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德拉·斯卡格斯(Alexandra Scaggs)
零利率政策(ZIRP),20周年快樂嗎?
20年前的2月12日,日本央行首次降息至0%,即實行所謂的“零利率政策”,為美國和歐洲在若干年后的金融危機中采取積極貨幣政策創造了先例。
早在1999年2月,日本已經開始從災難性的房地產泡沫破裂中穩定下來,但顯著上升的長期利率和走強的日元威脅著新生的復蘇。因此,為了避免通貨緊縮,日本央行將利率降至零水平,并從此或多或少地維持了一種非常規的貨幣政策。其隨后試圖逆轉路線的嘗試都淺嘗輒止。過去20年中,包括每年的再投資股息在內,日經225指數年回報率為3.5%,標準普爾500指數年均上漲了6.1%,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則上漲了7.7%。
那么這項政策有效嗎?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經濟學家吉姆·里德(Jim Reid)在2月12日的一份報告中表示,即使有了后見之明,其分析團隊對實施零利率政策的最終影響也不完全明了。這是因為世界三大經濟體——歐洲、美國和日本——尚未完全退出這一政策。雖然美國在兩年內已經7次提高利率,但預計今年大部分時間里都會暫緩加息,而將聯邦基金利率保持在2.25%至2.5%。歐洲和日本的利率仍然接近或低于零。
當年,日本央行將利率調至0%是有爭議的,即使是執行利率政策的官員對其潛在影響也知之甚少。
里德和他的團隊引用當時一位老經濟學家的話說:“日本央行官員認為,如果沒有財政紀律,政府就有可能失去對公共支出的控制,從而在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引發惡性超高通脹。”然而鑒于日本在20年里實際上一直在致力于對抗超低通脹,這一觀點聽上去不免古怪。
20年后,日本給全球經濟學家們留下諸多疑問,而答案卻寥寥無幾。
里德解釋說:“對于經濟史學家來說,日本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例子。如果你只是看這個國家今天的財政和人口狀況,而對其資產泡沫破滅后30年的發展歷程一無所知,你會好奇這個國家為何沒有陷入持續的危機中。日本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高達236%,是發達國家中最高的。日本央行持有約43%的日本國債。日本的核心價格與20年前基本相同,十年期日本國債收益率在此期間從2.21%降到了-0.03%。一個采取了極端措施的國家可以在多長時間內避免危機,日本也可以說提供了一個經典案例。”
現在,日本基本上重新調整了其貨幣政策目標,因為很明顯,沒有迫在眉睫的通脹危機。如果仔細審視,這一政策甚至開始看起來很成功,這就向美國和歐洲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日本在債務對國內生產總值占比高達236%時運行得還可以,那么出問題的或許不是日本。
或許問題在于當前的學術框架。在這一框架下,如果公共債務接近或超過預定的上限,便會發出惡性通貨膨脹警告。
與許多其他發達經濟體不同的是,日本的治理相對穩定(盡管其與亞洲競爭對手之間的緊張關系有所惡化)。
雖然“從許多方面看,這都不是一個愉快的周年紀念日”,里德在報告中寫道,“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維持20年高財政支出后,日本并沒有出現民粹主義。也許這給了歐洲一些啟示。”于美國亦然。
(翻譯:康路;《巴倫》2019年2月12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