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阿卜力米提·阿卜杜熱合曼(1978.8-),維吾爾族,新疆和田人,中央民族大學哈薩克語言文學系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2017年級博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02--01
大部分回鶻文詩歌是在高昌時期(公元9世紀至公元15世紀)撰寫或抄寫的。這一時期的大部分詩歌是被當時維吾爾詩人創造的或整理的。還有一部分是由外語翻譯成回鶻文獻的。由于這些詩歌主要用頭韻的形式撰寫,所以不太考慮《尾韻》和音節等因素。
俄羅斯和中亞的一些學者把詩歌中的這種現象稱為《頭韻》(Alliteration),把這種詩歌稱為《頭韻詩歌》(Alliterations)。例如:哈薩克斯坦科學研究院文學學科博士阿勒穆江·鐵勒瓦爾德在《論頭韻詩歌》的一文中解析《頭韻》概念時說:“《頭韻》原來是拉丁文詞匯, -(AL)AD 表示《自》,-litter 表示《字母》的意思。”[1]反正是指一種古代詩歌體裁的結構方式。對于這個術語的來源,還存在一些從古印度文學、古歐洲文學轉播出來的說法。有些研究表明該術語的起源涉及于古代印度文學。梵語中有一種叫Anuprasa[2]的詩歌形式,很廣泛使用。它是指由一種同樣字母或相同語音構成的詩歌之典范。
一般來說,《頭韻》詩歌與其他詩歌的區別在于韻語頻率及其詩句中所處地位的不同。它與韻律詩歌不相同。因為韻律詩歌中的韻語及韻語頻率出現在詩句末尾。而《頭韻》詩歌中的韻語及韻語頻率總是出現在詩句的首位。所以有一種《頭韻》形式被稱為Anaphora (來自古希臘語,表示首語重復法)。關于《頭韻詩歌》阿勒穆江·鐵勒瓦爾德博士還指出:“《頭韻》詩歌中的每一個重復成分(語音,關節,詞,詞組,語段,句子等)依賴于一種詩意和諧規律。甚至能包括詩句末尾的同音詞和韻律?!额^韻》在詩句中能構成垂直(或詩段)和正直(詩句)的重復形式?!薄额^韻》(alliteration)是指詩歌首位的語音,音節,詞語的重復頻率。它在詩句首位能構成重復成分,能夠加強詩句的節奏和韻律。它是由詞匯與構成同樣音節的首字母或同音音節組成的。丹麥語言學家V.湯姆森曾提出一些很寶貴的論據說,著名的古代突厥文獻《占卜書》中古代人恰恰應用了這種敘述形式。另外一個叫V.I.Stibliva 的學者也提出《占卜書》與《闕特勤碑》,《暾欲谷碑》和《毗伽可汗碑》等碑銘中的詩句都應用了《頭韻》(Alliterations)形式。我在上面所提出的這些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到,作為一種 文學表達手段,回鶻文獻詩歌中,古代人長期應用了《頭韻》(Alliterations)形式。例如:高昌時期的一首詩文中:回鶻詩人Kekik 的這首詩及其詩句首均為《a》字母開始。具有了這種垂直結構特點的《頭韻》(Alliterations)形式。這種《頭韻》被稱為《Anaphora式重復》[3]。
根據結構形式,世界各地的學者們把《頭韻》(Alliterations)形式分為一下三種:
1.詞語《頭韻》(Alliterations)形式。
這就是所為《頭韻》的最早形式。 這種形式在回鶻文獻詩歌中,特別是在奉獻諸神的贊美詩歌中常見的。這種詩歌中的詞數很少,有時候只使用兩個詞語重復的形式完成全部詩歌。[4]
2.詞根《頭韻》形式。
屬于回鶻佛教文獻的大部分詩歌當中古人應用了這種形式。詩歌中的這種詞根《頭韻》形式由詞根的重復而構成,詞根的音調一律保持一致。[5](我個人認為這里指的是和現代維吾爾語音節重復現象相同。就是說,一個音節中一個或兩個以上的語音重復一樣。)
3.語音《頭韻》(Alliterations)形式。
這種詩歌的重復依賴于同樣的首字母。[6]
學者阿勒穆江·鐵勒瓦爾德認為,古代維吾爾人把這種《頭韻》(Alliterations)形式從古代印度詩歌中借過來的。佛教進入維吾爾地區以后,詩歌中的這種《頭韻》(Alliterations)形式逐漸融入到了維吾爾詩歌創作行為當中,并且在維吾爾文學的肥沃土壤里不斷地繁華,而長期存在。[7]如上面所見到,回鶻詩人在古回鶻文獻詩歌體裁中創造性的應用了《頭韻》(Alliterations)形式。我個人認為,這種現象是一種有一定模擬性、傳承性等文學精神和創作傾向的必然產物。除此之外,回鶻文獻詩歌中構成《頭韻》(Alliterations)形式的詞語、音節或字母(語音)各自能表達獨立的意義;這些詞語、音節或字母(語音)并不是一種強加性的勾結成分?;佞X文獻的一些詩歌中也出現不少A.A.A.A 或A.A.B.A或A.B.A.B 的《頭韻》形式?;佞X文獻詩歌創作中的《頭韻》(Alliterations)形式無論是有意識的或無意識的模仿和所被使用,我個人認為,這種《頭韻》(Alliterations)形式已創造了回鶻文獻和其他突厥語諸族文學的詩歌經典。影響了其他文化并成為了鏈接各民族古代詩歌創作的關聯性《鎖環》。
注釋:
[1]科瓦特·科沃斯基,《詩體詞典》,1985年,莫斯科,俄文版,第18頁。
[2]卡沃亞熱科夏,《東方詩體》,1996年,莫斯科,俄文版,第111頁至第139頁。
[3]阿勒穆江·鐵勒瓦爾德,《論頭韻詩歌》,2003年,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學報》,第三期,第9、10、11頁。
[4]同上。
[5]阿勒穆江·鐵勒瓦爾德,《論頭韻詩歌》,2003年,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學報》,第三期,第9、10、11頁。
[6]同上。
[7]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