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言志,歌永言”。唱歌,是大多數人喜愛的一種活動。它能抒發感情,激勵意志;調整情緒,娛樂友人。老年人也不例外。特別是卡拉OK的發明和迅速推廣,給唱歌插上了翅膀,有更多的人參與。為此,老年大學面向老年人開辦聲樂教學班,是非常必要的、完全適宜的。
1.通過歌唱的學習,使學員感到心理、生理健康,身心愉悅。
2.掌握聲樂的基本理論,明確科學發聲的原理。
3.能較熟練準確地運用氣息、共鳴、咬字、吐字的方法唱歌。
4.學習基本樂理,能明確讀譜、視唱并逐步提高音樂素養。
1.聲樂基礎理論
基本了解、掌握歌唱發聲器官的生理構造及歌唱的姿勢、聲區及共鳴、喉頭位置、咬字吐字、人聲的分類、歌曲的處理與表現等聲樂基本理論。進行基本的聲音技巧訓練,培養歌唱的表現能力。做到音高、節奏準確,咬字吐字清楚,較好地運用氣息和共鳴,美化嗓音。粗略了解歌曲的思想性、藝術性,初具藝術想象力,較好地表達歌曲的思想感情和藝術特色。
2.音樂基礎理論
了解、掌握音的高低、音的長短、音符、音階、旋律、節奏、節拍、常用記號、音程、和弦、調式等音樂基礎理論。具有獨立視唱簡譜的能力。通過節奏模仿、聽音、協調訓練,音樂素質得到較明顯的提高。
3.音樂欣賞
了解音樂欣賞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音樂形象和音樂語言風格。欣賞中外經典的聲樂作品,大致了解聲樂演唱的各種形式和特點。有選擇地欣賞優秀的中外器樂作品,適當了解常見的中外樂器的特點及演奏形式。
一年一期
歌唱器官的生理構造和歌唱發聲的基本原理;音的四要素(音高、音值、音強、音色)和歌唱的姿勢(含坐姿、站姿);樂音體系、音名、唱名和音的分組樂理知識(音符、單純音符、附點音符、休止符、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歌唱的吸呼和歌唱的共鳴。
一年二期
歌唱的咬字吐字;節拍與節奏;認識簡譜(小節線、小節、段落線、終止線、拍號與拍子);歌唱的喉頭位置;咬字吐字、氣息及共鳴聲的轉換;單拍子視唱練習、復拍子及復拍子視唱練習、混合拍子及混合拍子視唱練習(結合共鳴、氣息、咬字)。
二年一期
準確的起音練習;建立呼吸支點的練習;變拍子及變拍子視唱練習;錯誤的發聲方法糾正練習(漏氣、鼻音、喉音、聲音發散、喉結上提、無基礎共鳴、吐字不清等);散拍子及散拍子視唱練習;切分音及切分音視唱練習;三連音及三連音視唱練習;弱起小節及弱起小節視唱練習。
二年二期
常見的聲樂演唱形式;音程、旋律音程、和聲音程;美聲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調式、大調式和小調式;民族調式、五聲調式民族六聲和七聲調式;歌唱心理在演唱中的作用。
長沙市老干部大學自編教材《老年聲樂》《老年歌聲》;李重光的《基本樂理》。
(一)音樂知識的教學、音樂能力的培養應與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重視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在注意題材、體裁、形式、風格多樣化的同時,突出祖國民族音樂藝術的重要地位。
(二)聲樂教學所選的曲目應注意題材豐富、內容健康、形象鮮明、音域符合學員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狀況。
(三)聲樂基礎理論和音樂基礎理論及視唱練習,應注意與歌唱和欣賞結合。既要避免單純的知識教學、機械的技能訓練,又應適當注意學科體系的循序漸進和內容的完整。
(四)欣賞教學以“聽”和“賞”為主。教師的講解、提示力求簡明、準確、生動、富于啟發性,引導學員聯想,提高學員的藝術想象力。
學業考核的目的是為了檢查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學業考核分期末考試和平時成績考查,二者結合評總成績。考核的方式應靈活多樣,除了聲樂基礎理論和音樂基本理念的考核為筆試外,聲樂演唱、視唱等考核為口試形式。經一年學習進行結業考試,各聲部音域和音色特征應達到如下標準:
音域e/1—#/g/2,音色特征為低音較飽滿、中音圓潤、高音明亮。
音域a/—e/2,音色特征為低音飽滿、中音有力、高音響亮。
音域e/1—#/g/2,音色特征為低音較飽滿、中音圓潤、高音明亮。
音域a/—e/2,音色特征為低音飽滿、中音渾厚、高音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