事業的成敗。擁有健全的性格,良好的心態才能夠在社會之中站穩腳跟。傳統家訓文化之中擁有大量培養良好心態的辦法與道理。待人以善、以和為貴等都是經過無數代人秉持的道理。當今大學生需要認真學習傳統家訓文化的精髓,掌握言行舉止以及為人處世道理中的核心,才能夠形成健康的價值觀念,幫助自身理清個人心態,也才能夠在復雜的人際關系中保持健康發展,真正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形成提供幫助。
3.4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
在傳統家訓文化影響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需要進行一系列的學習。這個過程其實就是針對大學生進行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過程,令大學生能夠樹立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觀念,這些都將影響大學生形成社會主義價值觀,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具體工作中,學校可以積極倡議和組織學生,針對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提供職業道德素養的培訓,設立誠信日。通過指導和帶動學生可以進行綜合培養。目的是可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實踐活動之間緊密聯系起來。這對大學生長期發展都具有重要價值。
高校在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過程中,要對校園實踐活動進行合理的組織與安排,通過實踐活動學生能夠更靈活的感受傳統文化,感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通過實踐探索,是傳承與發揚傳統文化的重要路徑,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鍵方法。只有落實行動,才能進一步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真正意義,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文化底蘊。在處理任何一方面的關系時,都應當堅持傳統家訓文化的根本點。
綜上所述,中國社會發展已經進入到社會主義轉型階段,各種社會問題不斷顯現,造成此類問題發生的成因具有多元性。傳統家訓文化可以對人產生良好規范性,更對社會健康穩定、繁榮發展產生促進作用。使用優良傳統家訓文化規范大學生,通過傳統家訓文化不斷提升自己,始終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夠讓當代大學生可以在良好和諧社會中不斷成長。
本文為2019年度濰坊科技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輔導員專項一般項目(課題編號:W19SZFY01)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