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摘 要 軍事素養教育是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大學生軍事素養教育,不僅對于促進當代大學生素質全面發展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建設我國現代化軍事國防具有戰略性意義。
關鍵詞 普通高等學校 軍事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隨著我國高校“雙一流”建設的推進,涌現出一批杰出的優秀科技人才,并產出了較多的舉世矚目的重大科技成果。為了適應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強軍目標根本要求、服務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實施和國防后備力量建設、增強學生國防觀念、國家安全憂患意識、提高大學生綜合國防素質,2019年1月18日,教育部、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聯合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并于今年8月份開始執行,這充分說明了國家政府部分對高校大學生軍事素養教育的重視程度。
1加強大學生軍事素養教育的重要意義
1.1新時期人民軍隊建設的迫切需求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而創新源于人才。現代戰爭的發展趨勢趨于高科技戰爭,培養思想堅定的高素質科技人才屬于重中之重。為此,軍隊提供了應屆高中畢業生直接報考國防生、從大學里遴選國防生、選拔應屆大學生補充士官和技術干部三種參軍渠道。
1.2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
培養軍事素養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政治道德素質,有利于豐富大學生知識結構,有利于大學生意志力的鍛煉,有利于增強大學生身體素質。
1.3增強國防觀念、國家安全意識和憂患危機意識
國家安全關系到國家存亡,民族興衰,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和平穩定的建設環境。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有無強烈的憂患意識,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得失成敗有著重大的影響。當代大學生雖然生于和平年代,但決不能忘記先輩們為國家的解放而付出的鮮血,當代大學生必須隨時保持著危機意識。所以增強大學生國家安全憂患意識非常重要。
1.4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包括抗戰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的事跡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作為新時代大學生,要銘記光輝歷史,堅定理想信念,弘揚革命先烈的光榮傳統,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奮發向上,積極作為,努力成為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終身。
2普通高校軍事素養教育現狀
絕大多數高校大學生的軍事素養教育都是在大一新生入學后的幾周時間內完成的,所涉及的項目主要包括:隊列、戰術、射擊、拉練、戰場救護等,內容相對不夠豐富,而且有的項目與高中軍訓時的內容重復。再者,軍事理論課的學習教學時間短、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更新不夠。此外,有的高校對大學生軍事素養培養重視程度不夠,未達到國家開展軍事素養課的初衷要求。
很多高校里軍事素養教育師資匱乏,絕大多數沒有經過專業的軍事素養培訓,缺乏軍事素養教育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枯燥,不能有效地調動大學生軍事素養培養學習的積極性。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當代大學生對于軍事素養的提升意識不強,認為軍事素養是當兵的事情。
在當今科技迅猛發展的年代,很多高校所選用的軍事理論課程教材信息陳舊,沒有及時更新,致使學生無法獲悉當今最前沿的軍事理論知識。
3改進措施
(1)按照教育部、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聯合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其明確規定了《軍事理論》課教育學時至少要達到36學時。這就要求高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要適當調整《軍事理論》學時,為學生提供學習軍事理論充裕的時間保證。
(2)落實《軍事技能》實踐教學。當代大學生不僅要掌握過硬的軍事理論,還要掌握行之有效的軍事技能,比如輕武器射擊、格斗基礎、野外生存、識圖用圖、電磁頻譜檢測等技能,以防備突發的戰爭。
(3)軍事素養課教師是完成軍事課教學目標的具體執行者和組織者,高校應根據自身情況配備相應數量的軍事課教師。此外,軍事課素養教課師必須在政治上從嚴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的軍事素質和業務能力,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努力開創軍事課教學科研工作的新局面。目前,對于大多數高校而言,軍事課教師數量難以達到要求。為了解決燃眉之急,可以適當的請當地部隊指導員進行授課,讓學生領略當代軍人的英姿,提高當代大學生軍事素養培養學習的積極性。
4教材建設、教學方法
高校應選用優質教材進行教學,確保教材的政策性和權威性。同時要注意及時更新教材,或者教師在授課時及時增補軍事理論和軍事技能相對應的內容。
5總結
綜上所述,教師在軍事素養培養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堅持課堂教學,還要適當重視信息技術和微課、慕課以及視頻公開課等網絡在線課程在教學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