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軍偉
摘要:以渭南地區的休閑農業產業發展為載體,研究休閑農業產業鏈在供給側改革政策融合下的產業創新,通過推進休閑農業產業鏈完善、融合多元產業深度發展、促進休閑農業產業品牌特色建設、發揮政府在休閑農業產業開發方面的引導作用等策略,全方位提升渭南休閑農業產業的競爭優勢。
關鍵詞:渭南;休閑農業;產業鏈;策略
一、渭南休閑農業產業鏈發展基礎及機遇
(一)渭南休閑農業產業發展的基礎
1.渭南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與交通資源
渭南位于陜西省東部,渭河流經而過,交通便捷,位置優越。東邊臨黃河、山西和河南,西臨西安、咸陽,南倚秦嶺,與商洛相鄰,北靠延安,屬于“西安半小時經濟圈內”,天然的區位優勢塑造了渭河流域獨特的氣候和肥沃的土壤環境,所以農作物種植非常適宜,而且物種豐富,成為秦東地區的農業生態區,盛產西瓜、冬棗、蘋果、葡萄、花椒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
2.渭南具有豐富的農業及旅游資源
渭南市共擁有農業園區346個。其中,省級以上的多達45個,在全省占比13.3%;市級125個,其中由渭南市政府命名的31個,總面積80萬畝,產值達到90億元。全市共培育出91個農產品品牌,包含1個全國名牌,18個陜西名牌,兩個陜西馳名商標,獲得八個國家農業部地理標志認證產品。渭南市階段性地實現了農業主導的休閑農業產業結構多樣化發展,品牌特色優勢明顯加強,堅實有效地發展了休閑農業產業的基礎。
(二)渭南休閑農業產業鏈發展的機遇分析
1.渭南地區休閑農業旅游資源與“互聯網+”的融合創新
渭南地區農業發展一直以來都是傳統模式,要發展休閑農業產業就要形成產業鏈,創新發展模式,改進營銷渠道模式,以自主研究創新發展為主,積極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模式理念,對當地農業的支柱產業和特色產品,實行區域化集中布局、集中式經營、企業化管理,把產品的商業化路線明確起來,形成先進的信息化產業,在“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下對于升級傳統的休閑農業產業,在個體經營的基礎上,使其市場化,逐步實現休閑農業旅游的專業化、商品化和社會化。
2.智慧旅游對休閑農業發展的促進
在互聯網平臺下,將資源集中,形成一整條產業鏈,凝聚一切可利用資源,才能對市場有一定的影響力和沖擊力,在市場競爭中處于領先的優勢地位。大力支持現有產業改革創新,扶持中小產業發展,將資源、技術和信息有效結合,形成創新力量,起到帶領農民增加收入的作用,也是農業旅游產業市場化的優勢。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鼓勵休閑農業產業園區基地開通微博、微信和手機客戶端等,完善導游、導航、導購等“智慧旅游”服務,大力建設鄉村旅游在線服務平臺,實現特色信息智能推薦、在線預訂和線上支付等互聯網服務功能,全面推進 “互聯網+休閑農業”發展模式。
二、渭南農業產業鏈發展中的問題
(一)現代生態布局緩慢,新型農業產品市場競爭力弱
渭南市農產品生產加工水平低,精加工和深加工化農業基礎薄弱。生產加工鏈偏短,產業發展動力不足,特色農產品產業結構單一,區域旅游市場開發落后,歷史文化優勢發揮不充分,供需兩側市場差異較大。以中小規模產業居多,獨立經營成本較高,市場營銷創新困難。產業服務水平和功能較市場需求發展緩慢,生產和消費結構不均衡,多數農戶獨立經營,產品的生產過程缺乏市場導向,導致休閑農業的小集群經營者觀念固化,無法從消費者和市場的角度出發去開發和創新,由此制約了以服務和產品為基礎的休閑農業發展。
(二)營銷渠道拓展單一,供需兩側市場差異大
休閑農業的生態結構不完善,缺乏體驗營銷、文化魅力、綠色生態等多樣化項目的布局。現階段,渭南市休閑農業發展基本處于發展初期,其農業+旅游的經營方式仍在等待市場考驗,旅游產品內容不夠豐富,游客的消費鏈不夠完善,存在整體服務水平低、經營理念落后、市場意識淡薄、營銷模式缺乏多元化,游客的消費需求與休閑農業產業發展存在差距,缺乏系統性的科學規劃,造成休閑農業的發展目標不清晰,容易盲目跟風,難以發揮產業集群和規模效應。
