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彩云
近幾十年來,有不少中外學者從語用學的不同角度對不同文本中的人稱指示語進行了研究,但對于國總統就職演說中人稱指示語的語用研究相對較少。總統演說在西方社會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由于總統的地位是高于民眾的,需要采用一些語用策略來調動民眾情緒,方能達到演講目的。本文旨在通過分析美國總統演說中人稱指示語的使用來探討人稱指示語在公眾演講中的作用,同時也為英語學習者靈活使用人稱指示語提供一個參照。
1 引言
英語演講不同于日常的口語交流,它是經過預先的反復考慮之后加工而成的正式語體,具有書面語的特點。在西方國家,演講能力極大程度上體現出一個人的領導力和影響力。尤其在美國,小到班級委員的選拔,大到國家領導人的競選,都是通過演講爭取選票,個人的演講能力便直接決定競選的成敗。歷屆美國總統的就職演講被視為英語演講的典范,可以說是精彩紛呈,各具風格。每一位新總統的演講特色不僅與他們所表達的政治觀點有關,還和演講方式,尤其與人稱指示語的應用有著極大的關系。
2 指示語及人稱指示語
指示語這一個術語來源于希臘語,意思為“標示”,“指出”。所有的語言都包含著指示語,語言自身帶有某種語境特征,而指示語與語言的結構和語言所使用的情境直接相關。正是由于指示語的理解是基于語言結構和語境的基礎之上,使得指示語成為語用學最早的研究對象之一,并成為語用學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根據指示語的指代性質及與語境結合的不同情況,列文森將指示語可分為五類,即人稱指示語、地點指示語、時間指示語、社會指示語和篇章指示語。因此要很好的理解指示語,就需要從語境入手。
人稱指示是指在一個言語實踐中用特定的詞語來表示參加者承擔的角色,是對編碼語言與活動中的參與者或相關角色的符號指稱。人稱指示語包括人稱代詞和身份語。人稱指示代詞包括第一人稱,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身份語是指用以表示人物身份的代名詞。身份、地位、權力等客觀因素和態度、情感、動機等主觀因素影響著演講者對人稱指示語選擇和使用。
3 美國總統就職演講辭中人稱指示語的使用
要想使演講深入人心、引起共鳴,就必須善于把握聽眾心理并以其為中心進行視角轉換。根據交際參與者的情況,人物指稱可分為三類:第一人稱指稱(說話者),如英語中的 I(we), 是說話者對自身的指稱;第二人稱(聽話者),是對談話對象的指稱,如英語中的you(your);第三人稱指代(其他參與者)談話的第三方,聽話者可以在場,也可以不在場,如英語中的he, she, it(they)。
3.1 第一人稱指示語分析
英語中的第一人稱指示語有單指與復指之分。第一人稱指示語(I,me)的單數形式通常用來指代演講者本人,復數形式(we,us)用來指代演講者和聽話者在內的多人。對于第一人稱指示的不同選擇透露出不同的交際目的。美國總統的就職演講對國內來講表達著呼吁全體民眾協助其完成政治抱負的決心;對于國際來講,他代表著政黨向世界展示美國的主張和立場。第一人稱單數(I)能夠清晰地表明自己的在任期內的總體計劃和安排,而第一人稱復數(we)的使用,更能縮短演講者與聽眾之間的距離,增強政府的說服力,從一定程度上喚起聽眾的團體意識。從總統角度來看,更能體現出自身謙遜的品質,有助于其樹立良好的形象。
眾所周知,華盛頓被稱為“美利堅合眾國之父”,他被推舉為美國總統,于1789年發表就職演說。在華盛頓總統的就職演說中,出現了大量的第一人稱指示語。
On one hand, I was summoned by my Country, whose voice I can never hear but with veneration and love, from a retreat which I had chosen with the fondest predilection, and, in my flattering hopes, with an immutable decision, as the asylum of my declining years—a retreat which was rendered every day more necessary as well as more dear to me by the addition of habit to inclination, and of frequent interruptions in my health to gradual waste committed on it by time.
在國內政治動亂的情況下,華盛頓選擇放棄個人愿望,在大眾的召喚下擔負起歷史使命。這段話中多次出現“I”,這體現出個人服從于國家和整個民族的高度使命感,這對于剛剛獨立的美國來講,強調個人的責任與整個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有利于增強國家的凝聚力。
My fellow Americans,the oath I have sworn before you today, like the one recited by others who serve in this Capitol,was an oath to God and country, not party or faction—and we must faithfully execute that pledge during the duration of our service.
示例選自美國總統奧巴馬2013年的就職演說,當在公眾面前談到自己的誓言的時候,奧巴馬總統使用“我們”而不是“我”來指自己,他用“我們”比用“我”要更謙虛,誓言更容易被公眾接受。
On the basis of these four major courses of action we hope to help create the conditions that will lead eventually to personal freedom and happiness for all mankind.
杜魯門在1949年的就職演講中提出了四項主要行動方針,并希望政策有助于個人實現自由和幸福。杜魯門總統認為自己是新政府的代表,他用“we”來表達政策的主張,把聽眾也包括在內,說明這幾項政策不是總統一個人的想法,而是從聽眾共同的意見,體現出總統謙遜的態度。
3.2 第二人稱指示語分析
第二人稱指示語“you”通常指代交際中的聽話一方,將聽話者置于語境之中,強化了聽眾的主人翁意識。第二人稱的使用情況僅次于第一人稱,在演說中的功能是不可或缺的。
To those leaders around the globe who seek to sow conflict, or blame their societys ills oil the West—know that your people will judge you on what you carl build, not what you destroy. To those who cling to power through corruption and deceit and the silencing of dissent, know that you are on the wrong side of history; but that we will extend a hand if you are willing to unclench your fist.
