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秋梅
這個項目位于上海市的楊浦區長陽路1687號,規模大概有50000平方米,并且這個項目被規劃為楊浦區中部地區創新創業街區的重點核心項目。建筑天生具有一種時代性,一旦落地完成,便如同被定格的照片,與人們不斷前進的生活一步步脫節,需要城市建設者不斷地對它進行回顧。本項目中的老廠房在建筑改造中以原有的簡約 “工業風”為主要基調,在設計過程中保留了工業風的氛圍,時代感與歷史感在這里交匯貫通,并且城市更新與老廠區的歷史使命也緊密聯系起來。
1920年10月日商“華東紗廠”建成。
1943年改名為日本第五機械制作所,主要從事汽車零部件的修配工作。
1945年得到了中國紡織建設公司接受,次年成立為中國紡織及制造公司,主要生產豐田式織布機。
1952年將河間路第一場并入,改名為“中國紡織機械廠”。
1992年5月又進行了改制,改為中國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政府十三五規劃出臺后,將是該廠房的另一個發展方向。
基地周邊交通便利,地鐵換乘、公交樞紐等輻射范圍較廣;內部道路與周邊路網連接性不強,引導性提示弱;園內產業體系不完善,無法滿足園內辦公及周邊居民人群的使用需求;原紡織基地設施陳舊,工業遺存構架散落各區域。
廠區環境設計怎樣考慮城市更新、功能置換與歷史遺存的關系?在城市更新中,我們也必須在一種新與舊的辯證中不斷考量:歷史和當代日常生活如何在更新中實現交融?建筑的歷史性與人的生活之間復雜關系一直在積累,新的設計如何回應這種復雜的共生關系?怎樣塑造富有特質的廠區戶外環境,活化場地工業歷史文明?這些是設計過程中重點考慮的要解決的問題。
發揮既有的廠區環境優勢,打造文化形象鮮明和產業聯動緊密的科創廠區。利用特有的工業遺產價值,在歷史存續和城市更新之間取得合理平衡。應對豐富的當下功能需求,適應未知的產業發展對于空間多樣化要求。注重與周邊場地的聯系,融入城市肌理與城市生活,完善廠區內的景觀綠地系統,促進場地與綠化的互融性發展。正如丁茂霞在《基于文脈傳承的工業老廠搬遷新廠區景觀設計研究》[1]描述:工業老廠房因為其深厚的歷史沉淀而與眾不同,為景觀設計中特色性塑造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有利的條件。悠長的歷史記載了工業老廠的發展道路,承載了幾代人的腳印,是工業老廠乃至城市的寶貴財富。
長陽創谷的規劃設計中,把“綠、光、銹、合”的設計理念巧妙地融入到整個設計中?!熬G”是整個廠區的公共綠地系統,“光”是老廠房內部陽光與空氣的引入,“銹”指的是工業記憶的保留,“合”則側重于生活氣息、溝通交流,各類活動的舉辦。
3.1.1 綠谷:廠區立體景觀系統的完善

規劃設計根據廠區現有的景觀植被情況進行分析和重新梳理,在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有植被綠化的同時合理布局,將各個區域的景觀綠化整合在一起,形成貫穿整個廠區的綠色脈絡。
3.1.2 光谷:建筑采光條件的改善
采用光斗、光庭改善各功能空間內部的采光條件,同時結合垂直交通設施突出屋面的采光塔,也是廠區的標識系統,將廠區分為不同的空間區塊。
3.1.3 銹谷:建筑立面的改造與更新

建筑立面均在原有建筑立面的基礎上進行梳理、整治、保留,通過二層連廊及建筑底層鋼板基座統一整合,在立面上形成新舊對比,構成廠區內完整統一的界面形象。
3.1.4 合谷:建筑內部空間的串聯
一條暢通的長陽步道,串聯了秀場、創意集市與活力單元等多個功能區域,提高了整個廠區的可達性。


打開圍合的邊界,構建街巷式開放共享空間。保護在地文化傳統與工業要素,打造形象鮮明的廠區入口。注入趣味點,結合公共活動策劃,為廠區帶入了人氣和活力。加強廠區各地塊之間的聯系,植入活力軸與健康環。
設計通過對工業遺跡的挖掘,豐富了使用功能很好地滿足了當代生活的需求,并與周邊環境、整體自然環境、廠區建筑等方面進行了有機結合,使整個場地產生了多種發展的可能性,重新激發場地的活力??偠灾?,廠區的景觀是統一的,但每個區域又可容納多樣靈活、規模不等的活動區域,其中包括:入口區域、中心趣味核心和北部趣味核心。
3.2.1 入口區域
設計運用“之”字形的廠區道路和工業桁架特色座椅構建了廠區入口的基本設計要素。精神堡壘利用紡織廠遺留的大體量煙囪,體現了場地的歷史感和記憶性,突顯堅韌和堅固的場所精神。廠區主入口的形象展示區域重點考慮了與沿街商業、辦公、便利店、休閑等業態的融合,還考慮了用于室外餐會、小型表演、和承接室內外活動等。
曾經的長椅工業遺存變為頗具設計感,置于廠區之中,延續了工業文脈,重拾了工業記憶,同時減少了對新材料的需求,節省了建設成本。
工業遺留部件與現代簡潔的框架建筑體,形成強烈的時代對比感。



集裝箱建筑集群原本的設計規劃中是一片綠地。應對廠區開發運營需求的不斷變化后,增建了可以移動式的集裝箱建筑,原本的景觀“留白”手法提高了場地的可利用性。
3.2.2 中央綠地:中心趣味核心
正如姜成、楊柳在《廢棄廠房更新為創意辦公區的建筑景觀改造設計》[2]中描述:人在公共場所中都普遍存在窺視的心理,希望在隱蔽的角落里能靜靜地觀察廣場中來來往往的事物。廠區內右7000平方米的集中中心綠地,為都市白領和創客們營造了每天能步行穿過“口袋公園”和 “叢林”去上班的獨享感受,這種百年廠房的工業氣息變成了綠葉清香彌漫在陽光里。用于集中人群定位,可組織舉辦露天電影、創意車展、設計師之夜、音樂節等;

保留廠區原巴洛克風格的廊亭、座椅、花箱、陽傘與現代建筑元素相結合,形成開敞與私密相結合的花園式創意辦公空間,營造集約,高效,多樣的戶外環境。
3.2.3 長陽果園:北部趣味核心

廠區將工業遺存構架在景觀設計中進行修改和再利用,以場景再現的方式融入場地環境。
果園預留的場地空間日常可用作運動、休憩場地,亦可承載創意集市、跳蚤市場等不同的活動策劃功能。長陽果園種植了櫻桃、枇杷、楊梅、柑橘、桑葚、紅心蜜柚、加那利海棗等8種上海本地果樹,讓人們在辦公之余也可以體驗到采摘的樂趣,也可以作為親子教育基地。
長陽創谷還圍繞果園設計了一條創業者跑道,為創業者提供了在辦公之外的休閑和生活的空間。

“長陽谷”充分發掘和利用了歷史工業文化、現代科技、自然生態肌理等要素,使生態、生活、生產和創意、創新、創業在這里和諧共生。將原來的工業場地改造成為充滿活力的城市藝術文化的創意辦公區,并且依托周邊同濟、復旦等10余所知名大學及百余家科研院所,形成了無邊界創新生態系統,吸引了海內外大批青年人才。為培育國家“雙創”示范基地,早日成為世界級創谷打下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