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新時期高校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擺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但在實際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并未完全發揮,教育的合力仍未實現,各種育人方法亟待完善,尤其是在新時代背景下,各種意識形態快速傳播,新媒體層出不窮,都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落實帶來了新的挑戰,因此,本文就以此為出發點,在分析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探討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因素,為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提出有效的措施。
1.1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無法深入人心。
目前很多高校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進行教育,走走形式,刻板機械,并不能發揮實際的作用。在教學中實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沿用傳統的灌輸式方法,缺少互動和啟發,效果不夠理想。思想政治教育能否被大學生更好的接受,最重要的是育人是否能夠與大學生的思想特點相結合,是否能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和表達方式來呈現,是否能夠真正做到入耳、入腦、入心,這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的首要問題,事關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回歸教育本源、回歸學生內心。
1.2 育人的合力并未形成。
新時期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也就是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靠一切教育資源形成合力。但在實際的工作中,仍然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了思想政治課教師和輔導員的主要職責,把思政課堂作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唯一陣地,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師苦口婆心、絞盡腦汁的進行教育,而其他課程則“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甚至有的教師不但不傳遞正確的價值觀,還向學生傳播錯誤的觀念和認識,嚴重的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的管理部門僅負責自己的工作內容,不能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服務中,都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3 缺乏必要的評價和保障制度。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是缺乏必要的保障制度。例如,很多高校都缺少對思想政治教育物質和精神方面的獎勵,無法持久的激發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經費投入不夠,教學場所和設備也不夠完善;沒有建立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機構,沒有相應的崗位制度和工作職責,對工作的效果缺少評價和考核機制;沒有一支專業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僅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了一門單獨的課程和輔導員眾多工作中的一項內容,這些都成為了削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因素。
2.1 大學生自身心理不成熟帶來的影響。
大學生所處的年齡段,恰好是一個認知和心理正在逐漸發展成熟的階段,對于社會,他們的閱歷尚淺,認知尚未完善,還不能站在自身之外去客觀的分析和考慮問題,通常以自我為中心,主觀化嚴重,對待很多事情容易受到影響和誤導,容易出現一些比較偏激的認識。
2.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機制不健全帶來的影響。
目前對大學生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不強,除了大學生自身的問題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機制不健全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例如,教師結構不合理,很多教師除了思想政治工作外,還負責著大量的教學工作或行政工作,無法專注于思想政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除此之外,落后的教學方式和不合理的課程設置,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2.3 社會環境帶來的影響。
過去,大學生獲得信息的來源比較單一,受環境的影響較小。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各種自媒體層出不窮,大大的擴充了大學生接收信息的來源,各種紛繁復雜的信息噴涌而出,大學生對于網絡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受到各種“主播”、“群主”、“吧主”、“網紅”的影響要遠遠大于思想政治教師的影響。在這個過程中,大學生越沉迷于網絡,自主思考的能力就會越弱,也就更加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甚至由新聞爆料,有的大學生以“主播”、“網紅”為榜樣,喪失了基本的道德判斷,最終導致價值觀的扭曲。
3.1 更新思想觀念,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
學校、教師以及大學生本身能否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事關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提高。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從自身入手,加強政治認同,加強對國家、對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不斷更新自身的思想觀念,樹立正確的三觀,同時,要加大對學生的情感投入,從學生的實際心理需求出發,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除此之外,高校必須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宣傳,加大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力度,使大學生更好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洗禮。
3.2 注重協調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要想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必須從根本上改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島化”現象,要讓高校各方力量參與其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進學生思想的進步和發展。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于高校工作的始終,加強學院之間、系部之間、部門之間、班級之間的溝通和聯系,形成通力合作的關系;同時,要多舉辦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關的活動,在參與中加強彼此的溝通,逐步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向正軌。
3.3 建立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評價機制。
缺少健全的評價機制,是制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另一個原因。高校應當建立起“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評價體系,培養專業化的工作隊伍,成立專門的測評機構和測評模式,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況量化,將結果作為對學生思想考核的重要方面。同時,可以及時的獲取學生的思想動向,從而有針對性的對學生的思想變化對癥下藥,有效的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3.4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機制。
完善的保障機制是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必要保證。要建立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組織機構;要在結合大學生特點的基礎上,形成完善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加強對教師隊伍的保障,要為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員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和精神保障,要拓寬晉升通道,提供參加校內外相關培訓的機會,并將工作的成果具體量化,納入到教師考核的體系中。
3.5 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科學育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不強的另一個原因是,很多大學生感覺思想政治教育高高在上,離自己很遙遠,無法對它感興趣。因此,要改變這個局面,就需要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語言要接地氣,符合大學生的話語特點。告別生澀難懂的理論,變成淺顯易懂的語言,讓學生對其產生興趣,產生親近感。此外,教育的表達方式也要多種多樣,符合時代特點。除傳統的文字表達之外,還可以是圖片、視頻、表演甚至歌舞說唱。這些新鮮的表現形式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在寓教于樂中增加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
3.6 開發利用網絡平臺,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陣地。
及時的抓住網絡這塊陣地,將其改造成適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臺,是新時期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機。把學生感興趣的網絡開發成適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臺,將理想信念、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融入到網絡平臺中,結合大學生思想發展的特點,利用網絡特有的優勢,將思想政治教育變成學生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校和教師還可以在網絡上開通自己的公眾號、建立群聊、開通直播,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切實有效的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同時,還應特別注意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饋環節,通過設立各種信息反饋窗口,及時獲取大學生的反饋信息。
(作者單位:山西國際商務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