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婷
在網絡信息時代背景之下,高校也應該要把握好“互聯網+”時代發展新視域,借助于有效的手段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有效性以及針對性,以此來促使整個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在網絡平臺上活躍起來,從而也就能夠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變得更加的有深度、有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之中有明確的提到,一定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并且在開展工作中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積極借助于新技術與新媒體來讓思想政治教育變得更加的活躍,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與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從而有效的提高其吸引力以及時代感。由此可見,在“互聯網+”視域下要想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一定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與互聯網的融合,而本文也是就如何實現這一點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施的目的本身就是育人,讓學生懂得如何做人,所以其在開展過程中也應該要真正以“學生”為中心,落實圍繞學生、服務學生、關照學生,從學生實際需求出發來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進行創新,按照思想政治工作規律、學生成長規律等多方面出發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樣才能有效地滿足青年學生政治觀點、心理健康、思想動態等多方面需求,真正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在互聯網+視域之下大學生群體也呈現出了思想政治狀態新特征,這個時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員要想提高教育效果,自然要把握新視域下大學生時代特征以及思想動態,結合時代社會發展需求展開表達,采用較為通俗易懂的生活性話語展開教學,這樣才能保障其能夠有效地滿足大學生語言表達習慣,讓學生從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中感受到親和力。另外,除了生活性話語之外,還可以結合時代網絡用語與思想政治理論有效結合,以此來對學生闡釋一些其所關注的社會難點與熱點,促使語言魅力得以有效提升,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
在“互聯網+”視域下要想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還應該要積極搭建融媒體平臺,以此來對教學資源進行有效優化,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空間。具體而言,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應該要進一步強化課堂教學主渠道,積極借助于互聯網+視域下所存在的優勢與新技術來探索出全新的教學方式,像是以慕課為主的教學方式等等,以此來進一步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微課程教學活動的有序實施,真正持續有效的建設出一批精品課程??傊?,在“互聯網+”視域之下,大數據以及互聯網技術可謂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重要方式,學??梢苑e極推進智慧校園建設,以微電影、為內容等形式展開教育,這樣就能實現互聯網+內容的有效融合,更好地滿足大學生網絡生活特點,提高親和力。
在“互聯網+”視域下要想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還應該要充分發揮出朋輩作用,以此來形成正確的思想方向。即在教育過程中意識到大學生自我教育的主體作用,做好學生骨干隊伍建設,以此來有效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例如,在發展過程中可以積極構建助理班主任隊伍、學生隊員隊伍、學生干部隊伍、網絡評論員等隊伍。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平臺來有效融入互聯網,像是微信、微博、APP等等都可以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以此來真正將思想引領以及成才服務有效的滲透到學生工作、學習以及生活之中,促使這一項教育工作的親和力得以提升,讓學生真正成為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且有紀律的新人,進而也就能夠真正實現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目的。
在“互聯網+”視域下要想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除了上述幾點之外,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也是關鍵,只有真正挑教育者的親和力才能真正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得以提升。而要想實現這一點,高校在發展過程中可以積極挖掘培養網絡能力較強的教師,打造出一支由督導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青年教師等多方為主的工作隊伍,這樣就能借助于網絡有效的展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讓整個教育工作變得更加的接地氣,真正有效的將網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促進作用發揮到最佳,從而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得以有效提升,同時還能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和質量。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視域之下要想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一定要不斷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途徑與方法,有效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時代感,借助于網絡來構建教育平臺,再通過教師隊伍建設等手段來進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促使這一項工作得以有序實施。
項目基金: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專題研究項目,“互聯網+”視域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研究?編號2017SJBFDY558。
(作者單位:南通大學杏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