To the people of poor nations, we pledge to work alongside you to make your farms flourish and let clean waters flow; to nourish starved bodies and feed hungry minds.
例4和例5出自奧巴馬總統于2009年發表的就職演說。演講中的參與者包括演講者和聽眾,演講者是新總統,聽眾包括參與就職演說的現場觀眾和通過無線電聽廣播或者電視觀看的不在現場聽眾。在總統就職演說中,“you”本應指代美國公民,然而,奧巴馬用“you”指稱恐怖分子頭目、在工作中濫用職權和貧窮國家的人。在上述例子中,奧巴馬總統最初用“their”指那些恐怖分子頭目;然而,在下一段中使用“you”來指那些恐怖分子領導人和在工作中濫用權力的人,使用這種語言策略目的是公開譴責他們,產生直接警告的效果。奧巴馬使用“you”來指那些貧窮國家的人民,讓處于生活貧困中的人民體會到自身與總統的親密關系,拉近他們之間的距離。第二人稱代詞“you”的語用功能是激發聽眾情感上的共鳴,從演講者的角度去考慮聽話者的心態,使用“you”很自然地將觀眾拉進現場,從而激起他們對那些恐怖主義領導人、那些濫用權力的人的憤慨,調動聽眾對貧困國家人民的同情心。
That all changes starting right here and right now because this moment is your moment, it belongs to you.
It belongs to everyone gathered here today and everyone watching all across America. This is your day. This is your celebration. And this,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s your country.
美國共和黨人特朗普于2017年1月20日正式宣布就任美國第45任總統并發表就職演講。通過例6和例7不難看出“you”出現的次數較為頻繁,第二人稱指示語的使用讓美國民眾置身于演講的情境之中,意識到自己就是整個國家和社會的主人公,要與國家共榮辱。這樣不僅能讓他們感受身上肩負著為國家的發展奉獻自身力量的責任,更能調動聽眾努力奮斗,昂揚向上的精神。演講中“your country”的使用,一方面使聽者認識到自己是國家的一份子,另一方面可以營造出一種親切自然的交流氛圍,從而更愿意接受演講的觀點。
3.3 第三人稱指示語分析
第三人稱在演講中的使用情況相對較少,它的使用目的是讓聽眾客觀地正視現實,接受事實,適當的運用可使演講更具說服力。說話人利用人稱指示詞語的選擇來達到控制自己和聽話人之間心理距離的目,以表示友好、親近或冷漠、疏遠。在奧巴馬的2013年就職演說中多次用到第三人稱“she”。
We are true to our creed when a little girl born into the bleakest poverty knows that she has the same chance to succeed as anybody else, because she is all American, she is free, and she is equal, not just in the eyes of God but also in our own.
例8中出現了四次第三人稱單數的“she”,奧巴馬總統用一個可憐的女孩的例子表明不論出身貧困或是富有,任何人都是自由和平等的。眾所周知,盡管美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但美國民眾崇尚自由、民主和平等。換句話說,美國的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是整個社會所倡導的。在這里,奧巴馬總統一律使用“she”來明確自己的觀點,這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禮貌原則。第三人稱在這里發揮的語用功能是最大限度地達成了總統和民眾之間的協議,使“任何一個美國人都是平等自由的思想”得到大眾的支持,總統奧巴馬與美國民眾間良好的關系也由此建立。
說話人一般通過使用“these”及“those”來說明對所提及物的親疏關系和好惡程度。在奧巴馬2009年就職演講中使用“those”, “those leaders”指稱那些有意干擾世界和平發展。與處在當時語境中的聽話人比起來,第三人稱指示語的使用流露出奧巴馬與所指代的人之間心理距離較遠,對其持否定態度。 “these”來指稱心理上喜歡、敬重和贊同的人,縮短彼此的距離,彰顯出與一般的關系程度不同,比如奧巴馬用“these men and women”指稱歷史上為美國的偉大事業做出貢獻的先輩們;“those”來指稱與自己有利益沖突或對立的一方,表現出厭惡心理和兩者之間的疏遠關系,比如“those, those leaders”用來指稱干擾美國偉大事業的人,包括心懷仇恨惡意報復的領導者,把自己國家的腐朽怪罪于西方世界的領導者,謀取私利和特權的領導者。
4 結論
人稱指示語在美國總統的演講中發揮著微妙的作用,恰當的運用能夠達到特定的語用目的。通過對文本的分析可以看出,第一人稱指示語單數的使用更能強調演講者自身的職責,而復數“we”有助于拉近演講者與聽眾之間的心理距離;第二人稱指示語的使用強化了聽眾的主人翁意識,更容易獲得聽眾對演講內容的認同感;而第三人稱指示語則使演講者的親疏好惡表述得更加委婉。新總統在講話中通過人稱指示語的靈活選用,順應了聽眾心理,增強了演講的說服力,使整篇演講層層推進,從而成功地贏得聲望和公眾的支持。對于英語學習者而言,了解人稱指示語的語用內涵,才能真正的理解演講者的意圖。最后,希望該研究能夠幫助英語學習者加強自身對美國總統就職演說特點的理解,提高欣賞英語演講的能力。
(作者單位:東北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