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健柏
大數據時代伴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已經來臨,在對海量信息的收集及篩選、科學處理后快速傳遞與共享,極大地優化了人類生產生活模式。筆者從事中職數學教學十余年,知悉傳統數學教學模式有待改革而運用傳統思維難以解決的不足之處,分析如何運用大數據對中職數學教學進行有效的改革。
人類社會自從工業革命后,生產力跨越式提升,迅速進入了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大數據是科技飛速發展后的產物,它打破了時間及空間界限,極大地優化了人們交流方式,極大地優化了信息的分享與傳遞,極大地優化了世界經濟格局,它突破了人們傳統思維模式,協助人們科學分析高效解決多種問題。
1.1 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及信息的學科,學習數學需要有耐心,有毅力,有刻苦鉆研精神,還要有強烈的求知欲才能學好數學。始于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的教育體制改革引導了大部分初中畢業生選擇了普通高中,以致中職學校招生只能錄取在中考成績處于中下游的學生。這些學生基礎薄弱,學習數學的信心及耐力都不足,面對需要多動腦思考的數學學習,他們提不起學習興趣,沒有學習動力,沒有求知欲,在學習數學過程中未能將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特別是智能手機在中職學生中普及率不斷提高,學生的興趣點被手機游戲牢牢吸引,學生沉迷手機游戲,越陷越深。學生自我認知能力差,不懂得職業規劃,不知道努力方向,不懂得如何改進學習方法。于是中職三年就成了混日子,沒學到理論知識,也沒學到有用的技能,虛度光陰。
1.2 在傳統數學教學模式中,老師在數學教學有效性方面很做到跨躍式提高。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掣肘于課堂上教學的一對多,掣肘于統一的教學內容,掣肘于一致的教學進度,教學效果始終不理想。特別是包含較多邏輯思維的數學課,需要多動腦,需要多思考,然而,往往一節數學課下來,發呆的比聽課的多,玩手機的比發呆的多,睡覺的比玩手機的多。以前由于中職生數學基礎好,學習自覺性高,能夠集中精神聽課,課堂統一的教學模式的弊端并不會突顯出來,但由于現在中職生數學基礎差,學生自律性差,注意力不夠集中,這些問題就隨著生源質量的下降而日益惡化,受限于統一的課堂模式,老師難以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難以挑起學生學習興趣。
2.1 學生自我發現問題方式的改變。利用大數據技術,我們可以收集種種影響學困生學習的因素,通過高效分析處理,快速反饋給學生。令學生走進學習困境的困素很多,影響學生自我認知的因素也多,各因素對結果的影響程度也不一樣,我們可以通過學生本人、老師、家長各等群體的手機終端,收集某個中職學校甚至全國各地的中職學校學困生表現的種種信息,建立多維度空間,研究更多的問題個案,檢驗更多的成功個案,科學地協助學生“把脈”,再把結果通過移動或網絡終端可以迅速反饋給學生,指導學生走出困惑。這種操作在大數據基礎上是可行的,有效的。例如,學生今天覺得學習有困惑,他可以通過手機終端,把各種情況表述出來,如心理,分數,家長態度,老師態度,同學看法,等等,這些都可以上傳,通過大數據處理,綜合個體與整體的案例分析,更科學地更有針對性地得出更大概率是有效的解決方案,再通過手機等電子設置終端通道反饋給學生,學生甚至不用擔心個人隱私問題。
2.2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往往老師通過記錄學生課堂回答問題情況,每次數學測驗分數等,分析學生學習數學存在的問題,得出解決辦法,這種發現問題處理問題的方式單一落后,學困生有時還會有抵觸情緒,教育效果不明顯。而今大數據來臨,我們就可以采用大數據方式更科學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處理問題,找到教育“良方”。教師通過積累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生方法,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效果等信息,通過大數據收集后再處理,就可以協助教師找到整體或個體的最佳的教育“良方”。例如,在講授二次函數最值求法時,教師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學法,可以采用直接講授式教學法,那么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選擇那種方法會得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呢?大數據就可以幫助我們處理。我們可以通過收集兩種教學方法在不同專業不同班級時,收集整個過程的各項數據,如學生上課態度,學生聽課專心程度,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學生對知識點的運用能力,通過大數據處理,就能幫助我們判斷在不同專業不同班級上課時,用那種教學方法效果更好。再例如, 信息技術可以為學生創造出圖文并茂、豐富多彩、人機交互、及時反饋的學習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模擬現實情境,自己構建數學內外問題的模型,進行數學探究、數學應用、數學交流等實踐,這在傳統的數學學習中是較難實現的。信息技術提供的外部刺激具有多樣性和綜合性,既看得見又聽得見,還可以動手操作。這有利于學生調動多種感官協同作用,對數學知識的獲取和保持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數學學習方式轉變的具體體現。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的交互式學習環境中,實驗、探究、發現等將成為重要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認知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內容,這就為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創造了條件,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體現。
2.3 中職數學教學模式的轉變。數學作為一門中職學校的基礎課,由于它的基礎性抽象性體系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有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整,使得它對學生的終身學習和職業發展尤為重要。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在數學教學上要更新教育理念。這樣的轉變應該是從全社會到教育部門,從教育主管者到一線教師,從職業人到學生。這種理念的轉變要打破學校的界限,打破時間的界限,在完全敞開的時空下,將數學知識更全面,更真實的展示出來。中職數學教學的參與者不再限于教師與學生,企業技術人員也可以加進來,成為中職數學教育的新力量,社會相關不同領域人才都可以成為參與者,讓中職數學教育不再是閉門造車,而是更方便地走進社會,適應社會,貼近社會,滿足社會需求。同時,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學習模式也應該發生決定性的改進。學生的學習應該是更多元化的,更主動的,更廣闊的。首先,學生要學會自主學習。這種學習相對于過去的學習環境,它應該是更加碎片化,更加移動化,更加網絡化。學生可以利用移動電子設備,在網絡環境下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進行學習。這樣的學習模式給了學生更加寬松的學習氛圍。?其次,學生要學會協作學習。在新的學習模式下,學生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同時也有機會與更廣闊范圍內的同學、朋友和師長進行交流。學生良好的溝通能力將讓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和體驗。
2.4 教學評價的改革。教學的成果不應該是單一的學生成績體現,而應該包括情感,態度,社會價值等。在傳統中職數學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局限于考試,局限于分數,這樣的評價是很片面的,未能有效反映學生的學習態度及學習過程,未能客觀評價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及探究能力。在大數據背景下,我們可以對評價體系作顛覆性的改革,構建一套更有效的評價體系,這個體系可以更有效地反映學生對數學的學習過程,學習態度,更有效地評價學生的數學研究能力,以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更有效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及主動性。其次是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評價體系的改革,在傳統的評價體系中,過多地注重及格率,優秀率,導致了部分教師采用了守舊的填鴨式教學,阻礙了教學技能的進步,在大數據背景下,可以建立一個更科學的評價體系,可以更有效反映教師的教學能力,這個能力不但要包括教師的教學技能,還要反映教師的教學態度,對學生的感染力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在眾多領域掀起變革的巨浪,也悄悄影響到教育體系的每個層面,對于全世界的學習與教育活動,也必將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中職數學教學是中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這樣的背景下,后者應該不斷地創新和改變,不斷的在改變中總結和完善。
(作者單位:東莞理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