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國哲,張艷敏,郭國信
(隴東學院 化學化工學院,甘肅 慶陽 745000)
20世紀90年代國際上對翻轉課堂和微課開始,相對于我國研究起步較早[1],自2012年翻轉課堂引入我國以來[2-3],嘗試的幾所中學(重慶市江津區的聚奎中學、廣州市海珠區的第五中學)均獲得了顯著成績,目前,翻轉課堂在全國開始不斷推廣并茁壯成長。并有諸多學校對其進行了實驗教學。比如山東昌樂一中、成都石室中學等。目前,國內翻轉課堂教學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大多都為引進性介紹。在我國,2013-2014年度最有前景的教育技術之一是微課[4-5]。經過三年的發展,微課推動了高校教師培訓方式的轉變,增添了培訓的多樣性,使培訓也更便捷,對于受訓者而言,微課的方式培訓也更有針對性。當然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國內的微課發展還處在初級探索階段,各方面的實踐程度都顯得不太成熟。
甘肅省中學化學也相繼引入微課與翻轉課堂,經過幾年的發展,在取得顯著成就的同時也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微課與翻轉課堂需要教學評價體系改革的配合,中學化學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重探討、重建立己迫在眉睫。教學評價作為教學起點和旨歸,其重要作用在于它能及時、快速、準確地反映出課堂教學實施情況。了解甘肅中學化學課堂評價的現狀、能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有助于推進教學模式的改革;有助于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有助于鼓勵學生主動發展,能夠積極引導學生真正的改變學習方式,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實現專業發展。教學評價實施的同時,但也存在很多問題,如:一是目前甘肅省中學各學科雖然都有各自的課堂評價標準,但絕大數都是各科通用,有關化學課堂評價的標準并不多,也不全面、不系統,更有的雖然說是化學課堂評價標準,但和其它科目的評價標準幾乎一樣,沒有針對化學這個學科的特點,給出適合化學課堂評價的標準;二是雖然有些學校嘗試用新的化學課堂評價標準進行評價,但大多數局限在理論層面,實踐研究不多。
人本主義理論[6]強調學習活動必須尊重學生,必須把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必須重視學生的意愿、情感、需要和價值觀,必須相信任何正常的學生都能積極熱情的投入學習,懂得怎樣運用有效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發展自己的潛能,并達到自我實現,分析自己學習經歷和水平,最終完成自我評價的過程。在微課與翻轉課堂下甘肅中學化學教學評價如果不尊重學生的學習規律是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的,在微課與翻轉課堂下教師要注重啟發學生的學習經驗,通過觀看化學微課程培養學生的自我診斷能力和自我剖析能力,讓學生能夠輕松愉悅的環境里創造性的學習,從而獲得更多的化學知識、實現自我發展。因此,人本主義理論的觀點可以為微課與翻轉課堂下甘肅中學化學教學評價的支撐起理論基礎。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教學是在一定的情境中激發促進學生把已有的知識進行“生長”并重新組織轉換的過程而不是單純向學生灌輸的過程,是教師組織和指導學生的過程而不是準確并客觀傳遞的過程。基于建構主義的觀點,教學定義為解決學生問題的活動過程[7-8]。從教學自身的建構意義來說教學不僅要幫助激發學生的分析、思考、推理等重要思維活動,還要為學生提供優良的氛圍環境和信息資源支持。
建構主義的教學觀剛好符合化學微課與翻轉課堂應用所達到的教學目的。當今化學微課與翻轉課堂教學同樣強調知識的過程性和動態性,化學微課與翻轉課堂教學為學生創造的網絡媒介學習平臺環境方便、簡單、高效,學生可以做在輕松的氛圍里愉悅的自主學習者,非被動灌輸者,做自己掌握自己的學習節奏知識的主動建構者[9-10]。在充分尊重學生差異性的基礎上做到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情境性、豐富性、實驗性和社會互動性,使學生認知結構得到轉換和發展。因此,建構主義理論的觀點可以為微課與翻轉課堂下甘肅中學化學教學評價的支撐起理論基礎。
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闡釋和分析了智力在個體身上的存在方式包括邏輯數理-言語語言-視覺空間-身體運動-音樂節奏-自我反省-自然觀察-人際交往在內的八種智力構成以及發展潛力,并打破了傳統心理學的框架和傳統智力理論的偏頗論調,倡導對癥下藥的因材施教觀,為學生的揚長避短多樣化發展提供了教育理論依據。這一理論對化學微課與翻轉課堂的啟示是:首先,不僅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而且要采用多種形式在多種不同的學習情境和實際生活下通過各種媒介制做出符合學生個性發展的化學微課程;其次,化學微課與翻轉課堂程可以在學生觀看完成后進行網絡平臺、微信群等方式的交流討論,而“在線”作業提交-作業糾錯-作業答疑是學生全面發展各項智能的加速通道;最后學生觀看化學微課程的點擊觀看量可以幫助教師尋找到學生感興趣的化學內容從而能夠正確的進行“因材施教”,因此,多元智力理論觀點是微課與翻轉課堂下甘肅中學化學教學評價的支撐起理論。
元認知理論是在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心理學家弗拉維爾提出的。是指人類對自己本身認知的自我察覺、自我調節和自我批評。這一理論對化學微課與翻轉課堂的啟示是:在評價中學化學課堂教學評價中,應該更加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體系將學生的自我評價作為中學化學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手段,使學生在課前、課堂以及課后對自己學習活動中的知識、情感、能力進行反思,找出優點,改正不足,從而起到自我約束的作用。因此,多元智力理論觀點是微課與翻轉課堂下甘肅中學化學教學評價的支撐起理論。
為更好地實現課堂教學評價的反饋、診斷、決策、協調及導向等功能,微課與翻轉課堂下甘肅中學化學教學評價必須遵循以下原則,第一,建立的評價指標體系要符合甘肅中學化學課程標準的要求;第二,建立的評價指標體系要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第三,建立的評價指標體系評價主體及對象要多元化。
首先,評價有利于學生及時發現自己在中學化學學習中的不足。評價體系對于具體評價指標分了不同等級。在具體等級中由評價者寫出被評價者的等級,并且及時反饋給被評價者,這樣,被評價者會及時改正自己的不足,發揚自己的優點。使用評價表的目的不僅能看出學生成績的等級,而且可以發現他的優點或不足,針對問題提出學習中學化學的方向,進而達到促進學生學習中學化學。其次,評價有利于學生掌握中學化學學習方法。評價體系要注重中學化學學習過程的評價。運用課堂評價表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盡快掌握學習中學化學的方法、參與實驗過程,感受化學科學與生活的關系,提高學生學習中學化學的能力,從而發揮課堂評價的導向功能。最后,評價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情感價值觀。評價體系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自我發展,提高學生化學素養,希望能夠培養出社會需要的的人才。
第一,教師評價,教師對學生上課反應情況、實驗操作和概念掌握情況的總體評價。第二,過程性評價,在課堂或實驗中,對學生的上課認真程度、舉手回答問題等直接進行評價。第三,多主體評價,包括家長評價、教師評價、同學評價和學生自評。第四,測試,這個主要是針對知識掌握程度的評價。針對學生對基本概念,反應方程式,反應現象等知識進行筆試測試,也是一種有效的量化評價方式。第五,課堂提問,和筆試測試相比較,課堂提問更容易進行。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提問,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
一堂完整的化學課包括學生的課前自主探究(即預習)、課堂探究活動、課后探究檢測三個環節。微課與翻轉課堂下甘肅中學化學教學是經過精心設計而產生的,但其教學依舊是以常規化學課堂教學為依托,所以我們不能只用“好”“壞”這樣的簡單界定來反映該門微課程實施效果的優劣。因此對于微課與翻轉課堂下甘肅中學化學教學實施效果的評價,筆者在化學課堂教學實踐中提煉整理出相關評價體系標準。
由于中學階段化學學科理論教學相關核心概念較多,且重視學生基本技能的培養,因此,本部分的評價應該也傾向于對學生課前知識的探究結果的檢測。
6.1.1 課前自主評價表
課前自主學習評價結果由小組課代表進行統計并反饋給老師,教師評出等級并給出指導意見,見表1。

