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黎霞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越來越重視,其中作為教育起點的幼兒園教育,尤其得到家長的重視,因為幼兒園時期的孩子接受教育的程度對以后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家長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幼兒園階段得到全面的發展。由此加快了教育節奏,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教育開始出現“小學化”現象,最開始家長認為知識的累積為孩子的小學教育打下了基礎,但是后來逐步發現了這種教育方法是一種違背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教育手段,并不利于兒童的后續成長發展。本文主要先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現狀進行介紹,然后對出現小學化的原因進行分析,最后重點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所帶來的危害進行探索,從而提出相對的解決措施。
在教育發展過程中,幼兒園作為教育發展的起點,主要是針對的是一些學齡前兒童,能夠讓幼兒的身心教育得到提高。眾所周知,幼兒的世界應該是單純快樂的,但是,隨著教育體制的變化以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全面化發展,許多家長認為孩子不能輸在起點上,便開始要求學校開展全面教育,原本充滿歡樂的童真
環境,開始充斥著學習壓力,孩子回家后沒有天性的釋放,而是面對沉重的課業壓力。這種幼兒園教育的小學化現象,首先要關注的是教師教育問題,其次就是教育體制來帶的影響,最后則是父母的期待,因此對于這類問題應該做出相應的應對策略。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主要是指在幼兒教育的管理、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模式方面都比較偏向于小學教育,比較注重書本知識的教授,而沒有關注兒童心理及生理的健康發展,直接向幼兒灌輸小學階段才應接受的知識。這種教育方式強調“填鴨式”的知識灌輸,極大程度上扼制了孩子在游戲中的潛力開發以及天真的天性,在教學內容上也忽視了孩童語言能力的培養,邏輯潛力的挖掘、運動天賦的展示以及人際交往、空間想象、實驗觀察等眾多能力的開發,在一定程度上為幼兒的教育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自改革開放以來,教育界開始了對幼兒教育的相關理念以及方法的探索,因此出現了一種兩極分化的現象:一來,幼兒教育開展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改革,對于幼兒的識字教育也是空前重視,加上家長對此教育的需求促進了許多學前教育班的發展,使得幼兒教育的“小學化”達到頂峰;另外就是幼兒的天性發展也得到重視,“小學化”概念被提出的同時,“反小學化”的旗幟也隨之舉起。
為了進一步改善這種情況,國家開始出臺相關政策來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進行制止,因此各地的教育部門也相應出臺了相關文件禁止“小學化”現象的擴大化。但是,隨著各項對“小學化”現象禁止的政策出臺,“小學化”現象卻越來越嚴重。大多數幼兒園仍然存在“小學化”的傾向,主要表現為:在課程設置上開設特色班、在教學內容上采用小學低年級的課程、減少課下游戲時間、布置課后作業以及采用課業考評來對學生進行評價等。
對于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分析,首先需要認清“知識教學”并不是幼兒園小學化的唯一原因,同時教學的管理模式、教學方式等都有可能造成幼兒教育小學化。除此之外,本文著重強調的是關于家長期望過高、幼小銜接機制缺乏、民辦幼兒園存在缺陷以及幼師素質較低等原因。
3.1 家長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嚴重
受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許多家長對于孩子的培養一直懷著望子成龍的心情,因此對孩子的教育就是從娃娃抓起,隨著社會就業壓力的增大,大部分家長都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把自身的希望都寄托于孩子身上,因此希望孩子在學校里能夠學習較多的知識,認為孩子只要多會做幾道算術題、多會背幾首古詩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但是往往就是這種心理逐漸抹殺了孩子的天性,對于孩子的思維發展都產生了不利影響
3.2 幼小教育銜接機制缺乏
其中,比較重要的原因也是我國對于幼兒園到小學的銜接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不充分,有些地區的幼兒園僅僅存在于“看孩子”階段,對于知識教育不充足,導致小孩子上小學之后跟不上教學進度,但是又存在一些地區的幼兒園過度小學化,使得小孩子在幼兒園階段就接受了小學階段的知識,也承擔了過大的壓力,這都源于幼升小銜接教育機制的缺乏。
3.3 民辦幼兒園的利益追逐
隨著“二胎政策”的逐步放開,學齡前兒童的數量近幾年一直都處于直線上升狀態,因此許多民辦幼兒園如雨后春筍般建立起來。各民辦幼兒園之間競爭的一大亮點就是“誰家教的東西比較多”,就是由于民辦園的辦學是以營利為目的,把招生額放在了第一位,為了迎合家長的需求,忽略了幼兒教學規律,逐漸減少原本的幼兒園活動,將幼兒園變成了年齡較小的小學課堂。
3.4 學校幼兒教師資源不足
許多幼兒園為了最大化地實現招生目標,對于幼師的就職標準一降再降,在招聘過程中對于教師的考核制度過于放松,因此使得一些資歷不足甚至無證上崗的教師進入幼兒教學過程,有些教師為了保護幼兒的安全,避免承擔責任,從而去限制孩子的游戲活動;有些教師為了完成園里的教學目標,甚至去體罰學生。很多教師并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幼師學習,職業素質較低,這樣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兒腦力開發和心智成長。
對于以上原因帶來的幼兒園教育小學化,沒有考慮到學前教育存在的真正意義以及本質,對于幼兒的教育沒有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沒有給予幼兒充分的人文關懷,使得幼兒承擔過多的課業壓力,使得幼兒早早產生厭學情緒,不利于其長遠的發展;眾所周知,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而幼兒教育就相當于一座房子的根基,要想上層的建筑精美且牢固,就必須把幼兒工作做好。雖然幼兒教育在初期看似是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是實質上對于幼兒的智力開發以及思維建設都有不利影響,對一個孩子的發展和進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應對。
5.1 幼兒園要采取適當的改革方法
幼兒園對于教學態度的轉變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民辦幼兒園的教學觀念,首先要端正辦學態度,樹立正確的辦學目標,真正做到培養有未來、有天真本性的孩子,在幼兒教育過程中要以孩子的智力開發為前提,不能片面地去把知識強塞給孩子,要結合幼兒真實的認知水平和接受知識的能力,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案,同時要加強對教師的素質培訓,從而有效地促進幼兒的成長。
5.2 家長需要轉變傳統教育理念
傳統的教育理念不僅殘害了家長的思想,還對幼兒的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因此對于家長的思想轉變,在幼兒教育方面影響極大,學校可以舉辦一些專家講座對于家長進行思想引導,使得家長認識到正確幼兒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加強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的交流,從而不斷更新家長的教育理念。
綜上所述,針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現象,首先要改變老師及家長在教育過程中的教育理念,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利用科學的態度來對教學形式進行改革。教師要積極開展靈活的教學活動,注重因材施教,加強與家長之間的交流,把正確的的教育觀念傳播給家長,讓家長也意識到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所在。不斷創新教學內容以及教育形式,充分釋放幼兒天性,對小朋友在幼兒園階段的教育中給予正確的引導,為孩子創造一個優越的成長環境。
(作者單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八O醫院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