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岑君毅 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 廣東廣州 510060
在經濟全球化不斷加快的背景下,我國社會經濟從改革開放后的高速發展逐漸步入穩中求質的“新常態”,面臨發展模式的轉軌和增長方式的轉變。作為主要的經濟載體,各大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將大力發展總部經濟作為加快提升經濟結構轉型的重要途徑。
總部經濟是指通過創造各種有利條件,吸引跨國公司和大型企業集團總部入駐,形成企業總部在本區域集群布局,企業生產加工基地則通過各種其他形式安排在成本較低的周邊地區或外地,從而形成合理的價值鏈分工的經濟活動的總稱。
近年來,總部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我國總部經濟的快速增長和企業規模實力、競爭力大幅提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國500強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根據2009-2013年數據,我國500強企業在5年間利潤總額增長66.7%,2013年企業營業收入總額為56.68萬億元,僅比同年我國GDP規模少2000億元。一線城市仍是企業總部的主要選擇,北上廣深憑借自身經濟、地理、人才資源優勢,仍作為目前我國總部經濟的主要載體,承載了近三分之一的中國500強企業總部。而中部二線城市逐漸成為發展總部經濟的新生力量。而中部地區的武漢、重慶、成都等城市的交通條件、經濟基礎有了較大提升,人才儲備日益豐富,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總部。如武漢已基本形成武昌區總部經濟區、王家墩中央商務區、“第一企業社區”和沌口開發區等總部經濟集聚區,吸引了約200家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的區域總部和分支機構入駐。
目前我國城市總部經濟發展呈現以下特征:① 具有一定的經濟增長數量和質量:一定的經濟增長數量和質量將推動總部經濟發展的需求和供給,進而通過總部經濟發展的外溢帶動地區整體發展。② 完善的基礎設施和配套產業:完善的城市基礎設施和配套產業往往對總部產生巨大的吸引力,是企業總部進入考察的首要因素。③ 良好的自主創新環境和基礎:產業結構升級及科技投入將極大促進地區經濟發展方式的改變,是總部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④ 開放的政策環境:以浦東新區和濱海新區為代表的國家級新區利用政策優勢,積極利用內資、外資,為總部經濟發展提供了宏觀經濟基礎和對外開發開放的有效渠道。

基于國內城市總部經濟發展的共性特征,從以下維度研究南昌市總部經濟發展條件。
2016年6月,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江西贛江新區,南昌市部分地區納入新區范圍內。贛江新區肩負推進國家區域戰略深入實施、探索經濟發展新模式和引領江西經濟跨域發展的重大使命,將迎來一系列開放、優惠政策,以及大規?;A設施的建設,這對于企業總部的吸引尤為重要。此外南昌市早在2014年就明確了重點發展的總部經濟類型及一系列扶持政策,并在“十三五”中提出在包括經開區在內的重點地區打造總部聚集區。

?
根據基礎條件、商務設施、研發能力、服務環境、開放程度五個評價要素,南昌市在2014年全國35個主要城市總部經濟發展能力排行榜中位于第IV能級中間位置[2],在與武漢、長沙、鄭州、合肥其他中部省會城市相比中排名靠后,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商務環境和服務水平有待改善。
目前,南昌市已有包括江銅集團(世界500強總部)、萍鋼股份(中國500強總部)、江鈴集團(中國500強總部及生產基地)、江中集團(藥企100強總部及生產基地)等在內的16家企業總部入駐,其中世界500強的企業有1家,中國500強企業5家,其他類型10家,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區和青山湖高新區。
南昌市內有江西農業大學、江西財經大學、南昌理工學院、東華理工學院等13所高等院校;新華電腦學院、石油技工學院、警官職業學院等9所中等專業學校;清華科技園、北大科技園、食品機械研究所、農業機械研究院、江西省林業科學院5所科研機構。教育資源豐富,科研人才培養能力較強。
從以上維度分析,南昌市迎來一系列政策機遇,具有良好的基礎條件,且市內總部企業初具規模。憑借江西財大、華東交大和江西農大等高校,為未來產學研結合奠定了基礎。在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引導下,未來總部經濟也必將強調創新驅動,南昌市應憑借現有產業基礎,通過產學研結合,不斷增強內生發展動力。南昌市應根據自身城市競爭力及特點,找準切入點,避免與武漢、長沙等城市的同質化競爭,可重點引進國內大型企業的區域性總部與分支機構,根據現狀產業基礎和未來產業發展方向選擇性引入企業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