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晶晶
高校后勤服務的對象一般為學生、教職工及其家屬。這樣的群體就限定了高校后勤服務的公益性。公益性主要是指其目的是服務大眾群體,而且由政府主導。由于高校后勤服務的公益性沒有具體落實到個人與產品,因此難以實現其公益性目的,但是高校的后勤公益性背后涉及了巨大的社會利益鏈條,其一是關乎了社會的政治穩定與學校教育的穩定,其二是關乎教育公平的問題,其三是關乎保障貧困學生的基本利益以及保護弱勢群體的問題。所以不要僅僅停留在探討高校后勤的性質上,而應該將其公益性落實到具體的產品與個體中,實現其真正的公益性質。
以下是國內外高校后勤涵蓋公益性的管理模式,試以分析和對比。
國外的社會條件對高校后勤的社會化有促進作用。第一,政府不干預高校后勤機構的具體經營,只對其進行宏觀層面的調控,例如法國的國家層面大學事務中心對各個地區事務中心進行調控和指導,地方事務中心自主經營;第二,很多國家在政策、法律和財政上都對高校的后勤服務提供了大力支持,采取了低稅、免稅、財政補貼和立法等手段,來吸引和鼓勵社會組織參與到高校的后勤服務中來;第三,高度發展的第三產業也介入了高校的后勤服務當中,例如80年代開始就參與到后勤服務中的日本大學生協會。因為政策環境、經濟環境、文化環境和高度發展的第三產業的支撐,法國、德國和日本的高校后勤服務具有了符合市場經濟的功能和屬性,能夠勝任為學生提供良好服務的任務。相對而言,我國長久習慣的行政干預機制和計劃機制都約束著高校后勤服務的改革;我國關于高校后勤社會化的相關政策等也不很完善,立法也不明確,盡管存在一些優惠政策如稅收減免,但是并沒有得到落實;此外,我國的第三產業不及國外發達,并沒有覆蓋高校后勤領域,不具有集團效應和規模效應。綜上所述,我國的社會環境還不利于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進行。
很多國外的高校采用了市場機制,學校后勤服務的完成利用了社會上專業機構的力量。大學本身和其后勤服務一般是分離的,后勤服務采用了企業化的管理模式,學校因此能夠精簡人員,脫離的大量冗雜的服務工作,提升了辦學效益和辦事效率。再看我國的管理模式,在20多年中,由分項承包制度,發展到經費綜合定額承包,發展體制歷程經歷了多種嘗試:1、多實體、小機關;2、一體兩制;3、公司制,然而絕大部分的高校并有改變學校操辦的后勤服務模式,但是我們也不能急于求成,改革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的。法國、德國和日本高校后勤的運營方式符合市場經濟的要求,利用了市場經濟的長處,提升了學校的辦學效益,他們的例子為我們展示了市場機制在后勤服務社會化中的推動力,可以作為我們高校后勤社會化的借鑒。
盡管具體的操作模式各有不同,但是國外實際上形成了統一的最終模式,大致上是學校參與、社會承擔、政府引導的一種高校后勤模式。在國外的學校中,實際上也存在和我國高校后勤管理機構相似的專門機構,這些機構可以代表學校和社會公司之間簽訂一定的契約。我國要進行高校后勤的社會化改革,要明確其目標,應該是構建起一個用資本作紐帶,管理科學、校企分離、權責明確、產權清晰的科學的企業制度。明確后勤機構的法人治理機制,讓后勤實體變成能夠自主運營的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主體,承擔國有資產的增值保值責任。在我國高校后勤社會化的過程中,探索過多種模式:校際聯合模式、社會企業經營模式、混合乙方模式、獨立乙方模式、校內乙方模式。當前,很多學校采用的是校內乙方的模式,實際操作中這個模式具有一定的優勢,能夠讓新舊模式實現順利平穩過渡,適應改革初期要求;一定程度上適應了市場化的運作,完善了甲乙雙方的經濟合同關系。然而,校內乙方模式也存在一些缺陷:1、校內乙方并不具有完整的經營自主權,市場主體資格缺乏,在真正的市場運作中有弊端;2、甲方和乙方之間的關系行政色彩濃厚,基本還是計劃性管理,產權關系也比較模糊,因此實際上學校承擔著乙方的運營風險;3、組織成本擴大,管理人力和層次增加,校內乙方要對資產處、后勤處等多個管理部分負責,因此后勤處作為甲方,對于校內乙方的監督和管理往往不力。
國外的高校后勤機構經費主要來源之一是政府經費,盡管其服務是收費的,但是后勤機構具有顯著的福利性,盈利并非這些機構的目的,它們較好地包容了市場性和福利性。它們在社會上取得了多方面力量的支撐,有一些社會的經濟主體承擔了高校后勤的一部分服務工作,因此后勤服務市場是較為活躍的、完善的。此外,國外校企分離制度讓后勤服務從學校中脫離出來,自主進行經營,有的甚至是連鎖化的、集約化的。所以在資源、財力、物力和人力上都能較好地進行配置。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高校后勤在承擔服務育人的職責,責任的擔當促使其能夠為穩定學校發展提供支撐,但是就目前已有案例得知服務與產業外包并沒有實現高校改革的理想,因產業外包所帶來的市場經濟的沖擊不僅是高校市場加入了社會市場這個經濟競爭的熔爐之中,而且使廣大的校內市場經濟競爭白熱化。高校與社會,保障服務性質與市場經濟性質必然產生純商業的運行,個體追逐利益的結果使價格趨于非正?;?,產品方向也趨于非人性化,保證后勤改革的穩定性才能防止價格與需求不對等給師生帶來不利的影響。
為了保證高效后勤改革的穩步推進與改革之后的成效,產業外包一定要慎重。改革方向一定要多元化,改革并不只有產業外包一條路?!白叱鋈フ堖M來”,通過與服務界優質資源聯合經營,采眾家之所長認真的對內進行自我革新,才能打通從基層到塔尖的自我可持續發展通道,改變自己才能改變世界,只有不盲目不激進,在運營過程中去社會化去利益化結合學校的特點與條件,才能打造出一條屬于高校后勤自己的康莊大道。
(作者單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