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再紅 陶美良
摘要:《紅豆詞》本是四大名著《紅樓夢》第二十八回中的一首詩,在劇作中賈寶玉與眾朋友飲酒敘談,行令唱曲時所作,譜曲后仍以原名命名。1943年,劉雪庵為朱彤的話劇《紅樓夢》寫了插曲,并由周小燕演唱,1947年由百代唱片公司灌錄成唱片,至今已成經典藝術歌曲。《紅豆詞》雖然不是古典藝術歌曲中藝術價值最高、傳播最為廣泛的樂曲,但其經歷幾次改編,劉雪庵的版本至今也傳唱了七十余年,足以看出其藝術魅力。
關鍵詞:《紅豆詞》? ?古典藝術歌曲? ?藝術特色
中圖分類號:J6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06-0015-02
一、文學內涵分析
《紅豆詞》根據《紅樓夢》中的描述,賈寶玉當時是和眾人談論女兒之情,《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喜歡女人而厭惡男人,他唱出來的這首歌曲也很切合戀愛中女性的愁緒。詞作每一句都在表現相思之情和相思之景,又把相思之人的心理狀態和思想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從文學上來分析,詞作以平實自然的語言和生活現象,通篇沒有寫一個情字,卻滿含深沉的感情抒發。
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很多詞匯都具有特殊的意象和指向,比如“柳”往往代表依依惜別之情,在古代的長安渭水旁有很多柳樹,古人送別友人往往在這里作別,通過詩人們不斷對“柳”的意象的描寫,“柳”便有了情的內涵?!都t豆詞》中就用了很多這類意象詞匯,達到了雖然沒有寫一個情字,卻情感深沉的藝術水平?!凹喆啊薄帮L雨”一組詞讓人不免想到林黛玉的《秋窗風雨夕》,林黛玉在病重的情況下,看著窗外的秋雨,難免心中的悲愴和凄涼,這首《紅豆詞》恰似她那個時候的心境寫照。開頭三句點名主題之后,第四句說“忘不了新愁與舊愁”,這一句在詞作的內涵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說明了愛情的狀態是新愁加上舊愁,而忘不了新愁和舊愁的結果就是:“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滿喉,照不見菱花鏡里形容瘦,展不開的眉頭,捱不明的更漏?!?/p>
這四句是在描寫陷入愛情中的生活狀態,再好的食物也無法下咽,明亮的鏡子里是容顏的逐漸消瘦,眉頭緊鎖,無法展開,說明感情無處表達,內心得不到舒展?!案笔枪糯膱髸r工具,聽見更漏的聲音,說明時間的漫長,時間的漫長說明愁緒和思念之情的濃烈,以至于無眠的夜晚顯得如此漫長。
二、音樂風格分析
(一)《紅豆詞》的和聲特點
1.五聲縱向結構特點
《紅豆詞》的樂曲不長,曲式也不復雜,不過樂曲的伴奏和和聲卻很豐富,這種豐富的音樂表達,不僅使樂曲更加動人,也形成了對詞作的獨特表達。五聲調式在我國古代的音樂中就有所運用,后來的上海音樂學院院長、我國著名的音樂理論家和教育家桑桐專門從事聲樂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五聲性縱向結構的和聲方法。這種和聲方法以我國傳統的五聲調式為基礎,把五聲調式中的縱合作為和弦的基礎,根據五聲縱和的縱向結構中的五聲調式音,把這種和弦結構分為三個類別,即三音、四音和五音和弦。同時,在這三個類別中,又把和弦構成音相同的和弦結構分為一類,稱之為同音組和弦,同音組和弦又可以根據形式的不同進行分類。作為一首古典藝術歌曲,《紅豆詞》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和傳統表達習慣,在樂曲的和聲部分,就采用了五聲性縱向和弦。樂曲的第一小節中,為了營造幽靜的氣氛,在一開始就用三音和弦,并隔四個八度,強度為“p”(弱),使得全曲在一種相對幽靜的調式上開始,讓聽眾慢慢進入曲調的抒情氛圍和狀態之中。
2.復合和弦的運用
復合和弦是由不同和弦的同時結合而構成的復雜化的和弦結構形式,是由二個或二個以上不同根音、不同結構或不同音級的和弦或音程相互縱合而構成的和聲結構。復合和弦比單純的和弦更加復雜,也就使得樂曲有更多的變化,可以提高聽眾的緊張感,豐富聲音的色彩,進而提高音樂的表現力。在《紅豆詞》中,復合和弦主要是由七和弦以及其他高度疊置的和弦的分離排列而構成。樂曲開始兩句的下方和聲就是這種疊置的復合和弦。
3.連續七和弦的運用
以調式主和弦為中心的各級和弦連接構成和聲進行,樂曲中的和聲進行多運用七和弦形式,各七和弦相互連接形成連續七和弦。七和弦的使用使各和弦有如鏈條環環相扣,音樂不間斷向前發展。如樂曲開始引子旋律出現,樂曲2-4小節和弦進行為Ⅵ7—Ⅱ7—Ⅰ—Ⅴ7,左手和弦上方聲部構成連續下行,由于七和弦連續使用使得和聲聲部進行保持級進特點,音樂的情緒也隨之向前發展。