(三)產業主體布局分散,特色農業品牌形成難
分散的產業布局尚未形成區域品牌,不同區域的休閑農業產業開發規模參差不齊,有的知名度低,或有的具備農業旅游的天然優勢。目前,對區域特色挖掘還處于淺層次水平,豐富且有特色農業資源、自然資源、文化資源需要加大開發力度,建設特色鮮明的農娛項目。休閑農業旅游景區的基礎設施應該加強實施力度,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才能帶來基本的消費滿足,從而吸引游客。標桿企業嚴重缺乏,區域核心競爭力和產業發展帶動力弱,供應鏈體系落后,產業鏈管理水平較低。
三、渭南休閑農業產業鏈的多元發展策略
(一)完善渭南休閑農業發展下的商品鏈條
根據渭南本地的氣候條件,因地制宜,選取適當的品種,除了培育新品種,我們還需要建立示范基地,邀請渭南及其他地區的專家進行參觀并進行專業指導,對于其不足之處加以改進,對于成功種植并取得好的成果的產品我們要進行推廣宣傳,讓更多的人關注我們的產品,提高知名度,從而打開銷路,同時給渭南農戶建立一個產品交流共享的平臺,必要時對他們提供技術上的支持,吸引更多農戶對新產品的種植,形成規模大,品質優的種植基地,提升農業品質,建成具有渭南農產文化特色的休閑農業產業。
(二)豐富渭南休閑農業發展下的旅游鏈條
依托渭南的農業產業資源,對其進行升級改造開發,打造極具特色的現代化葡萄科技園、蘋果產業園,同時還可以借助悠久的歷史文化資源開發桃花源生態園區,賦予生態文化意義。在整合資源進行規模再開發的基礎上,要同時注重產業旅游的O2O傳播發展,線下開展特色經營,線上廣域傳播,將線上線下相結合,使傳播更加魅力化、精準化,以此來沖擊消費者的觸點,讓消費者體驗特色產業旅游的魅力文化,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參與進來,激發消費者的消費欲望,最終帶動地域旅游,提升農業產業附加值。
(三)充實渭南休閑農業發展下的工業鏈條
渭南市休閑農業發展不僅要涉及農業,而且還得涉及工業,依靠著渭南市依托緊鄰省會的區位優勢,積極優化結構布局,努力建設發展渭南市加工生產、科研制造、農企對接的新格局產業。以白水蘋果物流體系建設為例,加強建設優質專用休閑農業產業園倉儲物流體系,重點發展特色農產品地理優勢。從農民手中收購農果蔬產品,進行一次處理加工,包裝成盒;二次加工,采用提取,分離與制備技術,加工成綠色健康產品,開展特色營銷,提倡綠色健康食品的生活態度,線上線下同步進行銷售,促使特色優勢產業整片推進,逐步形成標準化種養,精細化加工,高效化物流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
(四)優化渭南休閑農業發展下的商業鏈條
加大自身產品品質的提高,形成多元化產品,提高產品自身的價值,我們還應注重其商業價值。對渭南本地的具有標志性的農業產品進行農業生態園的建設,形成觀賞與銷售為一體的生態園,進行大棚建設為其進行保溫作用,形成早中晚熟的農產品,使其延長觀賞周期和增加產品成熟次數,其生態園可以為本地學生提供一個進行實踐活動的場地,二可以為周末想要進行戶外活動的人提供一個休閑娛樂的場地,比如親子游、情侶游,為人們提供一個回歸自然的機會,在農產品成熟采摘的季節舉辦采摘活動,對不同品種的種植地進行產品分類,按品種的質量好壞進行價格制定,不但為農產品打開了銷路,同時可以以一個較好的價格進行農產品的售賣,提高果農的收入,從而帶動整個渭南市的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楊銳.基于供給側改革的山東省休閑農業發展策略研究[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06)
[2]鄭稱德,王倩,劉涴瀟,倪亮亮,吳宜真.電子商務市場特征對產品創新影響的實證研究[J].管理科學,2014,2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