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磊
摘? 要: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強調理性思考的思維方式,目前已被許多西方國家視為重要的教育目標之一?!芭行运季S”雖然是從國外傳來的一個概念,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中也蘊含著關于批判性思維的思想,本文分析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批判性思維思想。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中國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02--01
“批判性思維”是從英文詞“critical thinking”直譯過來的,它強調人們在接受外界信息時要理性客觀地加以思考分析,不能盲目相信或者否定。批判性思維是創新思維的前提和基礎,培養批判性思維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目前培養批判性思維已被美國、英國等國家定位必要的教育目標之一。批判性思維這一概念是由國外學者提出并于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傳入國內,就目前關于批判性思維的相關資料來看,現有的批判性思維研究都是基于西方哲學、歷史、文化等背景發展起來的,可以說現在我們談及的“批判性思維”是西方文化的產物,但這并不意味著只有西方才有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是人類的一種常規思維,具有普遍性,在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中,同樣蘊含著關于批判性思維的思想。如《中庸》中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句名言蘊含著典型的批判性思維思想?!皩弳栔奔磸娬{要有問題意識,敢于質疑;“慎思之”即指謹慎、周密地思考,不盲目接受或否定;“明辨”指明確、清晰地判斷;“篤行之”指要身體力行,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踐中。批判性思考就是一個從質疑提問開始,再到理性地思考辨析,最后做出正確判斷并采取行動的過程。
懷疑精神是科學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質疑是批判性思維的特點之一。批判性思維始于合理質疑、提出問題,有助于培養人們的懷疑精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同樣也有蘊含著懷疑精神的思想??鬃犹岢觥耙墒撬贾迹瑢W之端”,強調懷疑在學習和思考中的重要性;“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鬃诱J為君子有九件事必須要思考,其中之一就是“意思問”;宋代朱熹提出“精思歸約”:“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以此說明“疑”在做學問中的重要性;陸九淵也提倡“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p>
批判性思維強調合理質疑和理性求證,批判的過程就是一個理性分析、理性探索的過程,邏輯論證是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思維工具?!赌洝分袑芏噙壿媶栴}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如“通意后對。說在不知其誰謂也”,強調在交流、論辯的過程中要注意把握概念的準確性,充分理解對方的言辭的含義后再做回答??鬃右蔡岢觥罢钡挠^點,否則“名不正,則言不順”,強調要準確表達概念,表達概念的詞語要和概念的內涵外延相應。在《荀子·正名》中,荀子認為“其名正則唯乎其彼此焉”,他主張“正名”“辯要盡故”,否則就會導致謬誤和詭辯。中國傳統文化中這些重視合理分析論證的思想,與批判性思維的內涵有相通之處。
批判性思維不僅要求人們對獲取的信息加以理性分析判斷,還強調對自身的思考,所以說批判性思維也是一種“反省性思維”。而中國的古圣先賢同樣也注重反省、反思??鬃訌娬{“克己內省”,這是一種道德修養方式,“克己”即嚴格要求自己,“內省”指自我反思,孔子曾說過“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他認為要時常反思自己的言行,才不會內疚和畏懼;他認為人應該每天反省自己,“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朱熹十分贊同孔子“內省”的觀點,他認為“凡人之心,不存則亡,而無不存不亡之時。故一息之傾,不加提省之力,則淪于亡而不自覺。天下之事,不是則非,而無不是不非之處。故一事之微,不加精察之功,則陷于惡而不自知”,所以,為了使“心不亡”,“不陷于惡”,就是經?!笆〔臁弊约海丛谌粘I钪幸3_M行自我反省和檢查,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
孔子還十分重視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強調獨立思考在學習中的重要性,他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認為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學思并重”;“啟發式教學”是培養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教學方式之一,而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不憤不啟,不徘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指學生應該具備獨立思考、獨立探索和發現的能力,教師而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導和啟發,這與批判性思維教學理念相契合。
結語: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批判性思維思想,但這一思想并未在中國古代思想文化中發揚光大,主要原因是因為在封建社會中,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政權穩定,極力打壓批判性精神和思想。自漢代推行“罷住百家,獨尊儒術”后,儒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正統思想,其在發展過程中演變成了“經學”。經學獨斷論逐漸成為封建時期思想文化中的主導思想,從而抑制了批判性思維的發展。隨著時代的發展,批判性思維越來越受到重視。目前國內對于批判性思維的研究都是基于國外研究基礎上的,但我們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學者的理論,這就要求我們要立足于國情,充分發掘傳統文化中的批判性思維加以研究,以此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批判性思維理論體系!
參考文獻:
[1]張曉芒.正確思維的基本要領[M].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208-218.
[2]陳駿宇.批判性思維及其能力培養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
[3]王琪,眭國榮.批判性思維在中國傳統文化下的雙重作用空間[J].文化學刊,2016(03):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