(二)《紅豆詞》的演唱
《紅豆詞》這首歌曲并不難,歌詞和旋律相對簡單,但是,每首歌曲都有其獨特的演唱技巧,氣息、吐字等方法也各不相同。在演唱《紅豆詞》的時候,應該注意以下方面:
1.氣息
《紅豆詞》的曲調委婉,節奏較慢,在演唱的時候需要注意氣息的平穩,氣息不穩容易打亂曲調的協調和諧關系和幽靜的氛圍。比如,在進行第一句“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的演唱時,要注意先打開喉嚨、控制好氣息,避免用力過度造成的僵硬感。進入節奏之后,要保持氣息的流暢。這首歌雖然簡單舒緩,但氣息如果不能保持平穩和一致,就會破壞這種和諧的韻律,不能展現歌曲的魅力和抒情的感覺。歌詞進入第七句“展不開眉頭”的時候,字數變少,旋律隨之改變了舒緩平穩的節奏,旋律的高低起伏明顯。此時要控制好共鳴,音量要開始慢慢增強,氣息的力量要富有彈性和張力,使音量增強的同時顯得飽滿?!稗卟幻鞲钡氖鬃帧稗摺笔情_口音,這要求歌唱者在聲音、音量上做好準備,氣息要足,一直唱到“更漏”兩字的時候,聲音要有所停頓并短促收音。
2.吐字與發音
歌曲的傳唱離不開語言,語言又通過歌唱者的咬字發音傳進聽眾的耳朵,咬字發音的準確性與否就成為歌唱者能否準備傳達詞意的基本要求。讀音的準確性是保障吐字發音的前提,很多學習唱歌的人由于自己口齒的條件限制或者從小的語言習慣,某些字詞的發音不夠準確,這就無法在歌唱的時候保證對曲詞的準備把握。比如一些地方的方言里缺少后鼻音,南方方言則普遍沒有翹舌音,北方方言的兒化音又過多,這些語言習慣都不能帶到歌曲的演唱中。除了字音的準確,還要咬字準確,所謂“字正腔圓”,就是指咬字和發音的準確,要讓人聽清楚。此外,還要根據歌曲演唱的需要,適當調整發音。比如《紅豆詞》開頭第一個字“滴”是一個閉口音,但是閉口音的聲音比較沉悶,而且與后邊的字音不統一,這就要求歌唱者在發“滴”字音的時候,注意找開口音的感覺,從而保證這個字的字音一直保持到句末的“豆”字上,達到這一整句在腔調上的統一。金鐵霖在談到字音的問題上說要“求同存異,以同為主”就是要保證曲調的和諧統一,這也是我國從古至今所形成的和諧審美取向的內在要求。第九句的首字是“呀”字,這個字是作為全曲高潮的開始,它的拖腔和重復目的是要使樂曲達到高潮,營造抒情的情緒,歌唱的時候,歌唱者的情緒也要隨之上揚,音量和音色要飽滿圓潤,歌唱者的感情要豐富,“呀”字的發音要有力度,之后,慢慢回到平穩的音調上演唱最后的兩句,最后全曲的結束,聲音要盡量平穩減弱,達到意韻悠長的抒情效果。
三、《紅豆詞》取得的主要成就
我國的歷史文化悠久,具有很深的內涵和積淀,形成了極具生命力的文化藝術傳統。音樂方面來說,中國的音樂很早就形成了“宮、商、角、徵、羽”的五聲音階,在音樂創作上注重旋律的優美和節奏的變化,因此,中國音樂與西方音樂相比,顯得更加優美,更具悠長的意蘊?!都t豆詞》的詞作全部押“ou”音,字句的長短雖然錯落,但順序先后安排得當,感情的表達層層遞進,在劉雪庵的譜曲下,樂調平緩,雖然表達幽怨,卻不至于傷悲,這就保證了音樂的流暢性、通俗性和藝術性。西方的音樂同樣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但是與中國的音樂道路不同,古典藝術歌曲的創作學習和利用西方的音樂技巧,實際上是“西學為用”,以他們的技巧方法,繼承和發揚中國的音樂藝術傳統。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的今天,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是辯證統一的,我們既要繼承發揚傳統,也要博采眾長,學習西方先進的音月技巧,使我國古典詩詞歌曲的藝術魅力得到更廣泛的傳播。
參考文獻:
[1]謝柏梁.中國悲劇史綱[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3.
[2]張永杰,張平.歌唱知識與技能訓練[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1.
[3][清]曹雪芹.紅樓夢[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16.
[4]孫會玲.中國當代藝術歌曲研究[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6.
[5]李明忠.何日君再來:劉雪庵傳[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5.