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程霖 蔡淑珍
摘? 要:基于大多數文學作家通過作品表達政治思想的方式,或者是想要通過作品抒發自身的偉大抱負,在當下我國大多數古代文化作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儒家文化的元素,不管是在文學作品還是創作形式上都有所體現。大多數的文學作品以田園山水為主題,希望能夠在理想的精神世界中實現自身的價值。
關鍵詞:古代文學作品;儒家文化
作者簡介:杜程霖(1986.1-),女,江西九江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蔡淑珍(1969.12-),女,江西永修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02-0-02
引言:
在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作為重要部分,不僅能夠很好的引導人們修身養性,而且也是當下社會發展重要的參考標尺。大量的古代文學作品中都有儒家文化的體現,為此,文章將圍繞古代文學作品中的儒家文化方面展開詳細分析,希望能夠給相關人士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
一、儒家文化的內涵
在儒家文化中包括了社會,以及個人在內的行為準則,是我國人們修身養性、治理國家等的重要指導方針。儒家文化系統的描述了大同之世、倫理無常等有價值的信條,而為了充分發揮出儒家文化的內涵,就必須通過社會等方面的影響。儒家文化主要倡導和諧世界、以和為貴,在社會生活中的每一個體,在遇到困境時,必須保持樂觀的心態以及積極面對的勇氣?;谌寮椅幕砟钕?,國家得以安寧,人們群眾也有了精神依托。與此同時,儒家文化在發展過程中,促使我國優化傳統文化得以更好的傳承與發揚,不僅給人們生活以正確指導,而且更是社會經濟得以大力發展的保證??鬃幼鳛槿寮椅幕枷胫械湫偷娜宋铮诳鬃铀珜У闹螄幕瘍热葜?,我們可以感受到孔子之言的力量,同時也能體會到孔子一生沒有實現偉大政治抱負的遺憾。在傳統社會還沒有民主理念的背景下,人們想要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得到君主的賞識。在當下朝代中,大部分的有志之士通過寫作,抒發自身情感的同時,也希望借助作品,展示自己的文采,實現政治抱負。不同朝代人們的作品中,其治國思想也不盡相同。
二、儒家文化的當代意義
近代背景下中出現的物質文化、科學思想等理念,促使人類文明得以不斷發展。然而這種思想理念在經過多年的沉淀后,已經到了文化體系的頂端,但是在發展過程中我們也看出了問題。首先,人們在極度追求物質財富的過程中,嚴重破壞了自然環境的生態平衡;其次,個人利益驅使下,社會組織以及他人的利益必然會受到威脅,最終引起社會秩序混亂,道德淪喪;最后,在社會產品不斷豐富的背景下,社會結構就會無限擴張,人類在物質環境下,就會淪為物質財富的奴隸。這種種問題所在,不僅是人們失去自主性以及自我價值的主要原因,而且也會極大的阻礙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但是,我國的經濟卻沒有受到影響,在過去的幾十年發展中,甚至遠遠超出了幾百年創造的生產力水平。其中,儒家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有助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三、儒家文化在古代文學作品中的體現
(一)儒家文化在文學載體中的體現
儒家文化在我國大量的文學作品中都有所體現,但是不同的作品下,其文學載體不同?;诠胚_文學作品中文學載體的社會性以及服務型,從而儒家文化思想的文學載體也多種多樣。在進行文學作品創作過程中,融入了作者自身的理念,既體現出了儒家文化思想,同時也將自身的才華得以很好的傳遞。其中最為典型的任務比如豪放派的李白,他所創作的作品大都是狂放不羈。而田園派的陶淵明,在其作品中通過田園情境的抒寫,從而呈現出悠閑恬靜。不管是哪個學派的作者,都是借助文學創作,通過儒家文化傳達自己的治國處事之道。在時代的更替變化中,出現了不同種類型的文學體裁。比如說,盛唐時期比較典型的詩歌或者是小說,該些作品中具有較強的應用性,主要是借助文學作品,表達作者自身的文學水平。其中,人們對傳奇小說表達的理念很容易理解,但是在傳奇小說的創作中,卻需要較為漫長的過程,如果想要引起人們的注意,那么故事情節必須耐人回味。傳奇小說將人們平凡的生活加以描述,相比較于詩歌而言,傳奇小說對于弘揚儒家思想的意義更為深遠。而詩歌主要以精湛簡短為特點,能夠將儒家文化進行快速的傳播,比較容易受到君王的賞識,從而成為了古代作家最常用的一種文學載體。最后,我們經常見到的詞、曲等都是詩歌的表現形式,通過多種表現形式,希望能夠讓群眾感受文學的魅力,同時也能充分發揮出儒家文化的作用。
