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秀娟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廣泛應用于生活。現實生活中,到處都蘊涵著大量的數學知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是經歷一個生活實際的經驗與符號化的數學知識相結合的一種學習過程。往往對小學生來說生活中的再認就是他們頭腦中的數學,先是從現實生活引入概念,然后從生活實際得出問題,最后再回到現實中來。因而,要加強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才能使學生更好的學數學。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數學情境......。”同時還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 興趣和信心對學生學習數學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問題。課堂教學在合適的生活情境中更接近現實生活。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非常緊密,教師可以根據這一緊密的聯系把數學知識還原到現實生活中,使學生身臨其境。在課堂教學中,將數學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讓學生所熟知的生活數學進入數學課堂,走進學生視野,使學生感悟變的具體、生動、直觀的“數學教材”,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事物,體會數學的現實意義。
那么何時創設生活情境呢?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越高。”根據這一特點,在新課導入時,教師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出發,巧妙借助有關生活實例,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教學“認識負數”時,教師可以這樣引入新課:他先利用學生平時經常玩的“錘子剪子布”的游戲,讓學生同桌兩人玩一玩,玩后再全班交流匯報自己的輸贏結果。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學生們都興致盎然,老師一說完,同桌之間馬上就開始玩了。當全班匯報交流游戲結果的時候,學生們個個情緒飽滿,爭先恐后地要回答。其中有一個學生說:“我贏了兩次,輸了兩次。”這時,教師問:“如果贏兩次用2表示,那么輸兩次又該怎樣表示呢?”學生們積極思考,都還處于比較興奮的狀態,他們想出了很多表示的方法:2、輸2、02、-2等,這樣引入了新課的教學,水到渠成。在這里,教師巧妙地利用學生的游戲活動作為教學資源,創設一個寬松的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新課的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且讓學生在樂中學,自由交流,從而使學生真正地全身心地參與到學習中。
許多數學知識較為抽象,小學生因知識與能力的局限,在頭腦中難以建立良好的表象,對數學知識的內涵和概念的本質屬性的理解更易流于膚淺,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能善于從課堂教學內容出發,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比較、描述、操作等方式幫助學生感悟、領會所學知識的內涵。
如在教學“千米的認識”時,因為“千米”這個單位較大,不同于“米、分米、厘米”這樣的小單位可以在課內直觀演示,而且學生頭腦中對“千米”的認識往往不是那么清晰,比較模糊,以至有的學生認為旗桿、樓房等物的高度單位可以用 “千米”來作單位。為達到讓學生正確直觀認識的目的,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利用體育課組織學生在操場上跑一跑。通過1千米跑步的方式來理解“千米”的大小,來認識“千米”。親身經歷這一過程使學生對“千米”有了一個深刻的感性認識,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千米”的掌握。
陶行知說:“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是的,數學來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學。而學以致用,這是數學教學的歸宿。為此,教師設計練習時應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在這個基礎上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有關的練習,引導學生動手、動腦、自主探究數學問題、鞏固。讓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分析、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從而使所學的知識得到繼續延伸與拓展,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使他們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更濃厚。
如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后,讓學生回家量一量自己房間的長和寬,并調查地板磚的價格,結合自己的喜好為家長提供最佳的鋪地磚的方案;學習了《長方體的表面積》后,讓學生自己制作空調、洗衣機、電冰箱等家電的包裝箱模型,并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制作過程,從中有所體會,領悟自主探索設計的成功感和快樂;學習了統計后,可以讓學生調查統計自己家一周內扔掉的塑料袋的情況,制作成統計圖,統計出一周內共扔掉了多少個塑料袋,然后從環保的角度想一想,要對爸爸媽媽說些什么?……通過這些貼近學生生活的練習,不僅鞏固了課堂里所學的知識,使書本知識變活,讓學生活學活用,而且也激勵了學生的智力發展,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能力。
總之,生活實際這塊“土壤”,需要教師認真耕耘,才能開展好數學教學的生活化。一方面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并圍繞問題的解決,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認知水平,逐步把生活常識數學化;另一方面讓學生在各種具體的生活情景中自覺地運用數學知識,實現數學知識生活化,從而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提高,使學生切實體驗到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數學。在今后的教學研究中,我們還將進一步探究這個主題。
(作者單位:濟寧市東門大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