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平
目的:評價冠心病高仿真模擬人護理實訓項目設計與教學效果。方法:選入我校2018級護理專業學生140名,采用奇偶法的分組形式將其平均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70名,實驗組采用常規的護理實訓法,對照組采用冠心病高仿真模擬人護理實訓項目法,分析兩組的考核成績。結果:實驗組考核成績優于對照組,數據之間的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在高職護理專業教學過程中,采用冠心病高仿真模擬人護理實訓項目法,有助于指導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培養其實踐操作能力,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近年來醫學以及護理的模式有所改變,護理工作過程中除了要掌握專業知識之外,還需要具備較高的實踐操作能力以及人文素養,傳統的高職護理專業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教學發展需求,需要探索最佳的教學措施。針對于此,下文分析我校2018級護理專業學生140名,評價冠心病高仿真模擬人護理實訓項目設計與教學效果。
于我校2018級護理專業學生中,選入140名作為此次研究對象,通過奇偶法的形式將其平均分成兩組,即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70名。
對照組:年齡:16歲到18歲,中位年齡(17.22±1.11)歲。性別:男10(14.3%)名,女60(85.7%)名。
實驗組:年齡:15歲到19歲,中位年齡(17.28±1.13)歲。性別:男11(15.7%)名,女59(84.3%)名。
納入標準:2018級在校學生;對此次研究知情并簽署了參與研究的同意書。
排除標準:拒絕參與此次研究。
通過SPSS23.0軟件統計兩組學生的基本資料組間呈現為(p>0.05)。
對照組:常規的實訓方式,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等為學生播放冠心病的護理方法,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的護理知識。
實驗組:冠心病高仿真模擬人護理實訓項目設計。①明確具體的教育目的,引導學生利用冠心病的
法學習相關護理專業知識,并且培養其冠心病的癥狀觀察能力、執行醫囑與搶救設備操作能力等等,與此同時,需要正確開展心肺復蘇能力的教育工作,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兒需要明確具體的教學主題,引導學生正確與患者、家屬之間溝通交流,合理評估病情、配合搶救、正確使用溶栓藥品、開展健康宣教活動。③需要進行案例的合理設計,在案例當中含括冠心病護理的主要知識、診斷方式、搶救方法等等。在案例的內容中,需要含括主訴、病史、基本癥狀、心電圖檢查結果等等,要求學生根據各方面的結果參與到模擬訓練活動中。此時可以為學生安排任務:要求四名學生到ICU中進行護理,了解患者的發病狀況,監測血壓與血氧飽和度,正確評估癥狀之后給氧,由于患者的意識不清、人工心臟按壓的效果較低,所以要求學生進行電擊復率處理,在搶救之后進行聽診,再次評估病情。
考察學生的器械應用能力、健康評估能力、護理檢查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靈活應變能力,每項維度總分70分,分數越高證明學習效果越好。
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考核結果指標,并用t值進行檢驗,核對數據軟件選擇SPSS23.0軟件,當所有研究指標存在明顯差異時,采用P值小于0.05表示。
對照組的考核分數低于實驗組,數據之間的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1。
在高職護理專業教學過程中,傳統實訓教學法的應用已經無法滿足目前的教學發展需求,難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教學指導,嚴重影響整體教育工作效果,因此需要探索最佳的教學措施。
上文分析中主要研究冠心病高仿真模擬人護理實訓項目設計與教學效果,對照組的考核分數遠遠低于實驗組,數據之間的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采用高仿真模擬人護理實訓教學法,有助于引導學生結合高仿真模擬人的實際模擬狀況與特點等參與到實訓活動中,掌握護理工作要點與技巧,更好的完成目前的護理操作學習任務,全面提升其學習能力與水平。與此同時,教師采用高仿真模擬人實訓法,應當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與學習特點等,制定較為完善的教學方案,合理的在其中設計案例內容,使得學生根據案例內容學習與理解護理操作知識,完成目前的學習任務。
綜上所述,在高職護理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高仿真模擬人護理實訓項目教學法,有助于引導學生全面了解冠心病的護理技巧與方式方法,具有推廣價值。
(作者單位:荊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