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珊
高職院校在對學生實施專業教學時,不僅要思考如何提升專業教學的成效性,也應該分析怎樣給學生打造更高層面的知識探索以能力培養平臺。思想教育是高職院校必須要開展的一項教育內容,這樣能及時給專業學生開展思想引導,避免學生出現錯誤的思想認知。課程思政是指各類課程需要和思想政治該項理論課程進行聯合,通過協同方式對學生開展價值以及思想觀念的教育。同時,課程思政可以將多種教育力量進行整合,這樣可以強化思政教育的成效性。
前言:教育部指出高校需要積極做好思政教育引導工作,應該將立德樹人作為整體課程教育的中心,重視思政教育對學生全面成長起到的積極作用,這樣可以開創全新的思政教育阿局面。高職院校需要在其指導下分析怎樣實現高水準的課程教育,積極引導專業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認知以及道德情感。而課程思政能讓多種教育力量實現有效的整合,強化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所以高職院校應該分析怎樣把握課程思政實現育人的關鍵點,探索課程思政的落實方式。
課程思政的實質并不是在高職教育中增加一項課程,也不是增加一種教育活動,而是將思政教育合理融入到各個課程教育中,讓思政教育合理滲透到各項改革環節中,這樣能有效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思政理論應該和其他課程教育實現協同,不僅可以實現教學資源的合理豐富,如在專業課以及通識課中有效增加以及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更好發揮出課堂教學擁有的育人功能。同時,課程思政也改變之前思想教育在人員上的限制,無論是是專業教師還是通識課程的教師都可以對學生實施思想教育,這樣能實現教育力量的整合。
高職院校要想通過課程思政實現協同育人,其關鍵點則是對教育本質的思考,分析如何讓思政教育和其他課程教育實現有效的融合,如何在整體教育環節中合理滲透思想教育,給學生打造更優質的知識探索以及思想教育平臺。同時,高職院校要想通過課程思政實現協同育人,也需要更好發揮出教育人員在思政引導中的作用,思考如何強化育人職責,以此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認知。
2.1 積極構建全面的思政教育體系,讓課程資源實現協同
思政理論應該和其他課程教育實現協同,因為二者實現有效的協同,可以合理豐富教學資源,也能更好發揮出課堂教學擁有的育人功能。而高職院校要想通過課程思政實現教育資源的整合,則應該開展多方面的落實工作。高職院校首先要積極構建全面的思政教育體系,以此讓課程資源實現協同。第一,高職院校應該開展全面性的教育,讓教師能認知到課程思政起到的育人作用,讓教師能清晰了解到課程思政的實質并不是在高職教育中增加一項課程,也不是增加一種教育活動,而是將思政教育合理融入到各個課程教育中,讓思政教育合理滲透到各項改革環節中,這樣能有效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第二,高職院校應該實施課程教育的滲透。無論是對學生開展思政類的知識教育,還是對學生開展專業知識教育,教師應該做到各項課程的顯隱結合。專業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承擔育人的責任,讓專業知識和思想教育實現有效的結合,實現同一性的價值引導。
2.2 打造立體化的育人格局,更好挖掘課程教育所蘊含的德育元素
不同課程所體現的教育方向以及功能各不相同,所呈現的教育方式也是不同的,有著鮮明的課程教育價值。為此,高職院校要想通過課程思政實現教育資源的整合,也應該打造立體化的育人格局,更好挖掘課程教育所蘊含的德育元素。高校應積極堅持課程教育的多元性,讓育人功能實現更好的整合,讓課程教育和育人功能實現有效的統一。所以,高職院校應該依據課程教育特征進行整理,挖掘和運用課程中所蘊含的德育因素逐漸構建一體化的思政教育體系,更好發揮思政教育與其他課程體現的協同效應。
2.3 創新課程思政的教育方法,強化教師自覺性
本文認為高職院校要想通過課程思政實現教育資源的整合,不僅要開展以上兩方面的教育工作,也應該創新課程思政的教育方法,強化教師自覺性。教師應該堅持理論教育和德育滲透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體現的認知規律合理拓展思政教育內容,給學生開展更優質的思政教育。教師應該探索情景模擬,翻轉課堂以及分層教學等創新性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有效融到課程學習以及思考中,讓他們實現情感、思想認知以及理性思考等方面的認同,更好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認知。
各級學校在對學生實施課程教育時,需要思考如何提升思政教育的成效性,讓學生得到更好的思想以及價值教育。本文認為高職院校要想通過課程思政實現教育資源的整合,需要積極構建全面的思政教育體系,讓課程資源實現協同。同時,高職院校應該打造立體化的育人格局,更好挖掘課程教育所蘊含的德育元素。此外,高職院校也要創新課程思政的教育方法,強化教師自覺性。
本文系2017年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自列社會科學項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培養模式研究”(項目編號:gsly---03)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