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立足于公共倫理的本質特性,首先挖掘我國公共管理中涉及的公共倫理的成因,包括了體制上的缺陷,政府人員的經濟利益因素,以及思想道德層面的因素,繼而,探索出在公共管理中滲透公共倫理的策略,包括加強體制建設和人員的法治意識,最終形成倫理規范的社會風氣。
關鍵詞:公共倫理視角;公共管理;問題;對策
1.何為公共倫理
對于公共倫理來說,學界的理解參差不一,當然,主流認為,可以把公共倫理與公共管理倫理畫上等號。支持這種觀念的人,其立論論據在于,接觸到公共倫理學的人員,基本上為政府公職人員,他們學習和研修的內容普遍為公共管理學與倫理學的交集內容,建立的理念也就是公共倫理是建立在公共管理基礎上的符合當前社會發展和國情特質的全新的倫理。此外,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公共倫理是服務型公共管理模式下的一種新型倫理形態,是規范社會公共領域中的基本倫理維度與社會公共行為的一種基本道德準則。所以公共倫理可以說是為公共領域或參與到公共生活的成員所提供的精神服務體系。
2.挖掘我國公共管理中公共倫理方面的問題成因
目前,我國已經各級黨政政府高度重視我國國情變化和黨的執政情況,不斷加強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滲透作用,從而為我國公共管理中的倫理建設打下了基礎,目前情況看,尚存在不少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2.1體制上欠完備
說起,道德倫理和公共倫理的缺失,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原因,不外乎是體制和制度設置不合理,然后出現有規則不遵循,就是擺脫體制的約束,還有就是政府本身監督的缺失。但是我們都忽略了,對于體制本身,還有其建設的問題。從我國國情來考量,在我國幾十年的社會建設中,政府慣于采取行政性的方式去進行公告管理,忽略了制度建設,是問題產生的根源。從我國目前特殊的國情來看,目前我們的社會主義民主還沒有達到完善的地步,而我們的法制也沒達到健全完善,在這個民主和法制不斷完善的過程中,政府是最主要的建設推手,這使得很多時候,政府凌駕于法律之上,而這與法治的精神核心不吻合,甚至是背離的。在當前市場經濟的環境下,政府應該“移”權于市場,否則,在市場經濟尚未完善成熟,政府又需要多出一雙手干涉其中,最終會導致權錢糾纏到一起,各種暗箱操作,灰色交易應運而生,嚴重腐蝕了政府公職人員的廉政形象。
2.2政府相關人員的經濟利益因素
當官發財兩不誤,成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甚受詬病的政府公職人員的精神“毒瘤”。當政府公職人員對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追逐,與其基于人民公仆的身份需要維護的公共利益,私與公之間發生沖突的時候,人性的天平傾向于前者,就會導致公共利益受損,從另一個角度看,就是導致公職人員公共倫理缺失的問題。
2.3精神層面的因素
我國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倫理缺失,不僅僅是傳統文化作用的結果,還與我國當前的文化和社會風氣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這幾年全球經濟飛速發展,影響到各種思想和精神流派既相互碰撞又相互融合,在這樣的背景下,社會成員的道德也悄然發生了扭曲現象,直接導致了誠信缺失等等社會道德的弊病的產生。
3.如何在公共管理中進一步滲透公共倫理
3.1加強體制建設
基于體制對社會成員具有的客觀約束力,要保證我國公共倫理的建設,必然需要體制的“借力”,加強公共倫理相關體制的建設,對我國倫理建設有強大的促進性。如何進行這樣的體制建設,應從加強其制約能力入手,通過進一步明確社會成員的該做和不該做的事情,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行為規范制度,助推正確的社會倫理道德風氣的形成。因此,體制的建設和完善迫在眉睫。此外,為了體制的建設和完善,政府機構及非政府組織的倫理立法應該同時得到重視。
3.2加強政府人員的法制意識
結合當前我國建設法治社會的大背景,加強政府公職人員的公共倫理建設也要做到有法可依,就是要提高政府工作人員的法治意識,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
進一步說,還是回到反腐倡廉的話題中來,要加大對我們政府公職人員的監督,當然黨尊重個人對屬于自己的正當經濟利益的追求,但是對于與公共利益相沖突的情況下還以個人利益為重,則要嚴懲不貸。習總書記說;“想發財就不要當官。”旨在打擊公職人員不正當的私人利益凌駕于公共利益至上的違法行為,目標是建立一個風清氣正的政府。
3.3形成倫理道德良好的社會風氣
公共倫理建設的一個重要的方向是,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風氣的建設。而思想道德風氣的建設,是需要動員全社會每個細胞,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進行滲透性的教育的,滲透教育的內容不僅是民族的傳統美德,還有對道德研判的標準的堅持。尤其是政府公職人員,更要做好帶頭作用,一切以廣大人民利益為重,以維護公共利益為最終的目標,講究責任意識,公仆意識。結合當前全黨全國“以德建國”的社會大背景,公職人員更要講究“德”字。
結語
綜上所述,在公共管理事業的主體中存在公共管理倫理缺失的現象,主要表現在有關人員權責不統一、過分注重個人利益,甚至不惜犧牲公共利益,社會道德的缺失等方面。本文嘗試提出解決方案,有利于解決公共管理倫理缺失問題,從而推動公共管理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曹望華.我國公共倫理研究述評[J].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08(02)
[2]高力.公共倫理學的構建何以可能[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03(04)
作者簡介:
蘇達文(1985.9-? ),男,廣西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專業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