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斌
加強高校廉政文化教育活動,引領廉榮貪恥的校園環境和社會風尚,引導廣大師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凝心聚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每一位高校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高等教育的從業者,加強當代大學生的廉潔教育工作是高校廉政文化教育活動的基礎,看似簡單的教育工作卻是一份意義非凡的責任與擔當。文中就提倡勤儉,學習廉政文化,作為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作如下分析。
近日來,各大高校都在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全國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以及中紀委等六部門《關于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的意見》。廉政文化作為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高校教師作為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不僅是專業知識的傳授者,同時也是推動高校廉政文化教育活動的基層工作者,對于高校廉政文化教育活動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讓廉政走進校園,走進師生的身心,建設富有時代特征的和諧校園文化,不僅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設校園文化的重要根基。因此,倡導師生養成勤儉的好習慣,深入學習廉潔文化,是建設校園廉潔文化的重要部分。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文化是人類進步的結晶,是人類社會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校園文化是指廣大師生員工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共同創造的全部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綜合,是為師生員工所廣泛認同的校園精神、價值觀念、行為規范以及承載著精神財富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一般來說校園文化包涵四個方面:一是精神文化,它是校園文化的核心,是靈魂所在,是全體師生員工長期努力積淀形成的共同追求、理想和信念,是大學校園特有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二是物質文化,涵蓋了教學、生活、環境等物質結構,是基礎所在;三是制度文化,對校園文化起引導作用,是維護大學校園正常生活、學習、工作秩序的根本保證;四是行為文化,也就是行為規范,簡單理解就是示范作用,榜樣的力量,也是呈現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校園文化的形成與發展不僅是校園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升學生的自身素養,養成良好的品質都有重要意義。與此同時,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部分,理應發揮其基礎作用,形成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
廉政文化,是人們關于廉潔從政的思想、信仰、知識、行為規范和與之相適應的生活方式和社會評價,從根本上反映著一個階級、一個政黨的執政理念、執政目的和執政方式,是廉潔從政行為在文化和觀念上的客觀反映。高校廉政文化,是廉政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在其廉政理論和廉政實踐建設過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形態;是高校為實現自身的清正廉潔所倡導的崇廉鄙貪的物質文化、精神追求、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廉政文化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從思想基礎、意識形態、價值觀念上都帶有濃重的文化底蘊。在如今物質條件十分發達的社會,社會大眾尤其是高校學子更需要受到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的熏陶。
勤儉文化,顧名思義是崇尚勤儉節約的一種校園文化環境和氛圍。勤儉節約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種責任、一種品質,更是教育人、引導人、激勵人的一種內在動力,在校園里大力倡導勤儉文化,對于大學生的政治素質、道德品質的提升和行為規范的養成將產生重要影響。高校應該是引導學生走向獨立的過程,而經濟獨立是獲取最終獨立的重要方面。然而在現在的高校階段,更多的學子仍然是父母手中的寶,其經濟來源仍然是來自于父母家庭。因此,在高校中提倡節儉文化就十分有必要。若暫時缺乏獲取經濟來源的能力,那么就應該控制限制自我的消費水平。幫助父母減輕負擔,同時引領社會形成節儉的風氣。
總的來說,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師生共同傳承的精神價值,也是學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基。同時高校廉政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提倡勤儉、學習以廉政為主要內容的勤儉文化,是作為高校廉政文化的起點,對師生員工養成勤儉節約、廉潔奉公的優秀品質具有重要意義。這幾種文化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需要經過一定時間的培養。在日常的實踐過程中,這幾種文化也并不是獨立地培養形成的,而是共同發揮作用,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同時,校園文化也是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有利于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提高。
