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超

近期,電視劇《都挺好》熱播,該劇改編自作家阿耐的同名小說,講述了職場高管姚晨主演的蘇明玉家庭及其成長故事,播出幾集之后,就引發了網友的熱議,豆瓣開出8.5的高分,目前獲得比較好的口碑。相信各位追劇的HR也會對劇中的情節和人物有自己的判讀,筆者也借此機會從法律視角,對劇中的兩個情節略作解讀。
劇中,蘇明哲是蘇明玉的大哥,也是蘇家的大兒子,是學霸、精英,考上了名牌大學,出國留學并娶妻生女,同時有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應該從小就是鄰居眼中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恰逢公司裁員時期,蘇明哲和妻子吳非準備與其上司聚會,以加深相互之間的關系,正準備出發之際,接到其母親去世的消息。蘇明哲堅持要回國處理母親的喪事,妻子吳非提出公司正處于裁員期,自己會代替蘇明哲回國內處理喪事,但是遭到蘇明哲的拒絕。蘇明哲安慰吳非說,自己與上司的關系還不錯,裁員不會裁到自己頭上。吳非稱,自己只是害怕,因為剛剛買了房子,按揭貸款還沒有還清,而且手頭積蓄又不多,擔心蘇明哲被裁掉。
隨后吳非聯絡蘇明哲的上司,卻被對方直接掛斷了電話,不出意外的話,隨著劇情的發展,蘇明哲應該是被裁減中的一員。蘇明哲被裁掉是因為放了領導的“鴿子”,還是因為工作能力不行?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不妨礙我們做些推論,為了便于分析,我們把裁員背景放到國內。
假設,蘇明哲屬于被裁減人員,公司是按照什么標準選擇裁掉他呢?是否是因為工作能力的原因呢?從劇中情節來看,蘇明哲是學霸式人物,工作應該不滿十年,購買的房子是獨棟別墅,家用車是一輛斯巴魯SUV,可見其工作期間收入應該不錯,工作能力應該不會有問題。實踐中,企業在裁員的過程中,習慣用“工作能力”作為選擇裁減人員的標準,企業選擇這樣的標準無可厚非,留下精兵強將是很多企業理想的選擇。
回歸到法律層面,企業確定裁減人員的標準應當遵循社會福利的原則,這既是法律賦予企業的義務,也是法律對于特定人群的傾斜性保護,比如,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女職工“三期”的、“醫療期”內的、“15+5”的、因工致殘的等,不能列為被裁減的對象;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較長期間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家庭無其他就業人員且需要撫養老人或未成年的應當優先留用。
從蘇明哲與吳非的對話來看,上司的喜好、孩子的愛好這些方面,他們兩位都清楚,且蘇明哲認為和上司的關系還不錯,由此可見,蘇明哲與上司之間在工作之余還是互動比較多的,這類活動應該是他們互動的形式之一,鑒于蘇明哲因為母親去世才放了領導的“鴿子”,雖然其上司掛斷了吳非的電話,還不至于因此就作為裁掉他的理由。但在實踐中,職場人際關系的處理,也是企業辭退員工的常見理由。
員工個人的溝通、交流等人際關系的好壞,對團隊氣氛會造成很大積極或者負面的影響,對管理秩序的影響亦是如此。
在筆者接觸過的同類問題中,有些員工工作能力很強、業績很好,就是與領導有沖突,或者與公司的理念有沖突,我們稱之為價值觀的問題;有些員工工作能力強,但是工作不積極、負面情緒多,我們稱之為工作態度的問題;有些員工工作能力弱,業績也很差,我們稱之為工作能力的問題;有些員工因為自身的原因無法正常履行職責,比如,患病等。對于不同情形員工的處理,最終還需要回歸到法律層面,選擇一條法律依據作為切入點,同時結合情、理等因素設計出解決問題的綜合性方案。
蘇明哲究竟是因為什么被裁減呢?與這個情節相似的著作在2007年、2012年均有出版,當時的經濟大背景是2007年3月美國次貸危機爆發時期,被稱為美國金融市場20年來最嚴重的一場危機,不排除蘇明哲的公司因為這次金融危機不得不瘦身、裁減自保,而蘇明哲所在的業務單元本次正好被裁減,甚至包括他的上司,也許原本上司約他聚會就是想借機透漏其被裁減的消息,被蘇明哲放了“鴿子”之后,才一氣之下掛掉了吳非的電話。
企業該如何設定選擇裁減人員的標準呢?根據筆者的經驗來看,企業在設定裁減對象的標準時,應當遵守合法、客觀、公平、公開、公正、民主的原則來設定。這是非常關鍵的事項,處理不當容易引起員工的不滿,從而誘發群體事件,甚至會因標準不清晰而被認定為違法裁員。
劇中,吳非害怕蘇明哲被裁,原因是按揭貸款還沒有還清,家里積蓄也不多。這也是現實存在的,有些員工的收入是家庭唯一的經濟來源,需要還車貸房貸、供子女上學等,突然得知自己被裁掉,此時心里的震撼可想而知,近年來發生的因裁員導致的極端事件,不排除有這方面的因素。
故此,企業在裁減員工的時候,應當深入了解員工的家庭背景,根據被裁減員工的具體情況設計安置和補償方案,而非簡單地遵循法律之規定,采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推進。正如我們所提倡的,裁員管理應當飽含人性,而非生搬硬套法律規定。
劇中的女主角蘇明玉屬于事業有成、做事干練的霸道女總裁式人物。有一個橋段筆者印象深刻:蘇明玉要辭退自己的下屬中年老員工老倪,人到中年的老倪到蘇明玉住處攔截其車輛求情。中年的老倪彎腰向坐在車里的蘇明玉求情。蘇明玉非但沒有收回成命,反而交代人事部,將給老倪補發的六個月的工資改為三個月,再從自己賬戶支付三個月工資給老倪。后續的劇情顯示,老倪負責開發新市場的業務,因為做事能力不夠且非常高調,造成了競爭對手進入新市場的后果,同時公司投入100多萬的資金也基本損失殆盡。
從蘇明玉和老倪的對話可以看出,蘇明玉辭退老倪,主要原因是給公司的前期投入造成重大損失,同時做事高調而能力不足給同事造成負面影響,即便老倪是老員工,蘇明玉仍然選擇強勢地將其辭退。
那么,從法律上來看,員工給公司造成經濟損失時,公司能否做辭退處理呢?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公司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且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款。
這是法律條款的規定,具體嚴重違反規章制度的內容、嚴重失職、重大損害等則需要企業通過內部勞動紀律管理制度來規定。在筆者受托處理過的同類案件中,企業經常犯的錯誤是,沒有明確規定造成經濟損失的具體數額是多少才屬于嚴重違紀,沒有明確嚴重失職或者重大損害的界定標準,從而導致員工造成公司損失時,公司做解除勞動合同處理被認定為違法解除。劇中,三個月工資的補償是怎么回事?筆者推測,應該不是經濟補償金,老倪在公司工作多年,若是經濟補償金應該遠遠不止三個月。
實踐中,在辭退員工的時候,有很多變通的做法,比如,員工自愿申請辭職,公司不做解除勞動合同處理,或者公司給予一定數額的補償,這樣操作的好處是,對于員工而言,可以體面地離開公司,不至于留下犯錯被解雇的痕跡;對于企業而言,大家和諧分手,把勞資糾紛消弭于萌芽之中。尤其是當公司缺少充分的證據,或者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去收集證據,或者公司不想與員工之間發生勞動爭議時,這種變通的做法應該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作者 勞達laboroot 研發咨詢中心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