(二)儒家文化在文學作品中的體現
儒家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其倡導的仁義禮智信等觀念,一段時間內,受到了人們的高度贊揚。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雖然其中一些理念已經被人們拋棄,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這些思想對我國社會經濟的方面曾經做出過重要的貢獻。在中國古代的許多經典的文學作品中,有很多都包含了豐富的儒家文化,比如在《水滸傳》中魯智深就會路見不平見有惡霸欺凌大打出手。在古代等級制度嚴格的封建王朝之中,愛國思想不僅是單單的愛國,更加表現了對最高統治者的忠心,對封建王朝的支持。但是對于表達封建制度批判和反抗的作品相對來說比較少,體現出來僅僅是消極的一面。屈原把自身遠大的理想寄希望于古代封建社會之上,追求理想與消極的處世態度結合在一起,所以古代的一些相對來說比較經典的文學作品,仍然是以強調愛國,愛戴人民,并不能很好的體現出較為獨立的主體地位。在離騷一詩中,詩人的目標就是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其中詩人把積極的一面與消極的一面相結合,作為統治階級時期的表達方式,導致后期其他作家在創作時,也促使呈現出來的作品具有雙重性,創作者的思想仍然具有較重的封建思想,受到當時統治思想的主導[1]。
(三)儒家文化在文學作品創作方式的體現
詩歌在言情,表情,寫意的過程中,作者的寫作焦點逐漸落在了其心理的表達上,是寫作精神和創作思想逐漸統一融合的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傳統的儒家思想表現為作者文學作品中的思想感情,比如孔子的作品,主要表現為思想政治能夠得到當時統治者的重用,而杜甫的作品所反映出來的則是在當時現實社會中想表達自身才能的一種情感,所以當作者能夠以積極的心態來寫作品,其實是想借助文學作品來表達思想情懷[2]。
(四)旅游山水文學作品中彰顯出來的儒家積極進取精神
創作者把游玩過程中的所見所聞和所感所想借助文字寫成作品,這些文學作品不乏自然山水,旅游見聞,其中可能包含了豐富的自然知識和人文情感,具有一定的哲學思想,通過對自然山水的了解,可以體會到旅游景點的山水外貌,形狀結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體會到豐富的思想感情的變化,以及情操上的升華,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質和修養,從而啟迪思想,促使人們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而在短時間內可以迅速提升自己,實現自我的社會價值,豐富學歷,實現自己超越自己,在旅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對美的事物的感受,充分地體會到儒家思想正能量,積極的一面,是自己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儒家思想中所強調的人活著就要有價值,給了人們以啟發和感悟,儒家學說中有立不朽,則強調人活著要體現出價值,做人要有責任心,事業心,耐心,要有正能量,人活著一生要為社會做出貢獻,做人不能自私,要有集體精神,要有集體意識,有集體榮譽感,如果把自身的價值和社會的發展結合起來,當一個人有了能力,有了道德素質,就應該以國家為己任,就應該目光放長遠,就應該有更遠大的思想,要盡力的輔佐明君,要為國家建功立業,要把自身的發展和國家民族的興衰相結合,要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取向,要形成源遠流長的文化[3]。
結論:
簡而言之,儒家文化中“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的思想,融入到古代文學作品中,其中能夠對世人起到很好的警醒作用。但是,儒家文化所表達的內涵具有雙重性,其中,在作家處于人生得意時期,通過作品希望傳達自身的偉大抱負;而在人生失意之時,通過作品傳達了自身的消極思想。文章通過闡述古文學作品中儒家思想文化內涵和融合,促進古代文學作品的研究與探索進程[4]。
參考文獻:
[1]張毅.儒家文藝美[M].學南開大學出版社,2014.
[2]王武子.一部高品位的文化通史------評《中華文學史》[J].哲學與文化,2012(6).
[3]張開誠.君子人格與比德[J].學術月刊,2015,(12):25-28
[4]嚴云受.孔子的入世精神與中國文人的憂患心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