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堃
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開始探索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該種辦學模式發展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為我國職業教育特色化改革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文章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分析研究區域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發展路徑,一是要在宏觀層面構建現代化職教體系,為職業教育集團化發展提供制度保障;二是要在中觀層面創新職教辦學體制,協調好職業教育集團各方利益;三是要在微觀層面完善職教集團化辦學章程,提升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效率。
區域職業教育集團化指的是在某一區域內,由數個獨立的職業學?;诠餐娜瞬排囵B目標,按照特定的形式、以集團規范為行為準則所采用的辦學模式。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旨在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服務,能夠對多方教育力量進行有效整合,包括政府、學校、企業等等,提高教育資源利用效率,推動職業教育向著規?;?、現代化、集約化方向發展。以下將重點探討區域職業教育集團化發展路徑。
隨著教育行業不斷發展,我國職業學校數量與規模均有很大提升,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我國教育水平的提升?,F階段,政府投資是職業教育最主要的資金來源渠道,教育投入比較單一。在這種情況下,當前我國職業教育不僅存在嚴重的教育資源浪費問題,而且各職業院校在生源、教育資金、教師資源等方面競爭激烈,規范而有序的運作機制尚未形成,導致我國職業教育體系的健康發展受到影響。而集團化辦學為職業教育當前面臨的困境開辟了新的解決思路,采取集團化辦學模式有助于政府部門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職教資金投入,有效約束和管理職業教育院校,確保重點教育工程高效、順利完成。不僅如此,采取區域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能夠統籌安排有限的教育資源,包括生源、教師資源以及資金等,將師資力量的作用最大化發揮出來,有序地分流生源,防止各職業院校之間出現惡性競爭。總的來說,區域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有利于優化配置職業教育資源,實現資源利用效率的進一步提升。
2.1 構建現代化職教體系,為職業教育集團化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從宏觀層面來看,政府在治理形態中的表現主要為三個層面:制度供給、政策激勵以及外部約束。因此,在區域職業教育集團化發展過程中,政府要將自身政策引導功能、宏觀調控功能充分發揮出來,通過制度的建立規范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在今后一個階段,職業教育改革將以區域集團化辦學為發展趨勢,這也是現代化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基礎。政府部門首先要通過國家制度確立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基本框架,對集團化辦學理念、辦學任務、實踐途徑加以明確,為全國各個地區、各個學校的具體工作提供指導,在此基礎上創新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特色化模式。其次,職業教育各相關產業部門應聯合構建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包括國家教育部、發改委、人事部等等,根據實際情況構建適合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部門協調機制,促進區域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工作順利開展。
2.2 創新職教辦學體制,協調好職業教育集團各方利益
從中觀層面來看,在區域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中,作為成員的各職業院校要積極參與其中,將自身在職業教育改革中的主體責任充分發揮出來。各職業院校應基于優勢互補的原則展開合作,實現利益共享、合作共贏。學校要將眼光放在區域集團化辦學的整體效益上,創新職業教育集團辦學體制,加強校園建設,完善學校內部各項管理制度,使廣大教師、教職工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職業院校應注重為集團成員企業提供服務,注重與其他相關單位的交流合作,以此吸引區域企業、行業主動參與到集團辦學中,實現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可持續發展。
2.3 完善職教集團化辦學章程,提升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效率
從微觀層面來看,區域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還要對具體的辦學管理制度進行完善。集團各成員必須具備規則意識與制度意識,加快構建完善的集團化辦學體制。一方面要基于職業教育集團的功能要求、組織特性等,尊重與吸納不同成員的意見建議,在此基礎上進行集團章程的制定及完善,以實現集團章程權威性、規范性的提升,使各個成員單位都能主動遵守,以實現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有序發展。另一方面則要對集團化辦學的日常工作制度進行細化,包括信息溝通制度、協商制度、項目合作制度等,對職業教育集團中各主體成員的工作要求加以明確,建立長效的管理機制,促使各成員單位加強溝通交流與日常合作。此外還要制定年度考核制度,采用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的方式對職業教育集團的運行成效進行考核,并且有針對性地考核重點教育工作,根據考核結果構建完善的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動態調節機制,調動各方參與集團化辦學的積極主動性。
(作者單位:大連海洋大學應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