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田
現如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正在向著多元化方向發展,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既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就業問題,還能夠實現大學生的自我價值,最主要的是能夠促進我國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因此,本文從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性開始談起,對創新創業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最后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為我國社會的進一步發展貢獻力量。
隨著我國經濟轉型的不斷深入,如今在新常態發展背景的影響下,就業問題日趨嚴峻,為此,有必要加大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力度,不斷提高大學生自身的綜合能力和素質水平,以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為我國經濟和競爭實力的提升提供依托。
1.1 是實現國家自主創新戰略的重要條件
自主創新型戰略是在新常態發展背景的影響下,為了更好推動國家經濟發展所提出的一項重要政策指標,其旨在加快社會轉型速度,增強整體經濟實力。而該戰略目標的落實離不開新型人才的培養和輸送,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應結合自主創新型戰略的具體要求,重新規劃人才培養內容和措施,加大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力度,更好的為國家經濟建設貢獻力量。基于此,高校需加大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力度,增強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戰略目標的實現輸送更多高質量、高要求的復合型人才。
1.2 是緩解就業壓力的重要手段
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得就業問題越發嚴重,為了解決大學生就業困難這一難題,促進國家和諧穩定發展,有必要從國家和高校兩方面入手,制定合理的解決措施,緩解就業壓力。在國家方面,可以通過補償政策或者措施的制定實現就業的宏觀調控,緩解就業壓力;在高校方面,則需要學校不斷加大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力度,完善學生的綜合技能水平并樹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以更加自信積極的心態面對就業問題。同時,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對于大學生來說,能夠起到引導和幫助作用,通過成功典型的提出來激發大學生的創業積極性,有效緩解就業壓力。
1.3 是提升大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水平的重要依據
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一方面需要充足的理論基礎知識作基礎,另一方面還要過硬的實踐經驗和技能作支撐。由此可以看出,在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和提高的過程中,有助于豐富大學生自身的知識能力水平,并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豐富自身經驗,促進自身綜合能力和素質的提高,最終讓學生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2.1 創新創業意識的嚴重缺乏
造成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缺乏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兩方面:其一,創業參與度較低。目前很多高校大學生在面臨在校創業或者畢業創業的問題上,都存在著一個普遍現象,那就是創業會花費較多的實踐和精力,再加上資金和人脈等方面因素的限制,使得創業成功幾率不高,往往在浪費較大成本后仍沒有任何起色,這使得很多學生對創業缺少足夠的耐心和信心。意識的不足使得大學生對創業趨之若鶩,影響了能力的培養。
其二,受我國傳統就業理念的影響,大學生目前工作的選擇過多的偏向于政府和事業單位等部門,國有企業成為大學生爭相競爭的主要場所,這使得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識度不高,對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重視力度不足。即使我國針對大學生就業問題制定了很多優惠政策和輔助措施,但仍無法有效激發大學生的創業熱情,導致我國就業問題日益嚴重,阻礙了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2.2 師資力量缺乏、課程體系不完善
專業的師資團隊是完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確保教師具有創新思維和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才能更好的引導和提高學生自身的創新創業水平。不過結合目前實際情況來看,高校在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上仍存在較多問題,一些學校甚至是讓輔導員或者任何教師兼任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導致學生能力得不到顯著提升,影響后續發展。而在課程系統構建上,很多高校并未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獨立學科進行教授,影響了教學任務的落實效率,阻礙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再加上教學模式單一、枯燥,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較差,很難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降低了培養效率。
2.3 創業經驗有限,實踐性和創意效果較差
大學生的在校時間較長,與社會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這使得學生在學校內所學的理論知識無法與社會實踐有效結合起來,在創業過程中,會由于無法把握市場發展趨勢,缺乏有效管理經驗,在問題考慮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最終導致創業失敗。另外,還有一些大學生創業只是對其它成功案例進行拷貝,并未做到自主的創新,使得創業內容存在單一化、片面化,市場發展前景不佳,很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最后導致創業失敗。再者,一些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僅憑借自身的滿腔熱血,并未對創業所需內容進行全面考慮,再加上心理承受能力的不足,無法解決創業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和風險,進而使得創業項目維持時間較短,甚至無疾而終。
