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薇
陶行知先生是中國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驅,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創造教育”、“愛滿天下”等著名的教育觀點。處在新的教育時期的我們,重新閱讀先生的教育著作,學習先生的教育觀點,對推進學前教育改革,促進幼兒教師的師德建設和角色轉化,培養新型的師幼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次走進陶老是在大學的課堂上,老師以陶老著名的“四塊糖”教育小故事,引入了對陶老的介紹。我一下子就被陶老的教育智慧折服了。在之后學習陶老的教育著作過程中,愈研究愈對陶老傾佩不已。陶行知先生是中國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驅,學習先生的教育觀點,對推進學前教育改革,促進幼兒教師的師德建設和角色轉化,培養新型的師幼關系,具有重要意義。新時期的幼兒教師有哪些角色呢?
作為老師最為根本的角色就是“傳道授業解惑也”,然而隨著時代的改革,學生主體地位的確定,教師逐漸從教學的主導者演變成教學的引導者。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過程更是一個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探究的過程。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推崇的教學方法。他主張:“事怎么樣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做;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陶行知還提出了創造教育的“六大解放”,這對推進教學方式改革,促進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確立具有重要意義。老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傳道者,而是學生的學習同盟者和啟發者。
在《磁鐵的秘密》科學活動中,我就以幼兒共同探究的方式,設計了活動方案。在幼兒小組實驗的過程中,引導幼兒通過實際操作、記錄操作結果,發現磁鐵的秘密,這一過程也是解放幼兒雙手的過程。通過操作活動,幼兒自己探究發現了磁鐵的秘密,這比單純的教師灌輸知識更具有價值。不僅可以加深幼兒對于知識的理解,也能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究科學知識的興趣。活動的設計也運用了教學做合一的方法,教師給予幼兒充分的學習主導權,幼兒在自主操作中獲取直接經驗。
陶行知說:“我們要懂得兒童。”他多次告誡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會變小孩子,才能做小孩子的先生。”“您若變成小孩子,便有驚人的奇跡出現:師生立刻成為朋友,學校立刻成為樂園,您立刻覺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兒大,一塊玩,一處兒做工,誰也不覺得您是先生,您變成了正在的先生。”先生的這一思想給了我新的啟發。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教育活動。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學會與人交往合作,在游戲中體驗成長的快樂,在游戲中搭建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教師不僅可以與幼兒共同體會游戲的快樂,還能加深對幼兒的了解。與孩子建立了平等的玩伴關系后,可以更加準確的把握孩子的心理變化,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
在日常工作中,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我儼然成為了一個孩子大王。在陽光暖暖的午后,我與孩子們在操場上一起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玩累了,我們就圍坐成一個圓圈,開起露天演唱會。在與孩子們一起游戲、一起唱歌跳舞的日子里了,我不僅與他們培養起深厚的感情,還在他們中間建立起一種“大孩子”的威信。我驚喜的發現,我像具有了魔力一般,對孩子們更有吸引力了,我想這就是孩子大王的魅力。
陶行知說過:“老師要做有心人,要和學生交朋友,能夠了解學生的內心,把學生的心理揣摩透;要把自己所感受到的一切美好的東西傳染給學生,要用生活化、情感化、交流化的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和意志。”但是我們怎么才能與學生交朋友呢?善于傾聽和平等的交流是極為有效的方法。幼兒教師也扮演著可愛的知心姐姐的角色。知心姐姐總是很溫柔,她善于觀察,能夠洞察幼兒細小的身心變化。知心姐姐總是細聲細語的與幼兒交談,在談話中傾聽孩子的內心世界。知心姐姐總是充滿教育的智慧,能夠在潛移默化中疏導幼兒的心理障礙。
作為老師,不僅要關注幼兒的身體和學習狀況,而且要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幼兒的內心是非常敏感和脆弱的。這就要求我們善于傾聽幼兒的內心,及時發現幼兒的心理問題,并采取適當的方式進行疏導。
陶行知指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他說:“我有一句話要奉勸辦學同志,這句話就是‘待學生如親子弟。”這體現了陶老對教育無私奉獻,對學生無比關愛的情懷。時至今日,陶老的這一思想仍然鞭策著教育工作者們。教育工作師愛為先,關愛每一位孩子的成長,是弘揚師德新風尚的基礎。作為幼兒教師,不僅要合理安排好幼兒的一日生活,有效組織幼兒的學習游戲生活,還要時刻悉心照料幼兒的日常生活,給幼兒媽媽般的溫暖。這也是培養教師與幼兒感情的有效途徑之一
陶行知先生一生心系國家的教育事業,“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處在新的教育時期的我們,重新閱讀先生的教育著作,仍然能在書中讀出陶老對于中國教育的關切和滿腔熱血,仍然能在潛移默化中感受陶老高尚教育情懷的號召,仍然能感受到陶老教育觀點的蓬勃生命力。我將繼續研讀陶老的教育理論,思考陶老教育思想的新時代內涵,奉行陶老“愛滿天下”的教育情懷,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力量。
(作者單位:蘇州市吳江區金家壩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