當今社會,物質生活極度豐富,勤儉這個美德在很多學生、老師身上逐步消失,節約意識淡薄,節約習慣缺失。在各種資源日益貧乏的今天,樹立師生勤儉意識,對于促進校園廉政文化建設有重要作用。
第一,有助于提升師生的思想境界。大學校園文化是整個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內在的教育力量在于自身的文化影響力,大力倡導勤儉意識為主的校園廉政文化可以用其較強的滲透力感染師生,讓師生互為榜樣,形成一種獨特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思想境界的提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的素質修養,形成正確的認識才可以科學合理地指導自己的行為。充分發揮自我的創造性,才可以不斷地獲取進步。
第二,有利于規范師生的個人品行。造物之前,必先造人。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和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對師生具有一定的調節力和約束力。廉政文化所倡導的勤儉意識可以成為評價師生是非曲直、調節約束行為規范的一種標準,從而使師生在制度規范與自我約束下提高身心素質,朝著建設廉政校園文化的方向發展。
第三,有利于凝聚師生的向心力。師生作為校園文化的主要建設者和傳承者,在建設廉潔校園環境的實踐中共同創造、認同同一種價值取向和情感追求,在實踐過程中增強師生的主體意識,使廣大師生感受到、意識到自己在校園廉政文化建設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并產生強烈的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以及榮譽感,逐漸形成校園廉政文化氛圍,反過來在廉潔的文化氛圍中重新受到熏陶和教育。
第四,有利于激勵師生的奮斗精神。校園廉政文化作為學校建設和諧校園目標的一種潛在力量,從師生做起,從樹立勤儉習慣開始,良好的氛圍會給師生以信念的支撐,激發師生追求共同目標。始終秉持勿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原則,提高自身的廉潔意識。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從而激發出積極向上的奮斗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奮斗的青春才是最美的青春。對于高校學生來說,發揚奮斗精神是必要的。
廣大師生作為建設廉政校園文化的主體,其如何正確樹立勤儉意識,加強自身廉政文化素養,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第一,深入開展樹立勤儉節約校風的相關活動。對于輔導員來說,要配合學校關于廉政文化校園建設的規劃,同時根據學校的辦學理念,大力營造崇尚科學、提倡勤儉、具有時代特征和學校特色的良好廉潔校園風氣。對于高校教師來說,在教育引導學生的同時,要以身作則,自覺樹立勤儉的意識,養成勤儉廉潔的好習慣,形成榜樣作用。在具體做法上一方面可以完善師生行為規范,營造良好的氛圍;另一方面結合黨風廉政建設開展勤儉節約的廉政宣傳教育活動,在師生中廣泛傳播廉政知識,弘揚廉政精神,培育和建設富有勤儉精神的廉政文化。
第二,大力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和勤儉廉政精神教育。通過人文素質教育和勤儉廉政精神教育,可以不斷提升師生的人格、氣質、修養等內在品格,從而把勤儉廉政精神的學習落實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師不僅要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的勤儉廉政精神的引導。學生不僅需要學好專業知識,也要形成勤儉廉潔的好習慣。思想觀念是指導人的行動的基礎,因此應該將重點放在對學生的思想觀念培養上。進行人文素質教育與勤儉廉政教育是形成正確思想的重要手段,也是最主要的途徑。
第三,精心組織校園文化活動。學校要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以提倡勤儉、崇尚廉潔為主體的校園文化活動,不僅內容要豐富多彩,形式更需多樣新穎,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滲透到校園廉政文化活動之中,使師生在活動參與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思想情感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升華,從而使道德境界得到提升。具體來說可以充分利用五四青年節等重大節慶日和紀念日來開展主題教育活動,也可以組織師生參觀主題紀念館,組織主題征文活動,引導師生從具體事情做起,養成勤儉好習慣。同時,在舉辦校園文化活動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這期間,學生作為校園文化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應該按照其喜聞樂見的方式對活動進行安排部署。并且,校園文化應該具備新穎有趣的特點,與時效相結合,要與時俱進,跟近時代,跟進潮流。為推動建設有廉政精神的校園環境做出貢獻。
第四,積極豐富校園勤儉廉潔文化建設的載體形式。充分發揮網絡等新型媒體在校園廉政文化建設中的作用,積極開展勤儉節約、豐富多彩的網絡文化活動,掌握網絡上關于廉政建設的主動權,使網絡成為倡導勤儉廉潔文化的新陣地。在對學生的引導上,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社團和學生組織在建設校園廉政文化中的重要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的勤儉廉潔的活動,如演講比賽、關于勤儉廉潔知識競賽等,引導校園廉政文化建設形成正確的方向。
第五,大力加強校園廉政文化建設。一方面是人文環境的建設,也就是營造勤儉廉政的校園文化氛圍。可以舉辦與廉政建設有關的講座,分享會等活動。有利于全體師生受到良好氛圍的熏陶,不斷進步;另一方面是關于校內文化設施的建設,充分發揮校報、??⑿葟V播、校園網、宣傳櫥窗等宣傳載體的功能,大力宣傳勤儉廉潔的思想,發揮宣傳輿論在校園廉政文化建設中的基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