3.1 完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的構建,實現全程化教育
在高效創新創業教育中,完善的課程體系對于提高教育水平和效果有著顯著意義。不過在完善課程體系構建時,也要對創新創業指導教研室、創新創業的相關教材等輔助設施實行合理規劃,以優化教育整體水平。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上,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不同類型的課程教學,且針對類型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如針對大一新生,可以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必修課,加入到教學工作中來;針對臨近畢業的學生則可以開設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內容,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能力水平,為其就業提供幫助。或者學校還可以加大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團隊的構建力度,培養更多具有創新臨安、專業知識、豐富經驗的師資力量,從而為優化創新創業教育水平貢獻力量。再或者還可以通過組織培訓的方式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創新思維理念,優化教學模式,為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提供幫助。
此外,校方可以結合不同年級學生的情況對創新創業教育予以分級管理,著重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專業能力。針對大一學生,可多以創新創業制度、形式以及職業規劃等內容為主,加大理論知識的教育力度,幫助學生更好的確定發展目標;對于大二學生,則可以引導其結合自身的發展目標制定合理的實施計劃,并在實施過程中逐漸對自己發展方向進行審核和調整,并開展有關創業相關知識的培訓,如管理、設計等內容,以此增強自身的創新創業能力;針對畢業生,其大多數都會對自己的擇業范圍存在困惑,這時的創新創業教育就應該幫助學生更多的了解市場發展趨勢以及國家制定的相關政策措施,同時輔以相應的心理輔導,讓大學生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更好的進行畢業后的創業規劃,促進自身價值的充分發揮。
3.2 建立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培養更多專業人才
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的建立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實踐和展示能力的平臺,在這里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設置創業內容和形式,并加以實踐,從中總結經驗和教訓,為后續的實際操作提供給幫助。在創新創業孵化基地中,學生需要自己實施基地的運營管理,這樣能夠更好的鍛煉大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為大學生夢想的實現提供場所。另外,學校應該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服務中心,為大學生提供相關政策咨詢、風險評估、工商注冊、稅務登記以及貸款等方面的指導和幫助,并且還可以幫助學生積極爭取國家在創新創業方面的稅收、貸款、創業指導和培訓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和學習機會。
3.3 鼓勵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型團體的建立,增強學生的自主性
高校應積極鼓勵學生自發創建創新創業型社團組織,給予其一定的政策支持,并配備專業的指導人員幫助社團更好的運轉,這樣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讓學生了解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創新創業學習中來。不僅如此,通過創新創業社團的建立還能夠幫助大學生實現節能型就業、創業資訊和指導,增加實踐機會,以全面優化大學生自身的能力素質水平,為其發展創造條件。
3.4 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比賽,實現大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通過創新創業比賽參與積極性的提升,能夠讓大學生在娛樂過程中充分的了解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實現寓教于樂的目的。其具體措施為:通過激勵政策的制定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建立學分制管理制度,提高學生創新創業比賽的參與積極性。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與技能大賽一體化體系,這是年輕大學生創新創業實際操作能力,讓他們掌握創新創業技能,并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進行系統化培養,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練,以賽促創。
3.5 建立校外實訓實習基地,實現實習實踐與創新創業的有機統一
校外實踐實習基地的建立需要學校加強同校外良好企業之間的合作,結合學生專業要求,構建合理的實踐基地,為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的發揮提供幫助。在合作企業選擇上,學校需要對企業的資質予以審核,選擇管理規范,知名度高的企業進行合作,確保實踐實習基地建立的穩固性,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創所。同時建立校企合作長效機制,形成長期穩定的實習創業合作關系,以實現校外實習基地規模與效益的雙豐收。通過這樣的設置不僅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多實踐機會,強化學生自身的專業技能水平,而且通過高標準、高質量實踐環境的建立,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加強與社會之間的聯系,并從中積累更多的實踐經驗呢,為擴展創新創業思想提供幫助。
3.6 擴展國家教學研修渠道,促進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國際化實習渠道的拓展,國外實習基地的建立能夠更好的鍛煉學生自身能力水平,全方面、多角度的加大知識研究深度,優化了學生綜合能力水平。該國際化學習的拓展,需要不斷選派學生到經濟文化發達、社會治安良好國家和地區的實力雄厚、管理一流的相關企業去實習,使學生身臨其境、耳濡目染、現場鍛煉,從創新創業技能到創新創業理念,從習慣到素養,讓學生的實踐能力取得高效的進步。
在新常態發展背景下,積極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有著積極意義。同時對于拓展大學生的就業機遇、促進自身價值的發揮有著顯著效果。為此,有必要加大對創新創業的重視力度,不斷為社會輸送優秀人才。
(作者單位:青島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