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海燕
伴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和發展,在初中課程體系內有效融合多媒體教學模式能在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基礎上,有效建立更加系統化的教學互動,為創建高效課堂提供了堅實保障。
近幾年,新課程改革進程全面推進,為了有效順應教育市場的發展需求,許多地區和學校都應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機制,并且將教學技術廣泛應用于地理課堂教學之中,能在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建立完整的教學互動,從根本上改善了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造成的弊端,成為教學過程優化教學水平和基本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值得一提的是,在對地理課堂教學結構進行深度分析的過程中不難發現,多媒體教學模式之所以能建立健全較為完善的教學流程,不僅僅是因為課堂教學模式有效突破了傳統“粉筆+黑板”的教學模式,也一定程度上建立了更加貼合學生實際學習需求的教學框架體系,凸顯了新時期教學資源共享的教育目標,對于進一步提升教學水平和學生學習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價值。最關鍵的是,地理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也有效改變了課堂教學的傳統結構,結合學情適當改變課堂容量,為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綜合學習素質提供了較為有效的教學輔助手段,也真正意義上凸顯了課堂教學結構的價值,為教學改革拓展創設了新的渠道和發展空間。
盡管多媒體教學應用于地理教學的好處不言而喻,但是在實際應有過程中,依舊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相應的教學過程和教學要求不能得到完善,必然會造成現代教學媒體在應用過程中受到制約,加之一部分教師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誤區,就會造成教學效果差強人意的問題。因此,如何合理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提高教學質量是我們每位老師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2.1 自主學習能力差
在地理課堂中應用多媒體教學模式能有效建構更加科學化的教學環境,并且能直接向學生推送相應的知識內容,這是多媒體輔助教學模式的優勢,卻也成為一部分教師“誤用”多媒體教學模式的根本,一部分教師將所有教學內容和重點都落在了視頻、音頻以及信息的推送方面。盡管學生所學知識面得以拓展,卻也成為了一種變相的“填鴨式教學”,教師在知識重點管理方面忽略了學生自主性以及主體性學習身份的培養工作,無論是知識清單的管理還是相應信息的搜索都較為單一化,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到最后會將教師要求課前預習的內容作為應付了事的作業,這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動力,也會導致學生逐漸形成厭學心理。
2.2 知識銜接度不足
在應用多媒體教學模式的過程中,依舊存在教師對具體應用機制和應用路徑不熟悉的問題,無法借助多媒體軟件進行知識銜接和處理,就會造成學生僅僅是關注多媒體教學形式卻忽略了知識的整體價值,就會出現“喧賓奪主”的問題,學生無法獲取有效的知識,必然會影響教學效果,使得學生學習效果不能盡如人意。
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發展迅猛,現代多媒體教學能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但是,正如前文描述的,要想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價值,就要關注其“輔助”性質,合理性完善輔助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手段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方法,而要與傳統的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形成優勢互補的教學流程。也就是說,和教師相比,多媒體教學仍然處于教學中的輔助地位,即使多媒體完成了許多人力所不及的教學任務,也不能完全代替教師的全部工作,教學過程中的關鍵互動環節仍需教師來組織實施。
3.1 激發學習興趣
在地理教學工作過程中,教師要想發揮多媒體教學機制的優勢,就要建立健全完整的教學管理框架,確保傳統教學手段能和新型多媒體教學流程進行融合,從而形成良好的教學情景,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圖畫在學科指導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師要充分將圖畫教學和多媒體教學融合的方式有效提升學生對相應地理位置的認知。例如,教師在向學生展示相應圖畫后,要求學生對圖畫中各項地理位置和特點進行熟記,然后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將圖畫中的一部分展示出來,要求學生對剩余部分進行填充,這樣能在提升學生知識內化水平的同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蛘呤墙處熆梢詫D畫利用相應的軟件進行碎片式的切割,學生要利用所學知識對圖片進行拼圖重組。正是借助這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流程,能有效建立更加系統化的教學框架結構,引導學生和教師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避免課堂“冷場”。
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在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和全面優化傳統教學流程,確保能為學生創設更加系統化且全面性的教學框架,引導學生進一步提升知識的內化水平,也能能為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礎。
3.2 應用差異化教學語言
教師要想提升學生知識水平和知識應用技能水平,不僅僅要借助多媒體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也要指導學生充分在了解生動化教學語言的基礎上明確地理和生活之間息息相關的重要性,確保能借助個性化語言、形象化語言以及生動化語言創設良好的教學框架。
第一,教師在融合傳統教學機制和多媒體輔助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一些比較難以記憶的知識利用口訣、藏頭詩、密碼等方式形成對應的結構,然后利用多媒體制作相應的場景“大門”,只有學生背誦出相應的暗號才能打開,這種教學方式中,教師就是課堂的引導者,突出學生課堂主體價值,確保學生能從根本上內化相應知識,從而提高知識的應用能力和綜合水平,也為后續教學流程的全面優化奠定基礎。最關鍵的是,教師在融合教學流程的過程中,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學情進行階段性任務的設置,確保能在尊重學生自尊心的同時發揮“腳手架理論”的教學優勢。例如,講34個省級行政區時,可編寫類似的順口溜“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兩寧青陜甘,云貴西四北上天,內重臺海福吉安,還有港澳好河山。”講東西南北半球劃分時,“西經二十度,東經一百六,一刀切下去,東西兩半球。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緯度,四季溫帶顯,南北相反出?!?/p>
第二,教師可以將地理教學和其他學科教學進行聯動,比如將地理知識和語文中的一些古詩詞進行連接,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能結合詩人的描述更好地明確相應內容,這種方式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最關鍵的是,這種教學機制能在提升學生地理知識水平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這對于地理教學工作開展而言具有重要意義,也是維護學生綜合發展的關鍵。教師可以巧用詩句設置地理習題,比如“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形象地反映了以下哪種地理因素,分別是緯度地帶性、經度地帶性、垂直地帶性、非地帶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取正確選項,并且以此作為提升學生學習知識的方式。另外,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適用于以下哪個地區,極地地區、赤道地區、回歸線、極圈附近等。
3.3 強化小組合作教學
將多媒體輔助教學模式和小組合作教學進行融合,能在提升學生知識內化水平的基礎上,建立完整的教學框架和教學流程,確保學生和教師能形成系統化的互動,且能借助小組活動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尤其是在教育改革進程全面推進的時代背景下,有效的小組合作機制配以激勵機制,就能提高學生地理學習的綜合質量,為后續建立完整的教學框架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基本學情完成分組,保證學生都能在小組中發揮自身的學習價值,按照組內差異素質、組間相同素質的管理原則,為學生安排對應的小組發任務,其中多為搜集相應資料,正是借助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對于課堂內容的興趣,確保在小組隊長的帶領下,以團隊模式完成學習任務,這種方式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后續教學創設良好的平臺。
總而言之,在地理教學指導中,教師要積極應用多媒體輔助技術體系,確保能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建立完善的教學框架結構,從而提升教學質量水平和教學互動效果,維護教師和學生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充分轉型傳統教學流程的基礎上,形成傳統教學模式和新型教學結構的融合指導,積極順應素質教育改革的教育教學目標,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優化進步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銅羅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