表1 理論課課前自主評價表
從三維目標出發,知識目標主要檢測學生新概念的掌握情況;能力目標檢測學生探究過程情況。評價量表由小組化學課代表檢測完成,見表2。

表2 理論課課堂與課后評價表

表2(續)
中學化學實驗課主要為驗證型實驗,學生一般對研究對象有一定了解,并已經形成了一定認識,為進一步驗證這種認識或假說是否正確,注重的是結果,而不是過程。因此,在涉及此種類型的課堂評價體系時,我們著重對學生實驗動手操作能力進行了評價,見表3和表4。

表3 實驗課課前自主評價表

表4 實驗課課堂與課后評價表
復習課的主要目的是創造和建構生成正確的、完整的化學科學框架,這要求教師和學生要隨課堂情況調整思維。因此,在復習課的教學評價中,學生應該在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中都均達到更高水平的要求,見表5和表6。

表5 復習課課前自主評價表

表6 復習課課堂與課后評價表
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我們在環縣五中進行了為期一學期的教育實習,運用細化后的評價指標,分別進行了實驗驗證,實驗結果證明:運用上述課堂教學評價體系能對學生的課堂學習起到引導和規劃作用,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化學科學素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運用該評價體系為學生課前自主探究提供了方向,能較有效的促進學生完成課堂上不同層次的任務。利用上述評價體系有利于學生將本節課的內容整合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去,利用上述評價體系有利于學生對學習情況隨時自我檢測和監督,利用上述評價體系有利于學生學習知識與能力的自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