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梅
高職院校旨在培養能夠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高職院校區別于本科院校,其教學過程主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特殊教育職業學院更需重視對特殊群體的人才培養,基于社會要求對其進行專業化人才培養。以就業為導向對人才進行培養,有利于推進特殊教育產業的轉型與升級。特殊職業學院的殘疾學生要想在社會上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就需要特殊教育職業學院基于就業對殘疾學生進行專業技能培訓。
高職院校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科院校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而高職院校則是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特殊教育職業學院要想提高殘疾學生在就業時的競爭力,需要緊跟時代的要求,培養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服裝行業具有很強的專業性,要想人才能夠在就業競爭中具有一定的優勢,就需要掌握專業技能。當前,我國服裝業發展仍舊較慢,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裝生產國,但是國內外消費人員對我國服裝品牌認知度較低。這就需要我國服裝行業進行改造和升級,打造符合時代要求的服裝行業,高職學校以就業為導向進行人才技能培訓符合時代發展潮流。
經過筆者調查得知,當前高職院校教學過程中存在著重理論而輕實踐的現象,這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體現為實踐經費投入不足以及實踐教師團隊的實踐能力較差。實習基地建設是實踐課程實施的重要場所,而經費是實習基地建設的經濟保障,是最為重要的物質基礎,學生在實習基地實習時需要用到各種紡織機械,因此,基地建設費用包括:紡織器械費用、實習講座費用、聯系實習學校的費用等等,隨著對實習基地要求的提高,實習基地的建設費用也在不斷的提升。依據筆者對高職院校學生的調查發現,當前紡織實習基地建設費用大都不夠充足,因而使得實習基地的設施很簡陋,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再者就是,很多老師授課中仍舊傳授過去老的、過時的紡織知識。更有甚者,很多老師為了省事,重復利用幾年前的課件來為學生講課,課件中的很多內容都已經過時在實驗教學中,仍舊以老的案例作為教學重點,而紡織服裝業是一個需要繼承和發揚的產業,老師們存在著與現代流行紡織因素脫軌現象,嚴重影響了授課的質量以及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對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
3.1 特殊教育職業學院教育模式定位
特殊教育職業學院要想提高紡織服裝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首先學校要就自己的教學模式進行正確定位。本科院校擁有強大的師資力量,培養學生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高職院校學生在學習能力上與本科院校具有一定的差距。而特殊教育職業學院要想提高自己學生在就業中的競爭力需要具有鮮明的特色定位。首先要堅持與時俱進,將理論性教學逐步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過渡,不能偏重于理論或者是實踐,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堅持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原則。以山東特殊教育職業學院為例,在培養服裝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時需要以聽障學生為主體,注重結合聽障學生的特點,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要求,可以在服裝專業下進行細分,劃分不同的方向,老師可以依據學生的特點和學生的興趣再進行劃分班次,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
3.2 特殊教育職業學院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
3.2.1 以職業素質教育為基礎,圍繞專業技能開展
特殊教育職業學院在確定自己的特色培養模式之后,教學過程要以職業素質教育為基礎,努力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首先是從業道德素質的培養,只有做好職業道德培訓才能讓人才培養這座金字塔的培養模式得以牢固。以職業素質教育為基礎開展教育,需要具有先進的知識,特殊教育職業學院的老師需要緊跟社會發展的腳步,不斷學習最新的紡織服裝的相關知識,以山東特殊教育職業學院為例,老師經常去企業進行參觀和實踐,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將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當前我國服裝行業面臨的突出問題就是品牌知名度不高,傳統服裝難以繼承和發展,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基于企業實際展開,努力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紡織服裝專業人才。
3.2.2 工學研綜合聯動
服裝專業人才的培養需要企業、市場以及高職院校和產業研究者的共同努力。首先,高職院校要與紡織服裝企業進行校企合作,企業為高職院校學生提供實踐和學習的機會,而高職院校可以為企業輸送專業型的人才,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磨練自身。二是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傳統服裝的傳承,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匠心,要關注我國傳統防紡織服裝工藝,與現代服裝工藝進行結合,以精湛的工藝來滿足我國大眾的需求。第三點就是要不斷的學習,在教學過程匯總要關注兄弟院校的專業教學模式,取長補短,學習兄弟學校的長處。以山東特殊教育職業學院為例,非常注重與兄弟學校之間開展交流和學習,為學生提供相互競爭的評價,鼓勵學生鉆研最新的專業技術。
3.3 打造“雙師型”教學團隊
以人才為導向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需要高職院校建立“雙師型”的教學團隊,首先是老師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傳授學生專業性知識。再者就是要培養批具有實踐知識的老師們傳授學生實踐性知識,帶領學生進行實踐。學校可以與服裝企業進行合作,邀請服裝企業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來指導學生進行服裝專業實訓和聯系,在實踐過程中承擔實際的服裝設計和生產工作,以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能夠內化吸收相關知識。另外,為了培養高素質的教師團隊,組建教學進行定期培訓,不斷的更新教學觀念和充實最新的服裝紡織行業的相關知識,以傳授學生最新的紡織服裝知識。以山東特殊教育職業學院為例,利用暑假期間派骨干教師參加全國高等職業院校專業帶頭人領軍能力研修,派年輕教師參加青年人才培養培訓等等。
3.4 建設紡織服裝專業學生實習基地
紡織服裝教學實習基地中需要有大量的紡織服裝設施供給使用,當前紡織服裝設施不足也是影響學生實習效果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學校應該加大實習基地的建設費用。當前由于實習基地的設備不夠充足,學生只能實習很短的時間,因此學校應該購入足夠的設備以供學生使用。科學技術發展十分迅速,這些也體現在紡織服裝教學上,因此建設經費中要提高老師的聘請費用,要定期聘請專業的老師來為學生進行講座,以便學生能夠了解紡織服裝以及紡織服裝教學的最新情況。只有大家進行交流,才能夠發現其他人的長處和自己的不足之處,為此,學校要提高這一方面的經費投入,讓學生能夠與自己學校的同學以及其他學校的學生進行交流。學校也要對比不同學校的實習基地建設情況,向基地設施完好、老師資源充足的學校看齊,不斷提高實習基地的建設質量。
綜上所述,特殊教育職業學院要想殘疾學生在就業時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培養殘疾學生與其未來職位就業有高度匹配的技能。服裝行業正處于變革的關鍵期,正處在品牌建設的關鍵期,特殊教育職業學院服裝專業學生的培養模式就需要與市場需求進行結合。因此,特殊教育職業學院在培養紡織服裝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時就需要緊跟企業和社會發展的需求,以滿足我國服裝行業發展的需求。特殊教育職業學院應該密切關注市場變化情況,與紡織服裝企業建立合作關系,采用多視角、多層次的就業導向,以培養滿足我國當先防止服裝行業需要的專業化人才。
(作者單位:山東特殊教育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