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超
摘 要 大學生思政課程是大學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大學思政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思政教育的作用。本文主要闡述了大學思政教學的現實意義,分析了當前大學思政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幾點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 大學思政 教學研究 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
大學生思政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在高等教育中大學思政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需要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但目前,在我國大學思政課教學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不能充分發揮思政課程的作用。
1大學思政教學的意義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都非常重視高校的思政政治工作,在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政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立德樹人的重要性,并要求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學的始終。黨的十九大又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學工作增添了新的內容,賦予了高校思想政治新的歷史使命。在新時代高校如何開展思政教學工作,也是但當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重點關注的問題。為了將十九大精神推進大學思政課堂,教師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精神,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學生的頭腦,進一步將十九大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課中,推動高校思政教學的發展。
2大學思政課堂教學的現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開始朝著多元化發展。大學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的侵襲,從而做出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不符的行為,高校思政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需要不斷改進傳統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1教學內容陳舊,缺乏吸引力
在大學思政教學中,教材內容陳舊,對學生沒有太大的吸引力,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隨著課程改革的進行,傳統的教學內容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社會變化和學生思想行為的變化。思政理論在不斷更新發展,而教學方法和教材內容還處于傳統發展階段,使思政教學無法體現出時代發展的特點,很多理論都比較枯燥,學生也無法和生活中具體的實例聯系到一起,導致學生對思政課程沒有太大的學習興趣。
2.2教學方法落后,思想觀念陳舊
部分教師在進行思政教學時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學目標,不考慮學生學習的效果,而且采用的教學方法比較落后。高校的思政課大多都是教師在課上講述,而不關心學生的聽課情況,教學方式的呆板、枯燥,在課堂教學中無法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缺乏課堂參與度。思政教學的內容涉及的方面較多,需要教師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體系,傳統的教學方式和觀念的落后不利于有效的開展思政教學工作,但是高校的部分思政教師并沒有做到這一點,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和觀念。
2.3學生自身對思政課程的認識不足,缺乏學習的熱情
大部分學生都認為思政課是可有可無的,學習思政課程對自己未來沒有太大的幫助,這也是導致大學思政課出勤率不高的原因,很多學生都不愿意去上課,一些學生是認為枯燥、無聊,還有部分學生認為上思政課浪費自己的時間,還不如學習其他和就業相關的技能知識。還有很多學生盡管去上課,但是沒有認真聽講,而是做一些和課程無關的事情。在考試時,靠前突擊一下,死記硬背一些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只要能通過學校的考核就行。大部分大學生都沒有認識到思政教育可以幫助自己樹立正確的人參觀、價值觀。由于學生自身不重視思政政治教學,導致當前大學生政治教育無法發揮它的價值。
2.4社會環境給思政課堂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不僅使我國經濟和世界融合,也造成了各種價值觀和思想文化的碰撞,文化也呈現出多文化發展的趨勢。而網絡信息化的發展使人們可以接觸到各種文化和思想,大學生在培養自己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過程中會受到各種外在因素的影響。負面因素的影響將會使學生產生一定的心理問題,部分大學生表現出價值扭曲、心理素質較差、誠信意識淡薄、團隊協作觀念較差的情況,這些問題將使思政教學過程面臨更大的挑戰。
3改進大學生思政課堂教學的方法
3.1完善教學內容
思政教學不僅要在理論體系上始終跟隨社會發展的步伐,而且要能夠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從而使思想政治課程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開展思政教學時要深入貫徹十九大的精神,通過不同的途徑和渠道開展學習活動,在課堂上教室可針對“準確把握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科學內涵”“如何阿建設美麗中國的思考”等十九大提出的觀點和理論,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充分學習并貫徹十九大精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學會合理利用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用符合學生思想的實際理論知識來教育學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教學內容是非常關鍵的部分,對教學內容的完善既要保證教學理論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要保證以學生健康發展為主。
3.2創新教學方法
長期以來學生學習思政課程都是為了應付考試而進行的被動學習,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也沒有做到推陳出新,在很多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的質量。而教學質量的提升,需要教學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在備課階段,教師就需要深入的研究教學的學生,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和他們所真正關心的問題,將教材的重難點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制定符合學生情況的教學方式。其次,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要采用“互動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采用灌輸式教學,需要增加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利用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然后,教師要學會利用現代教學方式,通過利用相關的現代化教育技術,例如多媒體課件的使用,靈活利用視頻,圖片,動畫,音樂來進行授課,使抽象、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內容變得更加生動、具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實現思政教學課堂的高效。最后,教師要期末考評時,要將學生的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結合起來,將思政政治教育貫徹到學生日常的學習過程中,使其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不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被動學習。
3.3加強學生對思想政治的認識
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重視程度不夠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往往思政政治課都是講授一些枯燥的理論知識,沒有任何實際效果,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并未能做到將其更好的聯系生活實際,而只是強制性的填鴨式教學,這也使得學生在實際應用中完全沒有用到思政政治課所學的內容。因此,要加強對思政政治的認識,必須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并將理論知識與當下的實事熱點相結合,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進而促進學生對思政知識的掌握。例如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讓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發言,自選角度,可以是國際決策,可以是娛樂新聞,亦可以是社會百態,談談對當下實事的認識與理解,并由老師進行相關的指導與點評,這在幫助學生加強自我表達能力的同時還加深了他們對思政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或者定期開展主題實踐活動,讓學生進行自行分成以5-10人為單位的學習小組,通過給予相關的課題任務,讓學生自行討論,尋找角度與方式來進行分析思考,進而得出相關結論形成實踐報告,例如在學習唯物辯證法的過程中,學生對于哲學上的理念難免感到抽象與費解,讓學生自行組成學習小組,讓學生運用唯物辯證法來解釋身邊的事物,學生可以通過自行翻閱資料,翻看教學視頻了解掌握唯物辯證法的內容與意義,進而通過討論探尋,將其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最終形成實踐報告,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應該進行對學生的實時指導,提供相關的文件資料與課程資源,給予相關的理解大綱,在學生寫實踐報告的過程中給學生進行相關的例文示范,以幫助學生理清寫作思路確定寫作方向,進而加深對唯物辯證法的理解。
在經濟改革發展的今天,需要進一步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需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教育中,堅持以核心價值觀引導社會思想,在全社會范圍內形成統一的價值理念和基本道德規范。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風氣,營造良好的氛圍,提高大學生的認識,為思政教育的開展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3.4加強教師的綜合素質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為思政教師要認識到自身的重要性,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提升自身素質。首先,教師要認識到自身的崇高性,不僅要全身心的投入到思政教育工作中,還要做到以身作則,以自身為榜樣去激烈學生、要求學生。其次,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師必須做好融會貫通,將不同領域的知識以及國家最新的方針政策融入到教學體系中,既保證自身觀點的準確性,又保證要有時代性。最后,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增加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想法,對學生對思政認識中存在的誤區,要及時指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良好的作風習慣。
總之,在思政教學作為大學生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充分發揮思政教育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蔣江潔.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應用與思考[J].科學中國人,2017(7Z).
[2] 麻麗.新媒體視域下如何提升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有效性[J].教育觀察,2016(05).
[3] 黃珊.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7(03):257-258.
[4] 張佩云.以實踐為載體,提升大學生人文素質——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統籌模式探討[J].科教導刊,2013(15):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